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测试题Word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732544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村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测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村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测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村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测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村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测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村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测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村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测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村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测试题Word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村中学高二文科历史测试题(2012.3)(必修一第1、2单元和选修一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3、 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商鞅变法

2、B、王安石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庆历新政4、下列关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改革都取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D、都改革了原有的生产关系(2012年深圳13)5、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C察举制D均田制(2012湛江13)6、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 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 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7、下图是秦与隋唐

3、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削弱了皇帝的权力 / 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8、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是导致近代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 A B C D(11江苏)9、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

4、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2012年深圳19)10、有学者评述某部法律“对于受压制的平民来说,它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所评述的法律是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民法大全C美国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11、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注重保护私有财产重视维护平民利益被迫改善奴隶处境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A.B. C. D.12、法国历

5、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共52分) 13.(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

6、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这表明一个雅典人自20岁成为公民起,要参政10年后才具备担任公职人员的资格。【材料三】 图一:中国战国时期的地形图 图二:古希腊地形图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并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科学性体现在哪里?(6分)(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形、政治制度、文明特征三个方面分析古希腊和古中国的不同之处。产生这些不同的根源是什么? (10分) (3)你认为雅典的民主制与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相比孰优孰劣?请说明理由。(8分)14(28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四个研究小

7、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秦朝组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於咸阳宫。-人教版 历史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唐朝组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政事堂。至高宗光宅元年(684年)裴炎自侍中除中书令,执事宰相笔,乃迁政事堂于中书省。记曰: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人,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按:“黎元”当是避太宗之讳)。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

8、,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 -李华(玄宗时人)中书政事堂记反映中国古代有分权制衡的民主传统。宋代组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司马光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明代组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朱允炆(建文帝)明太祖实录 明朝废宰相请回答(1)史料一般分为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各自对应朝

9、代历史的角度看,哪些组所引用的史料属于一手史料? 哪一组所引用的材料说服力最小?(4分)(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12分)(3)有学者说: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请结合秦、唐、宋、明四朝宰相制度加以说明之。(12分)高二文科 历史统测题班别 姓名 考号 评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共52分) 13.

10、(24分)阅读下列材料: (1)材料一、二中雅典实施的是哪两项民主制度,并分析这两项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科学性体现在哪里?(6分)(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形、政治制度、文明特征三个方面分析古希腊和古中国的不同之处。产生这些不同的根源是什么? (10分) (3)你认为雅典的民主制与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相比孰优孰劣?请说明理由。(8分)14(28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四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1)史料一般分为一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各自对应朝代历史的角度看,哪些组所引用的史料属于一手史料? 哪一组所引用的材料说服力最小?(4分)(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

11、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12分)(3)有学者说: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请结合秦、唐、宋、明四朝宰相制度加以说明之。(12分)13.(1)公民大会:决策方式需要辩论,避免了盲目性,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抽签选举制:体现出的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有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积极性,保证了公平、公正,避免腐败。(2)希腊:海岸线曲折、多山、港口多、地区彼此独立隔绝;城邦民主制度;海洋文明; 中国:平原多,山地少,内陆成片,

12、河流旁聚集人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河文明;根源:希腊:工商业发达,工商业为主,平等意识强,易形成民主制。中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较发达。(3)二者都和各自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相适应,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利:雅典:使公民有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促成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中国:权力集中,对广大国土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利于大规模工程建设组织和有效抵御外侵,维护统一。弊:雅典:范围狭窄,具有随意性,易产生“多数暴政”。中国:易产生暴政和腐败;钳制思想;阻碍新兴经济因素成长。说明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考生答

13、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14.(1)唐朝组、宋代组、明代组; 秦朝组(4分)(2)秦朝组、唐朝组、宋代组。(3分)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每组3分,共9分。如:秦朝组的结论可修改为“皇帝的行踪不可泄露”;唐朝组的结论可修改为“唐朝君权受相权限制”;宋代组的结论可修改为“宋太宗确是有意要削掉宰相的用人与司法之权”。秦朝组可增加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典型事例;宋代组可增加宋初分割相权的史实。(3)(12分)秦朝:设“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唐朝:设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相权,使皇帝总揽大权。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