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要点题型复习.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968755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要点题型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级要点题型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级要点题型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级要点题型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级要点题型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要点题型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要点题型复习.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玫红色为选择题型,蓝色为简答题,红色为分析题,绿色计算题。)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根据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为了满足未来一段时间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在引进、保持、利用、开发、流出人力资源等工作方面,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为企业生存、成长、发展、竞争及对环境的适应和灵活反应提供人力支援和保障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

2、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规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概述: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

3、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 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按给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2. 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之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3. 将上述岗位的研究成果

4、,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 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 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 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 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依据。5. 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书面资料、任职者的报告、直接的观察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的概念: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

5、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给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识别信息)、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岗位规范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内容-(1)岗位劳动规则时间规则组织规则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2)定员定额标准(3)岗位培训规范(4)岗位员工规范 格式-(1)管理岗位知识能力规范。对各类岗位的职责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经历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2)管理岗位培训规范:指导性培训规范、参考性培训大纲和推荐教材。(3)生产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应知、应会、工作实例。(4)生产岗位操作规范:岗位的责任和主要任务岗位各项任务的数

6、量和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期限、完成各项任务的程序和操作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程度。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基本资料、岗位职责、监督与岗位关系、工作内容和要求、工作权限、劳动条件和环境、工作时间、资历、身体条件、心理品质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绩效考评。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1.需要在企业单位内进行系统全面的岗位调查,并起草出工作说明书的初稿。2.企业单位人力资源部组织岗位分析专家,包括各部门经理、主管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分别召开有关工作说明书的专题研讨会,对工作说明书的订正、修改提出具体意见。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一) 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

7、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4.根据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二) 调查阶段: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8、(三) 总结分析阶段:首先要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岗位工作的满负荷、岗位的工时制度、劳动环境的优化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一) 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运用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的部分,寻求构建更为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作业程序的一种专门技术。具体工作步骤:选择研究对象。用直接观察方法记录全部事实。分析观察记录的事实,找出改善的方案

9、。通过分析,研究出一套实用、经济、有效的新方法。贯彻执行新方法。方法研究具体应用的技术,包括:1.程序分析。序分析图、流程图、线图(流线图)、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 2.动作研究。(二) 现代工效学的方法: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三) 其他方法;工业工程(简称IE)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四个方面企业定员的基本概念: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企业定

10、员管理的作用:合理的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合理的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人员调配的主要依据、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企业定员的基本原则: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核定用人数量的基本方法:某类岗位用人数量=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一) 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出勤率(二) 按设备定员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

11、班次/工人看管定额*出勤率(三) 按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综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四) 按比例定员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定员标准(百分比)(五)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企业定员的新方法:数理统计法、概率推断法、排队论定员标准的概念: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一定范围内对劳动定员所作的统一规定。企业定员标准的分级分类:(一) 分级:国家劳动定员标准、行业劳动定员标准、地方劳动定员标准、企业劳动定员标准(二) 分类:1.按定员标准综合程度单项定员标准

12、综合定员标准2.按定员标准的具体形式效率定员标准设备定员标准岗位定员标准比例定员标准职责分工定员标准企业定员标准的内容:企业定员标准根据生产规模、加工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类型和性能、岗位工作内容、职责范围等生产技术、劳动组织条件,明确规定出各类人员的数量和比例,并提出各个工序、设备或工作岗位具体的用人标准。编制定员标准的原则:定员标准水平要科学、先进、合理;依据要科学;方法要先进;计算要统一;形式要简化;内容要协调。定员标准的总体编排:概述、标准正文(标准名称、范围、引用标准)、补充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劳动定员标准的层次划分可按篇、章、条段排列条文,条文最后排列目录,期层次编号按国家标准撰写。

13、定员标准表的格式设计:1.表的编号。2.表的接排。3.表格的画法。4.表头的项目设计。制度化管理的基本理论:(一) 制度化管理的概念: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二) 制度化管理的特征:1.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权利和责任,而且把这些权利和责任作为明确规范而制度化。2.按照各机构、各层次不同岗位权力的大小,确定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指挥链或等级系统,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3.以文字形式规定岗位特性,提出员工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明确通过考察成员经正式考试或者教育训练而获得的技术资格,对组织中的成员进行挑选。4.在实行制度管理

14、的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5.管理人员在实施管理时有三个特点:一是根据因事设人的原则,每个管理人员只负责特定的工作;二是每个管理者均拥有执行执行自己职能所必要的权利;管理人员所拥有的权利受到严格限制,要服从有关规章和制度的规定。6.管理者的职务是管理者的职业,他有固定的报酬,具有按资历、才干晋升的机会,他应忠于职守,而不是忠于某个人。(三) 制度化管理的优点:1.个人与权利相分离。2.制度化管理以理性分析为基础,是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3.适合现代大型企业组织的需要。制度规范的类型:企业基本制度、管理制度、技术规范、业务规范、行为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

15、制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的基本职能、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原则:共同发展原则、适合企业特点、学习与创新并重、符合法律规定、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保持动态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步骤:1.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2.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3.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程序:1.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作出具体规定。3.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4.说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对采用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具体的指标和标准等作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5.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如何时提出计划、何时确定计划、何时开始实施、何时具体检查、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