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斷手述要1959.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5038642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意拳斷手述要195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意拳斷手述要195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意拳斷手述要195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意拳斷手述要195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意拳斷手述要195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意拳斷手述要195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意拳斷手述要1959.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意拳 斷手述要 王薌齋1959前 言 技擊之法,分門別派,要皆以拳套招術爲本,而拳套招術具是人之僞造,非發揮本能之學也。意拳之斷手,拳套招術一概不用,是以各門各派之所長,歸納爲一,所謂“無長不彙集”,“集古大成”者是也。意拳之斷手,首要勁力均整,再要三角弦應,次要單重發力,更要無微不法,法在無念,最後要形力須歸一,神意不著象。故意拳之斷手,與別門別派之技擊均不相同也,蓋因其所重者在發揮人之本能活力而不在局部方法故也。 意拳斷手模式,並不是多,而是極少,只有數式而已。然皆形簡意繁,具應付範圍皆是多方面的,其所運用之力,爲一種立體之力,非僅點、面、線之力,如別門別派者然,此種之體力,非是一種片面

2、方法,而實爲一種發力方法,如能掌握此種發力方法,則技擊之道思過半矣。此正是他人所無而我所獨有者也。習學意拳,不盡在年限之長短,與功夫之深淺和體質之強弱,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動作之快慢,要在於有無真實篤誠之力,如有此種篤誠之力,又能運用立體發力之方法,則於拳道就不難升堂入室,然于學者,平日亦須用此發力方法將本能活力加以訓練,否則,亦不成功夫。此即“後天返先天”之謂也。本文所欲闡述者,亦即如何訓練人之本能活力,以期達到“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之境界也。舉一反三,我希望學者不要囿于我所說者,要從我所說者之中推出我所未說者,如是才可貴也。勁力均整意拳斷手,最重勁力之均整及各項力之綜合運用,要做到無

3、動不動,己身之動,無論微著,皆須是整體機械之動,一指之指動,百骸皆動,所發一指點微之力,亦是均整之力。周身之意皆到,力不論大小,動不論微著,皆不許破體發力,發力不破體,須使渾身無任何執著點,一有執著點,發力必破體,其力亦無由均整矣,且易爲人所制,故發力無執,則體不破,體不破則力必均整矣,若能均整無執不破體,則對方挨著我之何處,我便以何處擊之,此即“周身光芒不斷”之真義也。 是故,技擊斷手之際,不論主動之發力與被動之接發力,在我則意無定向,無的放矢,六面支撐圓活,突擊內戰,何處觸敵,何處驚炸,既圓活又直射,神意形力,似粘糕之妙,即在於此。如果力有執破體不均整,則不能臻此意境也。然須知力生有兩,兩

4、則能一,蓋反者力之用也,欲吐必吞,無吞則吐無以生,吞而不吐,則吞無以成。同理,欲上兜必下挫,欲左之必右向,前擊之中必有後撐。此即神圓意方,形曲意直也。 禽獸各有其特殊之本能活力,然其活力及第一次自然力,即先天即有者,非後天自覺培養而出者也。人之本能活力,雖先天具有,但由於種種社會應力而減弱,甚至淹而不彰,然籍後天之鍛煉,使其恢復而增強,此乃人之第二次自然力也,人之此種自然力,即技擊斷手之資本。此種自然力須加以訓練,使之成爲人所特有的欲之即出而又出之有方的一種均整之力。因籍以訓練此種活力之形式可不同,斷手時此種活力之表現形式亦會因人而異,形式雖不一,但勁力必須均整不破體,力則無二也。 意拳所運用

5、之力,如炸力、旋力、慣力、杠杆力、離心力、彈簧力等,不能單獨使用,實際上亦不可能單獨使用。若單獨使用,亦達不到均整,且成爲局部片面之方法矣。各項力須綜合運用,尤須借對方之力以成我之力。須知各項力都是筋肉收放與精神假想之統一,二者缺一則力不成力矣。此種均整之力,須由樁法育之,由試力體認而得之,再由斷手訓練而專一之。均整之力是技擊之資本,斷手乃是其具體之運用。力之發,非點、線、面之力,乃立體之力也,即:立勁、橫勁、豎勁三者統一成體者也。故平日操練,不可偏專其一。蓋立勁發必以橫豎二勁爲支撐,則立勁始能定向,同樣,豎勁發也必以立橫二勁爲支撐,則豎勁始能定向,故平日必須練習三勁成體,六力錯綜,我身何處觸

