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5057244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涟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涟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涟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涟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涟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涟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涟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x(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涟水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1年11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1一、规划背景1二、规划依据2三、规划期限3四、规划范围3第二章 发展基础4一、“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回顾4(一)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效能稳步提升4(二)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全域旅游格局基本成型4(三)文化活动活跃多元,文艺创作精品时现5(四)“文化旅游+”模式方兴未艾,特色品牌渐露头角6(五)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6二、存在问题7(一)文化旅游融合机制不够健全7(二)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7(三)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7(四)高层次专业人才匮乏7三、优势与机遇8(一)历史人文底蕴深厚8(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8(三

2、)文化旅游产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9第三章 总体要求10一、指导思想10二、发展定位10(一)全域旅游示范区10(二)特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示范区11(三)苏北重要旅游目的地11(四)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地12三、发展目标12(一)经济效益12(二)社会效益13(三)生态效益13(四)品牌效益14四、发展战略14(一)整合联动战略14(二)转型升级战略14(三)品牌创新战略15(四)全域开发战略15第四章 实施计划16一、以“一区”为核心,打造县域旅游目的地综合服务区16二、以“四带”为骨架,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17(一)G233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带17(二)S235和S327城乡旅游统筹发展带17(三)

3、古淮河生态旅游风光带17三、以“六大特色片区”为引领,丰富文化旅游新业态18四、以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19(一)加强旅游厕所建设19(二)改善旅游通达条件20(三)加强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设20(四)建设智慧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21五、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21(一)文化旅游+城镇化21(二)文化旅游+新型工业化22(三)文化旅游+农业现代化22(四)文化旅游+公共文化23六、实施夜间文旅计划23(一)打造“夜游缘来小镇”24(二)打造“夜游五岛湖”24(三)培育“夜间文化新业态”24(四)打造“田园夜景”24七、打造文化旅游精品25(一)打造一日游、二日游精

4、品线路25(二)打造四大精品特色文化旅游主题线路25(三)打造10个特色田园乡村26八、实施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计划27(一)完善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机制27(二)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27(三)发展全域文博体验经济28九、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工程28十、实施人才引育行动29(一)加大招才引智力度29(二)加强本土人才培育30第五章 重点工作31一、重大项目31(一)今世缘工业旅游示范区扩建提升项目31(二)中华缘文化中心项目31(三)彩印包装项目32(四)涟水县智慧文化旅游平台项目33(五)成集镇“苏北小延安”红色文化旅游区33(六)涟水文化创意广场33(七)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综合提升项目34二、重

5、点任务34(一)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34(二)打造淮剧文化品牌34(三)创成国家一级图书馆35(四)创成省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35(五)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开发35(六)加大特色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36第六章 保障措施37一、强化政策法规保障37二、完善智慧文旅体制机制37三、优化文化旅游市场环境38四、加大文化旅游投融资力度39五、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40六、提升文旅宣传推介水平4039第一章 总则一、规划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经融入

6、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明确指出,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省委提出,把整个苏北建成“一带一路”上连接东西、和合南北的重要枢纽,建成全国举足轻重的产业高地、休闲胜地、天下粮仓,建成兼具运河风光和滨海自然之美的现代城市群。涟水县位于江苏北部,地处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交界,是“一区两带一枢纽”战略的核心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

7、美,区位优势独特。“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涟水县今后五年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顶层设计,对于开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征程,实现“苦干新五年,冲刺百强县”目标,打响“幸福涟水”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8、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淮安市“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规划涟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三、规划期限本规划起止时间为2021-2025年。四、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范围涵盖整个涟水县区域,包括4个街道、12个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为涟城街道、朱码街道、陈师街道、保滩街道;南集镇、黄营镇、唐集镇、石湖镇、五港镇、东胡集镇、大东镇、红窑镇、岔庙镇、高沟镇、梁岔镇、成集镇;涟水经济开发区。第二章 发展基础一、“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回顾“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涟水县文化旅游产业各项主要指标顺利完成,整体结构显著优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为“十四五”文化旅游产

9、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效能稳步提升全县建有各类文化旅游企业73家(点),国家级4A级景区2个,省星级乡村旅游区5个,旅行社22个,电影院5家,歌舞娱乐场所20家,新增农家乐20家。其中荣盛乐器、东方乐器等11家企业为全市重点骨干文化企业,迦南印刷、翰水文化传媒等15家企业为“三上”文化企业,另有网吧27家,书店292家,初步形成彩印包装、乐器制造、创意设计、文化娱乐、旅游服务、住宿餐饮等较为完备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十三五”期间,旅游接待总人次近500万,文化旅游综合收入约45亿元,GDP占比达2.3%。(二)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全域旅游格局基本成型随着全域旅

