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曲艺类节目简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73464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曲艺类节目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常见曲艺类节目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常见曲艺类节目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常见曲艺类节目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常见曲艺类节目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曲艺类节目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曲艺类节目简介.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曲艺类节目简介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它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006年5月20日,梅州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各种歌词结构大致相同,每首四句,每句七字,逢一、二、四句多押平声韵。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

2、、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如:“郎有心来妹有心,铁杵磨成绣花针;郎系针来妹系线,针行三步线来寻。”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首歌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并带双关,用于抒发相思之情,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客

3、家山歌有较强的艺术想象力。如:“新打戒指九连环,一个连环交九年;九九还归八十一,还爱相交十九年。”客家山歌中万事万物都是有感情、有生命的,戒指本来是没有感情的饰物,但它一般又多作“定情信物”,因此,歌中的戒指便成了爱情的见证,表现了男女同结百年之好的炽热恋情;“见妹挑担百二三,阿哥心头着一惊;心想同你分多少,又见人多唔敢声。”歌中叙述了客家妹子勤劳能干,长途能挑担一百二三十斤,使男的为之吃惊心疼的同时,细致刻画了男青年对情人既关心又怕羞的复杂心情,抒情叙事,浑然一体。经典客家山歌鉴赏: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出情意长,条条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衷肠。哥系绿叶妹系花,哥系绫罗妹系纱,哥系高山石崖水

4、,妹系山中嫩细茶。你爱交情尽管交, 切莫交到半中腰。大风吹断麻竹笋, 有头无尾得人恼。岭岗顶上种布惊, 唔使淋水也会生。总爱两人心甘愿, 唔使媒人也会成。郎系有心妹有心, 唔怕山高水又深山高自有人开路, 水深自有探桥人。榄树打花花揽花, 郎就榄上妹榄下。掀起衫尾等郎榄, 等郎一榄就归家。新打茶壶锡溜铅, 妹话锡来哥话铅。妹话铅来哥话锡, 总爱有锡正有铅。新绣荷包两面红, 一面狮子一面龙。狮子上山龙下海, 唔知几时正相逢。入山看见藤缠树, 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 树生藤死死也缠。小品小品,就是小的艺术品。狭义的小品泛指较短的关于说和演的艺术,它的基本要求是语言清晰,形态自然,能够充分理

5、解和表现出各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语言特征,最为代表的是喜剧小品。小品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小品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小品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 小品剧本的写作方法主要是“起承转合”四个字,起是开端,承是承载,转是悬念进入高潮时的扭转,合是结局。小品贵小,是一个小的故事让人去品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起承转合适合于所有剧本的创作。小品创作重点要注意如下几点:1、深入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题材,

6、挖掘题材。象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赵丽蓉、巩汉林的小品如此包装,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卖拐、卖车等,都是在生活中发掘出的老百姓所熟知的凡人小事,通过他们活灵活现的演出,使观众捧腹大笑,回味无穷。 2、题材宜小不宜大,要“大题小做”,不要“小题大做”。切忌包罗万象,搞“高大全”,一个小品最好只反映一件事物,或者只反映一件事物的一个侧面。内涵丰富,说理充分的题材,是电视系列片或长篇小说的事,不要混为一谈。 3、要有笑料和“包袱”,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不要扳着面孔说话。小品最宝贵的,是语言的生动有趣、妙语连珠。要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切忌平铺直叙。有时一个“借用”语能使观众开怀大笑

7、。如宋丹丹的“一颗洁白的门牙前年也光荣地下岗咧”,赵本山在说到与老伴重新和好时的“后来又涛声依旧”了 ,都是高超的借用语言的范例。 4、 不要把小品写成相声或小戏剧,要突出小品的特点。有些小品作者用心良苦,立意也不错,总想把小品写的很有思想性,对人有教育意义。但表演效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戏剧和小品真正区别开来。相声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

8、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一段相声一般由“垫话儿”即兴的开场白;“瓢把儿”转入正文的过渡性引子;“正活儿”正文;“底”掀起高潮后的结尾四部分组成。相声用艺术手法组成“包袱儿”,表演当中通过说表而“抖响”使人们发笑。其手法计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后贬、阴错阳差、一语双关、自相矛盾、表里不一、歪讲曲解、违反常规等数十种。每一段相声里一般含有四五个以上风趣幽默的“包袱儿”。三句半三句半是一种中国民间群众传统曲艺表演形式。每段内容有三长句一半句。一般由4人演出,三人说三长句,最后1人只说简短两个字的半句,故称“三句半”。三句半

9、一般押韵、同调,诙谐搞笑,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表演者甲乙丙丁四人,手里各持鼓,小锣,镲,大锣等击打乐器敲打登场。乐器停,甲高声朗诵第一句,并根据此句意思做出一个造型动作。下面乙第二句,丙第三句。丁的第四句是“戏眼”,下面单独说说。 三句半,三句半,关键在于半。半,其实只有一个字或两个字,也有三个字的。字多则味淡了。这一两个字要求很严,必须压韵,简捷,诙谐,合意,并出忽意料。一经丁喊出,逗得观众哈哈大笑才行。 观众大笑,台上四人敲打乐器转场,转一圈或两圈,之后接着表演第二段。一般,一个三句半节目有八至十段说词就可以了。表演唱表演唱是曲艺范围中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既有舞台表演(动作)的技巧,又

10、有唱腔设计的运作,它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一般以叙述为主,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角、多人多角的演唱特点。它与民间音乐及各地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地方特色鲜明,最富群众性。表演唱演出人数较少,道具简单,形式多样,多以演当地、唱当地为主。表演唱作品所演唱的内容大多数是反映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物,很有教育意义和感染力、并能激发群众情感,催人奋进。还有配合当地党政机关的一些有关的政治及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的诸多事件,且地方特色鲜明,符合人们传统的欣赏趣味和欣赏习惯。 竹板歌竹板歌,又名五句板,是客家山歌的一种,也是颇受欢迎的民间口头文学。这种歌过去经常由游

11、方歌人(俗称“乞食”)演唱,所以群众也管它叫“乞食歌”。竹板歌是粤东地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说唱艺术,它的特点是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唱腔比较固定简单,表演朴实,历来为群众喜闻乐见。 “竹板歌”前身为赣南曲艺“古文”,于清中叶传入嘉应地区后,逐渐流行于全市,以兴宁最盛,五华次之,梅县、梅江区、大埔、丰顺等又次之,是粤东客家地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说唱艺术。它的格式,就是每条歌曲有五句歌词为一个段落,每句基本由七字组成,它具有演唱形式活泼多样,内容广泛等优点。广东汉乐广东汉乐分布在广东梅州、汕头、韶关、惠阳等地区,又以梅州市大埔县为代表,旧称客家音乐、外江弦、儒家乐、汉调音乐等。据查是古代汉民由中原南迁时带入的,有中州古乐之称,在大埔流传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广东汉乐保留了原有中原音乐的特点,并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等相融合,同时又吸纳了潮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已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广东汉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汉乐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在“汉乐之乡”大埔极为盛行,大埔县志称“埔之风俗,家诵户弦”,汉乐演奏点遍布城乡,大埔全县有汉乐队38个,家庭汉乐演奏点60多个,还有专门研究汉乐的大埔县汉乐研究会,有会员300多人,其中国家级省级音乐家协会会员30多人。-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