6、敵,何處即爲向敵突擊之鋒面,三勁成體,六力錯綜,鋒面突擊,皆是精神之集合,故斷手之操練,須以意求法,而法又須存於無念,出於無意,如是才是可貴也。 三角預應 意拳之技擊,非進攻性之拳術,乃自衛之術也。因此,意拳之技擊專講斷手,意即:“斷敵可來之手”,善守即善攻也。爲此,技擊時周身關節與具體面積之折疊處,皆應成鈍三角形,蓋三角形能産生預應力故也。對方不論拳打腳踢,我出手斷其來勁,周身三角所産生之預應力,能分解彼之集中應力也,況我出手即是均整之力,彼必難敵。三角不僅具有預應力,且我所發之各項力,皆是三角遒放與精神假想之分工合作,故三角力實意拳之重要法則也。渾身上下所形成任一三角,都是一項分力點,發力

7、和接發力,實際即是處處求得合力點。一旦求得合力,就可以代替無數分力。故須切記不使各關節拉力所産生之三角分力破壞整體之平衡,即均整之力。而須在各關節拉力之貫串中,求得每一動作的合力點,即力之均整,此即形曲意直之義也。故平日操練時,全身關節須無微不含曲勢,同時,亦無關節不含放縱與開展,遒放互爲者是也。因無關節不成鈍三角形,且無平面積,而是斜面迎擊,尤無固定三角形,而是曲中直射,故我手臂與對方手臂一接觸,三角之螺旋力即輪旋不已,順力而逆行,守中寓攻。且我周身皆爲活三角,猶如一大彈簧,波動不已,柔靜而驚彈,起落如水之翻浪也。三角螺旋力與三角彈簧力實自活三角出耳,故接發力時動必活三角,否則即爲硬抗,抗必

8、執著焉。如是操練,久之則自能有沖之不散、捶之不開之妙。 單重發力 任何一門拳術,步法實爲關鍵,而步法之妙,在於形體重心之調配也。據我數十年練功與實搏之經驗而論,三七步單重發力,實技擊勝人訣竅也。此種發力形式,須沾其身始縱力,抽我身勁已發,否則,難得其妙。須用意支配我身全體之筋肉松和空靈,刹那間一緊,而力已運至彼身矣。如此始能鬆緊不滯,力斷意不斷,意斷神猶連。樞紐穩固。此種發力方法,別門拳術得知者蓋寡也,實爲古代拳術之精華。我之所謂“欲復古元始者”即此類也,非單重發力,均整之力無法囫圇遞至彼身也。所謂緊,即爭也,所謂松即斂也,爭斂致用,緊松互爲。爭斂鬆緊之關鍵,在於虛實相互爲用。前進發力,兩足重

9、量前三後七,前虛後實,後退發力,則前七後三,前實後虛。實非全然占煞,實中有虛,虛非全然無力,虛中有實,兩足非“丁”非“八”,其支撐範圍一尺七八,大則滯,小則靈,以能坐襠開胯爲度,前足大趾吃力,後足小趾吃力,要有植地生根之感。發力時,要利用呼吸之彈力,小腹充實,臀部力穩,坐襠提旋,穩定重心,增強兩足力量,與地心爭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以加大力之爆炸,須記坐襠時要收斂臀部,使之成爲上體的支座,穩定重心,以增加力之直射速度。如是所發之力,才能實而透,切記兩足不許站在一條直線上,前足不許直線分出,後足不許直線後坐。須以三角螺旋形迂回進退,擰擺橫搖,若鯨之遊旋,如浪之起伏,進則能占勢,退則能避鋒,此即

10、擦拉步之妙也。 發力之際,腰與襠是調節勁度、重心和增強力之均整的關鍵。我力運至彼身,對方因受力而産生一種反作用力,爲克服此種反作用力,以控制已身之平衡,故我須使重心下降,始終下體穩固,上體虛靈。不倒翁之所以不倒,因其重心在其形體之下部故也。即使我發高拳擊對方之頭部,發力時亦須重心下降,斷手多用退步打法,敵方出手發招,亦多用踏重穿襠之術。如敵已向我發起踏重穿襠之勢,此際我須退步斷其手,發力始能便當,故退步打法較之進步打法更爲重要。技擊斷手之目的,實際即以暴力迫使敵方喪失重心,以保持我之重心,始終放在一條載七之實足上,以載三之虛足護衛之,其勢如不倒翁也,不倒翁之所以不倒,一則因其重心下降,一則因其

11、重心始終在一個點上。其重心點外之面積,當受到外力作用而改變其位置時,隨時可改變爲其臨時的重心點。故重心點外之面積上的任何一個點都能起護衛其實際重心之作用,單重發力之奧妙,此其一也;再者彈簧力在身抱三角之情況下,非單重不能出之,只有單重發力,才能做到遍體彈簧似,使全體成爲一大彈簧,此其二也;另外在我無執而彼亦無執時,所生之來回勁,非單重不能出也,此其三也。只有在單重發力之情況下,才能以同一發力動作,發生二次打擊,此其四也,但須記隨時調整兩足虛實之比例,以控制平衡,保證力之均整,尤須切記發力時兩肩不許貫勁,始能源動腰脊,勁貫四肢,力隨足生,三角蓄勁,直線發力。如虛實不清,則犯雙重之病,雙重之病,技

