初中初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5096933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初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初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初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初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初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初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初二语文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初二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解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力量。 2.学习本文通过比照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熟悉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学生朗读王维的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忱地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理想。这里面的细柳营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仆人公周亚夫驻军的地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细读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

2、的人格魅力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沟通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棘门(j) 彀(gu) 弓 弩(n) 诏(zho) 按辔(pi) 揖(y) 胄(zhu) 曩(nng) 2.连接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3.作品连接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殊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珍贵的奉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

3、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赐予极高的评价。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朗读指导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2)已而/之/细柳军 (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4)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5)壁门士吏/谓附属车骑/曰 (二)理解词语 1.重点实词 彀弓 弩(张开) 天子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军中闻将军令(听从) 居无何(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将军亚夫持兵揖(行礼) 使人称谢(告知) 2.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3.

4、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 (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盼望对方做某事) (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4.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锐利) (三)翻译句子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

5、规模侵入汉朝边疆。 2.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3.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 弩,持满。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锐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4.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5.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在这种状况下,皇帝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知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6.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 (四)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沟通点拨】第

6、一段:简要交待了边疆的紧急形势和刘、徐、周三军的驻地。其次段:写周亚夫在细柳营严格治军。第三段:写汉文帝深明大义,赞美周亚夫治军严格。 2.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沟通点拨】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当,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四、拓展延长 景帝三年(前154年),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爆发。周亚夫被任命为太尉,领军东进与叛军作战。动身前向景帝提出用梁王刘武军队拖住吴、楚主力,查找时机切断对方粮道的战略,得到景帝的认可。后实际作战中,梁军受到吴楚军压迫,不停向周亚夫求救,但周亚夫按兵不动,用轻骑兵截断了吴

7、楚军的粮食供应。缺粮的叛军反扑未果,最终崩溃。叛乱历时三个月即被平静。 其次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文下 解释,疏通了文意,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周亚夫”的形象,感受其人格魅力。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快速扫瞄全文,说说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用原句答) 【沟通点拨】“此真将军矣!”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沟通点拨】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 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等内容可以看出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

8、将军”。 (二)深层探究 1.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沟通点拨】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比照衬托细柳军军容肃整、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2.军中都尉执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命令说明白什么? 【沟通点拨】说明白军队,特殊是战斗时期的军队,号令应当统一,纪律应当严明,不是军队统帅的命令,都不能听从,这样才能打胜仗。 (三)人物形象 1.参军士吏的表现,以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沟通点拨】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人。 2.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

9、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沟通点拨】以天下为重、体恤下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 (四)写法探究 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沟通点拨】本篇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比照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衬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武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三、拓展延长 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沟通】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

10、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悄悄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初中初二语文教案2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堵塞 (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

11、谋曰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以:凭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扛 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 叩:敲,凿 (15)始龀 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节:季节 (17)汝心之固,固不行彻 心:思想 固:顽固 彻:通 (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 匮:

12、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 三、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慧 (2)始一反焉 “反”通“返”,来回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四、课文内容理解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慧;“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 (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冲突?为什么? 不冲突。“杂然相许”说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怀,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进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愚公之妻的话是关怀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怪的疑心的)语气,以阻挡愚公移山。 前者“献疑”引出了争论运土的问题。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对。 (4)鲜亮的人物形象: 愚公(他大智若愚,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是一个有远大的理想,对克制困难有坚决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熟悉的智者形象。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慧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