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山谷中的谜底13.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91360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山谷中的谜底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7 山谷中的谜底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7 山谷中的谜底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7 山谷中的谜底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7 山谷中的谜底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 山谷中的谜底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山谷中的谜底1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山谷中的谜底教材分析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第17课,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设计理念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个性阅读、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重悟。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

2、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指出: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并通过朗读、体悟解决问题。从作品中获取信息,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兑换课文的思想感情。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让学生充分阅读,读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在交流中,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然后联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图式与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这就是“解文察己”的过程。这样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才是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千差万别这一具体事实的。如果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我

3、们的语文课堂就是成功的。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文字内容比较浅显,学生对故事本身并不难理解,对于文中所介绍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中的谜也能比较顺利地读懂。可是,对于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对于六年级孩子目前的认知水平来说,真正地理解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尤其是文末的一句话“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富有生活的哲理,对孩子来说,只需要他们能够联系实际体会到,有的时候“以退为进”是一种策略,“忍辱负重”是一种智慧即可,不必挖掘过深,否则也会弄巧成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学习“魁”字的写法,了解字义。2、了解雪松的本领,感悟“积、弯、落、弹”几个动词之间的联系,感受雪松的生存

4、智慧。3、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4、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感悟词语之间的联系,感受雪松的生存智慧;感悟语段之间的联系,感受作者的写作智慧。2、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师需要查阅这篇文章的背景故事,学生需要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1、 师板书“谜”,看到“谜”,你会想到什么?(探索、好奇、寻找答案)2、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谜”有关,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思路【谈话式的导入能

5、比较轻松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由“谜”入手,既贴合了文章的主题,也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 整体感知,揭示谜面和谜底1、 你们知道这个山谷在哪儿吗?加拿大魁北克 (师板书)相机指导“魁”字,我们在写这个字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学生在书上写一个,描一个。你还在哪个词里见过这个字?在字典上魁字有这样两种意思,根据你们讲的词语,应该分别对应什么意思呢?2、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一找山谷中有什么迷?谜底又是什么?(出示自学要求)3、 有什么谜?(出示谜面)指导朗读 板书 (奇在哪里)(出示 柘树、女贞的图片,相机读好这两个名字)4、 谜底又是什么呢?(出示谜底)指导朗读 板书 (原

6、因是什么)设计思路 【对于高年级的生字教学,要删繁就简,直击重点,本文生字并不多,因而可以放在学生的预习中完成,指导“魁”字,是在检查预习中这个字的错误比较多。对于谜面和谜底,课文写的清楚,学生读得明白,因而不需花太多时间讲解,在这里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三、 走进文本,感悟雪松的本领1、 雪松为什么就能完好无损地存活下来呢?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再读一读。2、 出示语句 指名读3、 交流各自的想法,关注(弯曲、反弹),把过程描述清楚。4、 你是怎么看待雪松的弯曲和反弹的呢?谈谈你的想法。(点蓝: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立即、四个反复)相机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7、。5、 教师引读这一小节(出示这一节配乐朗读)7、重点引读(出示四个反复的句子,继续配乐朗读)每当冬季来临,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时候,雪松就这样读狂风刮得更猛烈了,肆虐的雪花压断了柘、柏、女贞等杂树,只有雪松读 设计思路 【文章对于雪松的本领的描述,使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内容,我带着学生在一步步品读赏析,想象交流中充分地感受了雪松承受压力之大,保持挺立之艰难,这也是为下面感悟哲理做了一个铺垫。这里我摈弃了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答案的“告知”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去自主阅读,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

8、成的。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四、拓展延伸,理解“弯曲”的本质1、山谷中的谜终于被解开了,不仅如此,两位旅行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出示两位旅行家的话) 指名读2、同学们,你从这两位旅行家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学生谈理解和体会,教师适时补充故事的背景)3、这是你们的想法,作者却从他们的话中得到了这样的感悟。(出示最后一节,齐读)4、同学们,读着旅行家的启发,品味着作者的思考,你会联想到哪些人、哪些事?想到哪些你们曾经读过的成语和句子呢?5、 读写结合,学习感悟同学们,其实看似平淡的生活、看似平常的事物,只要我们善于观