10、游战略的推进,全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域旅游格局基本成型。新建改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曲艺馆、毛广淞爨体艺术馆、阿累书屋、今世缘非遗保护中心等场馆,创成五岛湖旅游区和今世缘旅游景区等2个国家4A级景区,建成金鸡坨生态农庄、苏淮生态园、璞趣园、红窑农业生态园、红日休闲农庄等5个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相继建成开放涟水百花园、百药园等特色农业休闲区,新建改建旅游厕所75座,与全国30多家知名旅行社签定战略合作协议,今世缘旅游区、金鸡坨生态农庄成为淮安市精品主题旅游线路。(三)文化活动活跃多元,文艺创作精品时现以“中国曲艺之乡”创建为契机,成功举办“全国曲艺之乡曲艺名城推进会”“乡

11、音乡韵中国曲艺之乡优秀节目展演”“曲艺之乡创建汇报演出”“中曲协艺术家曲艺惠民演出”“江苏省首届优秀相声作品展演”“省曲艺专场文艺演出”等惠民曲艺演出。完成送戏下乡400场、送书下乡50000余册、送电影下乡12960场、举办各类展览34场,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文化活动4000余场。文艺创作精品时现。“村官三部曲”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等精品力作获省级9项大奖,其中淮剧鸡村蛋事留守村长留守鹅先后获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形成淮剧“涟水现象”,受到省市领导高度赞扬。面塑获全国首届金手指评比大赛银奖,电影小猫爱上鱼顺利拍摄,二娃摔跤大圣归来远赴保加利亚、俄罗斯、韩国演出。中国云

12、锦红楼梦百米长卷,作为文化部“文化走出去”项目在瑞典成功展出,开创我县非遗文化“走出去”的先河。(四)“文化旅游+”模式方兴未艾,特色品牌渐露头角利用“文化旅游+美酒”模式,建成高沟酒文化特色休闲文化旅游区,获批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利用“文化旅游+农业”模式,建成红窑夏楼、高沟扁担、黄营朱桥等一批特色田园乡村;利用“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模式,打造成集“苏北小延安”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利用“文化+互联网”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我苏网、优酷、荔枝云、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创作并传播淮海琴书打赢疫情防控战、淮海锣鼓为平凡英雄来点赞、淮剧战胜疫情有决心等“抗疫”文艺主题作品10余部。(五)体制机制不断

13、创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强化组织统筹,先后出台关于强化思想引领 实现文化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培养文艺名家打造精品名作工程的意见等文件。设立专项基金,持续投入2.1亿元,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引导优质资源向优势文化旅游企业集聚。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无证经营整治行动,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实施“绿色净化”行动,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营造了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二、存在问题(一)文化旅游融合机制不够健全各部门未能形成有效协同机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对缺乏,“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理念未能深入人心。政策引导精准度不够,文化旅游企业与市场对接的主动性不高,市场竞争

14、能力不强。(二)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文化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对产业特质把握不够清晰,高参与性、高体验性为主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在地性高成长的文化旅游项目和创新业态较少,引领时代文化消费需求的特色产品稀少,部分产品存在供给和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三)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文化旅游产业“散而小”问题比较突出,精品项目不多,结构不尽合理,GDP占比较小。区域优势文化旅游品牌尚在培育和形成之中,当地龙头企业受产业规模、发展水平、协同能力限制,辐射带动效应尚不明显。(四)高层次专业人才匮乏高层次、高素质文化旅游类人才匮乏,尤其是旅游规划管理、会展设计、营销策划、科技创新、文化创意、金融管理等人才严重不足,无法

15、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严重制约涟水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涟水艺派”和“文化涟军”的打造任重道远。三、优势与机遇“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一个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涟水文化旅游将迎来全新机遇。(一)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涟水历史悠久、文脉厚重,具有六千年文明史、两千年建县史和建城史。楚风汉韵交汇地、煮海莳稻兴盛地、要塞金城必争地、南京云锦生产地、烽火岁月纪念地、中国酒乡知名地、崇教苦读智慧地,勾勒出涟水深厚的历史人文图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数量众多,涉及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手工技艺、民间习俗等多种类型,为涟水文化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