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68010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汇龙小学教师研讨课教学设计汇龙小学研讨课 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科第六册画杨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2、准确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弄清我画杨桃为什么受到同学的讥笑,而得到老师的肯定。难点:体会老师最后那段话的意思。课前准备:课件、实物杨桃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1、从课文第 3 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

2、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2、学习课文第 1 部分(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父亲的话。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各说的是什么意思?(2)小结 3、学习课文第 2 部分(第 17 自然段)。(1 )分析p “老师”说的话: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一句是什么意思? (2)小结 4、带着问题,默读 2-5 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1)我画的杨桃画成怎样的?像杨桃吗?(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画句子)(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为什么还不像呢?(4)学生谈。(能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

3、如何落笔的。)相机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想当然”。5、学习第 317 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设计意图)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教诲,相同的话语,在文中的首尾出现,为讲授课文作铺垫。分角色朗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也让学生品味标点符的变化。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

4、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能够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个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个看,_;这个看,_;这个看,_。(3)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4)默读“老师”

5、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个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5)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p ,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三、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2、我们从画杨桃中跳出来,今天所讲的道理可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一生受用)号的魅力。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

6、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使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也体现课文的教育意义。板书设计:23、画杨桃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藤野先生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

7、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采用小组自改互查的方式,组长点评完成情况。 二、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

8、确: (1)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浯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讽刺意味。2.学生集体诵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

9、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 (1)“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为”则表达不出这层意味。(2)“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明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了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3.

10、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1语段,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 (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 (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教师明确: (1)这是在考试_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极大伤害后写下的一句极为愤慨的话。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歧视中国的日本人的心理来写的:在他们看来,贫弱中国的国民是低能儿,分数六十分

11、以上,是老师漏题,而不是个人能力所能达到的。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2)文中看电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国人的情形,是依着一个要被枪毙的中国人、一群围着看枪毙的中国人和一个“我”的次序来说的。特意写明:“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作者没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观者。(3)“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采”原指日本学生看到枪

12、毙中国人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4)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现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看电影事件反映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这两件事各有侧重,第一件事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国富强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国民的不觉悟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两件事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4.学生自读课文38语段,教师点拨: 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

13、的御用文人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5.学生齐读课文1、5、2431、3638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要求:第1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味,第5段以轻松亲切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段则充满愤激,3638段应满溢感激。 三、合作研讨,体验反思1.关于课文主旨的理解,沦争颇为热烈,对于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结合文(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鼓励。 四、课堂小结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更亲近地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 五、作业布置朗读课文,领会感情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