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881911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名词解释及二十八道简答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名词解释及28道简答题一、名词解释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 弱增强。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 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即细胞外液。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感受体内外环境的某种特定变化并将这种变化转 化成为一定的神经信号,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中枢对传入的 信号进行分析,并做出反应通过传出神经纤维改变相应效应器的活动的过程。反 射弧是它的结构基础。正反馈:受控部分的活动增强,通

2、过感受装置将此信息反馈至控制部分,控制部 分再发出指令,使受控部分的活动再增强。如此往复使整个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破坏原先的平衡。这种反馈的机制叫做正反馈。负反馈:负反馈调节是指经过反馈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向它原先活动方向相反 的方向发生改变的反馈调节。稳态:维持内环境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 保持相对稳定的。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按单纯物理学原则实现的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跨膜 转运。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或某些离于借助于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载体 或通道蛋白)的帮助所实现的顺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属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指小分子物质或离于依靠膜上“泵”的

3、作用,通过耗能过程所实现 的逆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行主两类。继发性主动转运 某些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逆电一一化学梯度跨膜 转运时,不直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而利用膜内、外Na+势能差进行的主 动转运称继发性主动运。阈值或阈强度当刺激时间与强度一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适当数值时,引起组织 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阈强度或阈值。阈强度低,说明组织对刺激敏感, 兴奋性高;反之,则反。兴奋: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安静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或活动由弱 增强。近代生理学中,兴奋即指动作电位或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抑制:指机体、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由活动状态转入

4、安静状态,或活动由强 减弱。兴奋性(excitability):最早被定义为: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 力。在近代生理学中,兴奋性被定义为:细胞受刺激时能产生动作电位(兴奋) 的能力。可兴奋细胞:指受刺激时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 细胞。超射:动作电位上升支中零电位线以上的部分。(去极化至零电位后,膜电位如 进一步变为正值,则称为反极化,其中膜电位高于零的部分称为起射) 绝对不应期: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而发生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兴 奋性降低到零,对另一个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发生反应,这一段时期称为绝对 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在绝对不应期后,第二个刺激可引起

5、新的兴奋,但所需的刺激强度 必须大于该组织的正常阈强度,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可逆、并有扩布 性的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极化:细胞在安静时(亦即静息电位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 膜的极化去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超极化: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又向原先的极化方向恢复的过程。阈电位:使膜对Na十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为阈电位。“全和无”现象: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

6、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 现象,称“全或无”现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兴奋收缩耦联:联系肌细胞电兴奋与收缩活动的中介过程。前负荷:肌肉收缩之前所承受的负荷。后负荷:肌肉开始收缩之后所遇到的负荷或阻力。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男:40%50%;女:37%48%) 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 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其数值可 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 脆性。正常人红细胞一般在0.42%的NaCl

7、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在0.35% NaCl溶液中 完全溶血。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 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等大分子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占血浆渗透压 的很小部分)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状态变化胶冻状血块的过程。血清:血液凝固后所析出的透明淡黄色液体。凝集: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人的血滴放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聚集成簇, 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凝集原:红细胞膜上特异性的抗原凝集素:与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对应的抗体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心

8、率: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心输出量: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 博出量的乘积。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博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血压: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约412 cmH2o ( 0.391.18kPa)。中心静脉压的高低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有关。房室延搁: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房室交界区细胞传导速 度缓慢,尤以结区最慢,因而占时较长(约0.1秒),这种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使心房与心室不在同一时间进行收缩,有利于心

9、室充盈及 射血。心音:心动周期中,在胸壁所听到的声音心电图: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II型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棕榈 酰卵磷脂和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以单分子层分布在肺泡的液体层表面 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舒张所造成的胸廓扩大和缩小。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吸气初,肺容积丁 肺内压T 低于大气压时空气入肺泡 T 肺内压渐TT 吸气末时,肺内压等于大气压,气流停止。呼气初,肺容积1肺内压TT高于大气压时,肺内气体出肺T肺内压渐T 呼气末时,肺内压等