12、擊大忌。學者不可不察。 無法即法 法在無念 實搏不許用法,局部方法乃束縛神意之桎梏,故用法是取敗挨打之道。意拳之斷手,不用局部方法,不蠻用拙力。用法則無異做繭自縛,將本能活力納入框框之中,而無由發揮。用力則己身必有執著點,犯形破體而爲人所制。故斷手亦是一法不立而發揮本能之學也。然後可謂無微不法,因動靜皆依一定原理法則,而此種原理法則又非局部片面之方法,如別門別派之拳術者然,各項原理法則極其高明深刻,而體現此種原理法則之形式又是極平庸,形簡意繁。所以,意拳之學實爲極高水準而蹈平庸之學問也。 關於意拳之原理法則,昔日我曾於其他文字中有所論述,此處不再重復。然有一點再扼要重述者,即無法即是法之意。亦

13、即道家“無爲無不爲”,佛家“萬法皆空,即爲實象”之義,蓋技擊不用法,不用法本身亦是法,不用法之法,實質上不同於渾擊蠻打,因意拳技擊唯持本能活力之自然反應,而此種活力是經過各種原理法則嚴格訓練之觸覺良能,微動亦循法。此種循法而動之本能活力,實亦成爲人之條件反射生理功能矣。其動必循法,實出於無意識,實如赤子之哺乳,天趣盎然,非有意造作之行也。同一姿勢,有意爲之,局部方法也,操之無念,觸覺良能也。 各派技擊,不管其自覺或不自覺,都要遵循一項原則,即降低勁力消耗與提高技擊效率,欲降低勁力消耗與提高技擊效率。平日訓練本能活力之方法就愈少愈好,少而精,少而全面,形簡意賅。待將此種活力訓練至一定火候時,須將

14、自己之精力專注于一兩項打法,操之熟練,宛如赤子之哺乳,春蠶之吐絲,“尋天籟”者是也。遇敵時自然不煩凝儀,不加思索,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率然成章也。 提頓吞吐 沈托分閉 斷手,從形上來講,是截擊對方所來之手,若從勁力來講,是斷對方所發之力。 依據運動生物力學,斷手所用之力與物體運動時所産生之機械力相同,亦有三個特性,即:重量、方向、打擊點(即作用點)。斷手之目的,即斷對方所來之力,實即打擊力之此種特性也。上兜下坐,與地心爭力。利用地面之反作用力,有拔地欲飛之勢。旨在截擊敵力以改變其方向,此法謂之提。蓄彈驚炸,欲止先行,行而突然中止,正中寓斜,斜中寓正,斜正互爭,勁由脊發,力從足出,旨在抵消敵

15、力之重量,或震撼敵力之源,即敵之形體,此法謂之頓。提頓爲一來回勁,提爲頓之來,頓爲提之由也。敵我交接,我無執著,令敵也無執著,引進敵力,使之落空,旨在使敵力喪失作用點(即:打擊點),此法謂之吞。吞之同時,順敵力而逆行之,敵力已喪失作用點,而我力已至其作用點,此法謂之吐。吞吐亦爲一來回勁,吞吐無間行者是也。驚彈如抛揚,支點似滾絲,螺旋力纏卷,堅漲於無形,旨在借斷肢以震撼敵力之源,即其形體,此法謂之托。驚彈似粉磚,滾錯疊墜,螺旋力裹擰橫搖於無形,旨在令敵力改變方向,喪失作用點,此法謂之沈。敵力來勢迅猛,我則不躲不閃,不丟不抗,順其力以解其力之重量,引其力以奪其力之作用點,進步占勢,退步避鋒,借急促

16、之勁作來牽動對方之重心,使敵拔根提氣,這是突然的一蓄遒,此法謂之閉。接著乘對方重心不穩,而突然發力,全身炸力直射,隨高打高,隨低打低,手無空至,意無定向,囫圇逆體,力如炸藥,觸點如彈,這是突然的一發一放,此法謂之分。分閉之法,須借呼吸之彈力,始能發力透達也。 八法乃斷手時用力之原理法則,非局部片面之方法。故此法運用之通當,須借對方之力,敵我兩方缺一不可。交接之時,切審敵意,則十分必要也。 八法之運用,非心領神悟實未易有得,然於身外求之,庶手可矣。故在已身之外去求取,體認八法之妙,實爲切要,見性明理後反向身外求也。八法之妙,在於操練無念,無念即本能,有念即是法,是法則精神即被束縛矣。故習學意拳欲臻化境,實非唾手可得也。 形力須歸一 神意不著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