9、察,善于思考,就能够发现隐藏在其中的人生哲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你是否也曾对一些事物有过自己独特的感悟,并像作者这样把它凝炼成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呢?老师给你们一些启发,出示一些图片请你也来写一句富有意味的话,来表达你自己的感悟吧!指名读读自己的创作!6、总结 设计思路【此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的载体,让学生以主体身份交流个人所得,以此达到领悟课文语言内涵的目的。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想象、表达及善于联系旧知的能力。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了语感。引导学生用凝炼的语言表达感悟,既发展语言,也为培养孩子良

10、好的思维习惯。或许一节课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力量可能单薄,但是我相信:种下一粒种子,必能茁壮成一棵大树。】五、布置作业课后作业:搜集从这篇课文中你想到的故事或人物(也可以是自己的经历)。教学板书 17 山谷中的谜底 加拿大魁北克 西坡雪小 东坡雪大 长满杂树 只有雪松 弯曲 反弹学生学习评价 在本课时教学完毕,我借助窦桂梅老师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中阅读的评价量表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了测评,量表如下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等级优良达标待达标理解理解信息能够按要求,找出“谜面”和“谜底”推理信息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统整理清情节能够理清文章的主要情节、结构层次。把握内容能

11、够概括段落、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和主题。笔记积累在感悟雪松本领时,能够圈画关键词句,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链接生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句子的含义,并链接到自己熟悉了解的词语和人物故事。评鉴比较分析能够体会不同的标点符号,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篇章结构、表达方式所起到的不同效果。探究写法能够分辨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理解各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初步尝试在习作中的运用。 我借鉴了窦桂梅老师在质量目标指南中的阅读评价量表,结合我本课时的教学进行了改编,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了自评自测。三大块评价内容,完成最好的是理解,学生100%都自

12、评了“优”,在统整这部分中,“理清情节”和“把握内容”也比较好,也有98%的学生达到“优”,“笔记积累”学生自测达到“优”的有95%,“链接生活”达到“优”的有98%,总的来说这部分完成也还是不错的。但是,学生在自评中,对评鉴的自测不是特别理想,“比较分析”达“优”的是84%,“探究写法”达“优”的只有72%,说明从读到写,学生还是感觉很有难度的。但是,我想从读到写,这也是需要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的,只要我们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关注写法,我想学生就一定会有进步,有收获。课后自我反思山谷中的谜底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

13、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正因为文字比较浅显易懂,所以我用一课时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有收获,也有不足。一、直击重点,学生一读就会的坚决不讲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板块:谈话导入激趣、整体感知揭谜、感悟雪松本领、理解“弯曲”本质。我以“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到谜面和谜底,这部分内容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做无谓的纠缠,这部分内容侧重训练学生的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作者的介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谜面和谜底就可以了。接下来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雪松特有的本领进行理解感悟,从而弄清为何东坡只有雪松而西坡除雪松外还有其它杂树的原因,来初步感受雪松

14、“弯曲”和“反弹”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两位旅行家和作者得到的启示。二、链接生活,学生似懂非懂的引导理解课文的难点在于对文章所揭示的哲理的理解,因而在充分的阅读感悟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个坡度的拓展训练,一是在理解“启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谈由课文中的雪松想到的词语、句子和人物、事件,学生谈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等等,从所举的事例和名句,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还是有所理解的;接下来,我尝试着让学生也用比较凝炼的语言来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语文课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所以我没有过多地去纠缠课文所介绍的道理,而是把目光聚焦到了课文写作的视角,从生活中看似寻常的事物身上,就能揭示出含义深刻的哲理,这是孩子们所看不到想不到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学中我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重悟。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