10、于大气压,气流停止。潮气量: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平静呼吸时约500ml。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肺活量=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正常成年男:约3.5L ,正常成年女: 约 2.5L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深吸气后,用力尽快呼气,计算前3秒呼出气量占用力肺 活量的百分数。正常人在第1、2、3秒应分别呼出其用力肺活量的80%, 96%和 99%。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 肾小囊内压三者构成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

11、糖浓度渗透性利尿:由于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高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渗透性利尿。 球管平衡:正常情况下,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保持在肾小球滤过率的一定比 例(65%70%),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分泌的一种激 素。它在细胞体中合成,经下丘脑一垂体束运送到神经垂体储存,需要时释放入 血。水利尿: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血浆清除率: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一物质完全清除(排出), 这个被完全清除了的物质的血浆的毫升数,就是该物质的血浆清除率 激素:由内分泌腺(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 递而发挥

12、其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叫激素。远距分泌:大多数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组织而发挥作用的运输方式。 旁分泌:激素不经过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的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内分泌:机体内某些分泌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不经过管道而直接释放入细胞外液 的过程。应急反应:通常指在机体有害刺激(如创伤、手术、饥饿、寒冷)作用时,引起 的一系列与激素性质无关的非特异性反应,以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能力。 应激时下丘脑一先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活动增强,是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同时 血液中生长激素、催乳素等的水平也升高。允许作用:激素本身不能对某些器官或细胞直接发挥作用,但它的存在却是另一 种激素能产生作用的必

13、须。如糖皮质激素对去甲肾上腺激素-收缩血管。二、问答题一. 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极其作用答:1.主要成分:盐酸、胃蛋白质酶、黏液和内因子2.盐酸的作用:(1)激活胃蛋白质酶原、并给胃蛋白酶提供活动所需的酸性PH; (2)杀菌(3)使蛋白质变性,利于消化;(4)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5)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等。胃蛋白酶原的作用:在盐酸的激活下成为胃蛋白酶,具有活性,能分解食物中的 蛋白质。粘液的作用:黏液在胃粘膜表面形成凝胶层,起润滑食物和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内因子的作用:内因子可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体,保护B12免遭肠内水解酶 的破坏。二. 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答:

14、1.小肠长度长,黏膜上具有环状皱褶,并拥有大量的绒毛和微绒毛,具有巨 大的吸收面积。2.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3-8小时).3.食物在小肠内已 被消化为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4.小肠绒毛内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 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纤维网等结构,进食可引起绒毛产生节律性的伸缩和摆动, 可加速绒毛内血液和淋巴的流动,有助于吸收。三. 肾小球虑过滤率的影响因素答:1.有效滤过压二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是肾小球 滤过作用的动力,构成有效滤过压的三个因素中任意因素发生变化,均影响肾小 球滤过率,在其他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于肾小球滤过率成 正变关系2

15、.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在正常情况下,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都 比较稳定;在病理情况下,具有滤过功能的膜面积较小肾小球的滤过率亦减小, 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小,滤过膜通透性增大。3.肾血浆流量:在其他条件不 变时,肾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呈真正变关系。四. 抗利尿素的作用极其分泌调节.答:1.作用: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通透性,使水的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2.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和血压降低均可抗利尿激素分泌和 释放增多,反之,则抑制其分泌和释放。五. 简述眼视近物的主要过程及意义答:1.晶状体前凸:增强折光力,使辐射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2.瞳孔缩小,减 小入眼光量,减小球面像差和色像差。3.双眼球向鼻侧汇聚,产生单一视觉。六. 主要体表感觉区的所在部位及其感觉投射规律答:1.第一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投射规律:(1)交叉投射(头面部为双侧) (2)呈倒置安排(头面部是正立的)(3)投射区域大小与感觉分辨精细程度有 关2.第二感觉区:在中央前回和脑岛之间,投射规律:双侧、正立、定位性差,切 除人脑第二感觉区并不产生显著的感觉障碍。七. 下丘脑的功能答:1.对体温的调节。2.对水平衡的调节。3.对腺垂体及其他分泌功能的调节。4.对摄食行为的调节。5.对情绪反应的影响.6.对生物节律的控制。八. 什么是自主神经系统,他的结构和功能有何特征答:自主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