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奇经八脉病证.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94274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奇经八脉病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诊断:奇经八脉病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诊断:奇经八脉病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诊断:奇经八脉病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奇经八脉病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奇经八脉病证.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医诊断:奇经八脉病证(一)督脉病证督脉病证,是指督脉循行部位及与其相关的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的总督,故又称为“阳脉之海”,其别脉和厥阴脉会于巅,主身后之阳。【临床表现】腰骶脊背痛,项背强直,头重眩晕。大人癫疾,小儿风痫。【证候分析】脉起于会阴,并于脊里,上风府、人脑、上巅、循额,故病邪阻滞督脉,经气不利,故腰骶脊背痛,项痛强直;督脉失养,脑海缺乏,故见头晕头重;若阴阳气错乱,则可消失大小癫疾和小儿风痫。(二)任脉病证任脉病证,是指任脉循行部位及与其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循腹而行身之前,与冲脉主身前之阴又称“阴脉之

2、海”。任脉又主胞胎。【临床表现】脐下、少腹阴中痛苦,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症瘕。【证候分析】任脉主阴,易感寒邪,寒凝于脉,血行不畅,则脐下,少腹阴中痛苦;任脉固主血前之阴,阴凝寒滞,气血瘀阻,则见男子疝气,女子带下症瘕积聚。(三)总脉病证冲脉病证,是指冲脉循行部位及其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冲脉起于气街,与少阴之脉挟脐上行,有总领诸经气血的功能,能调整十二经气血,故又称为“血海”、“经脉之海”,与任脉同主身前之阴。【临床表现】气逆里急,或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呕吐、咳嗽;男子阳萎,女子经闭不孕或胎漏。【证候分析】冲为经脉之海,由于冲脉之气失调,与足阳明之气相并而上逆,气不得降,故消失气从

3、少腹上冲胸、咽、呕吐、咳嗽等症;冲为血海,与任脉共同参加生殖机能,冲任失调或气血不充,致男子阳萎,女子经闭不孕等。(四)带脉病证带脉病证,是指带脉循行部位及其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带脉起于季胁,绕腰一周,状如束带,总约十二经脉及其他七条奇经。【临床表现】腰酸腿痛,腹部胀满,赤白带下,或带下清稀,阴挺、漏胎。【证候分析】带脉环腰,总束诸脉,人身冲任二脉,与阳明合于宗筋,会于气街,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则太冲所以能够上养心肺,须赖带脉以主持之,而人身之气所以能上下流行,亦赖带脉为关锁。医学训练网整理带脉经气不利,故消失腰酸腿痛;中气不运,水湿困阻于带脉,则腹部胀满,带下清稀量多;带脉

4、气虚,不能维系胞胎,则见阴挺、漏胎。(五)阳跷、阴跷脉病证阳跷、阴跷脉病证,是指阳跷、阴跷脉循行部位及其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阴跷主一身左右之阴,阳跷主一身左右之阳,均起于眼中。跷脉左右成对,均达于目内眦,有濡养眼目,司开合的作用。【临床表现】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急则狂走,目不昧;阳跷急则阴厥。【证候分析】阳跷、阴跷二脉均起于足跟,阳跷循行于下肢外侧,阴跷循行于下肢内侧,二者协调关节,有保持肢体动作矫捷的作用。如某侧发生病变,则经脉拘急,另一侧则相对缓和。两脉均达于目内眦,故阳跷患病,阳气偏亢则目内眦赤痛,或失眠而狂走;阴跷患病;阴寒偏盛,寒盛则下肢厥冷。

5、(六)阳维、阴维病证阳维、阴维病证,是指阳维、阴维二脉循行部位及其相关脏腑功能失调所表现的临床证候。阳维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分别维系三阳经和三阴经。【临床表现】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伤心。若阴阳不能自相维系,则见精神恍惚,不能自主,倦怠乏力。【证候分析】人身阳脉统于督,阴脉统于任,而诸阳清阴之散现而会者,又必有经脉以维系而主持之,二维脉有维系阴阳之功能。阳维脉起于诸阳会,以维系诸阳经,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故阳维脉受邪,可见发热、恶寒;阴维脉起于诸阴交,以维系诸阴经,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故阴维脉受邪,则见伤心。若二脉不能相互维系,阴阳失调,阳气耗伤则倦息无力,阳精亏虚则精神恍惚,不由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