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河流2.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505625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 河流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节 河流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节 河流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节 河流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节 河流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 河流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 河流2.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地理组 蒋 盼课程标准1.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2.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课标解读以往教学中,一般在本节第一课时主要具体落实上述课标1,对于课标2就放在了后续长江和黄河的案例教学中。这样的传统安排存在的弊端主要是,长江和黄河的案例教学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会很顺利地开展,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过程完备。这就凸显第一课时的教学少了许多的“人情味”,很容易形成一堂河流水文知识的理论课。所以本课时教学设计考虑到这一点,将课标2中河流对社

2、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浅层次迁移到了本节课中,让学生在学习长江和黄河两个案例前,就对河流有了“敬畏之心”。教材分析在前两节关于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基础上,教材根据知识层次的递进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深入,安排了河流的内容。从人地关系思想上看,本节自始至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河流和人类的关系,并且探索河流的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内容选择上看,本节教材在了解我国河流概括的基础上,重点讲述长江、黄河,“点面结合”得当。教材提示本节重点是归纳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及河流的水文特征。学情分析知识储备分析:学生对于本学期,特别是刚学过的地形和气候印象深刻,对于本节课的教学不会掣肘。学习能力分析:基于教师

3、本人注重读图能力培养的教学,学生在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基本具备了能够准确说明地图的专题、读取地图关键点和值的能力,对于多地理要素的联系分析能力仍然较弱,能够得出部分结论,但无法整理成思路,完整表达出来,需要教师继续引导强化。教学目标1. 要求学生能够在地图上找到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2. 运用地图、资料学会归纳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关系;3. 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学会用水文特征来描述河流;4. 深刻体会河流之于人类的意义,正确理解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教学重、难点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气候等地理要素的关系(重点)。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

4、学会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重、难点)。教学方法启发教学、对话探究、小组合作。教学过程引入:结合本章第一节所学的中国的地形,引发学生联系山的雄奇伟岸,对比河流的灵动、隽永,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主观感受,利于提升本节课关于河流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情感价值观目标。师生共同对本节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进行概览,增强学生对本节整体知识的把握。教师屏幕展示清明上河图部分画幅,提问学生画中河流对当时百姓生产活动起了怎样的作用。(由于本节核心知识在于河流分布和河流水文特征的认识,在后续提升情感价值观时为了不至过于突兀而没有铺垫,选择将河流之于人类的价值分为“古往”和“今来”两个部分,通过“古往”也更容易让学生代入对河流

5、的情感,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师提问河流在过去对人类其他的价值,经过简单头脑风暴后,进行总结。过渡:说明河流在过去与人类的联系,提示学生更要知道河流所在的地理位置。河流定位:提示学生关注任务单的第一个部分,找出所给顺序的河流,并用荧光笔在教材后附页的中国地形图中进行标注,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关注河流的汇入的大洋。一定时间后找学生代表对该任务进行归纳。过渡:通过提问所有的河流是否都汇入海洋,引出内流河的概念。屏幕给出常见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图形化表示,学生讨论归类后明确外流河与内流河的区别。同时教师对我国能排在世界前十的长河进行展示,通过数据展示,学生直观意识到我国大江大河的数量之多和流域面积之广

6、。此处引导学生讨论流域的概念,结合教师给出的流域示意图,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理解流域。教师启发学生联系外流河的流域和内流河的流域,进而给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含义。进而对比外流区与内流区在我国的分布、面积及水量。(采用图片处理的方式,对常用的教学地图进行透明处理,形成图层叠加的效果,帮助学生达到平时不易做到的多地理要素联合分析。)要素分析:提示学生根据任务单中提示的四幅地图,与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位置进行联系,同时引导学生用标准的地理语言对结论进行表达。分四个小组分地图来读图获取信息,最后两个小组进行总结。过渡: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课时要学习的黄河与长江,启发学生去寻找可以形成黄河和长江对比的

7、特征。教师对学生头脑风暴的想法进行归类,一般主要有两类,一是以长度、流域面积为主的水系特征,另一类是流量、结冰期、含沙量的水文特征。此处教师需要说明水文特征中“文”的内涵,体现研究河流变化运动的规律就是水文研究是主要问题,一如天文和人文。水文分析:通过对水文特征常见形容的词汇和单位的匹配过程,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主要水文特征的含义。教师启发学生去对比秦岭-淮河以南、以北的河流在主要水文特征是差异。此处只选取了流量、汛期、结冰期,对于含沙量计划安排在黄河的案例教学中进行进一步学习,对于流量、汛期和结冰期,三个水文特征只做基础影响因素的分析,如夏季风降水的影响、冬季风低温的影响等,其他不作过深入的分析

8、。过渡:教师说明如今人类对河流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河流的价值和意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面貌和更深刻的时代内涵。人类与河流: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讲授河流的新时达价值和意义,突出河流对人类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河流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以所在黑龙江水系数据为例,佐证河流亟待整治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如何能够与河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让河流因为人类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将会在剩下学习长江和黄河时,所要深度反思的命题。观看央视新闻频道国情特别节目江山如此多娇江河篇,两分钟的视频里,风景集优美、壮阔于一体,航拍视角独特,解说声声入耳,是本环节的核心亮点。(“今来”的部分留在最后提升本节课的情怀,同时为下一节长江的案例教学打好了基础。)(预留时间询问学生本节课的疑惑,同时布置安排完成本节学习任务单。)板书设计河流河流定位要素分析水文分析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活动主要分为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认识水平从知道到联系再到推断分析,贯穿河流与人类的关系,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落实。不足之处在于,部分问题教师启发学生不到位、给学生思考时间略少,留给小组合作讨论的机会不多。再教设计时,需要加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进行读图分析的能力,落实地理语言的规范描述,同时细化任务单的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