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厂安全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649543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炼铁厂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炼铁厂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炼铁厂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炼铁厂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炼铁厂安全评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炼铁厂安全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铁厂安全评价报告.doc(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炼铁厂安全评价报告12020年5月29日文档仅供参考目 录前 言3第一章 概 述4第一节 评价目的和原则4第二节 评价对象及内容4第三节 评价依据5第四节 评价程序7第二章 项目概况9第三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22第四章 评价方法的选用和评价单元的划分29第一节 评价方法的选用29第二节 评价单元划分依据31第三节 评价单元划分结果32第五章 安全评价33第一节 安全管理评价单元33第二节 采矿系统评价单元35第三节 供电系统评价单元37第四节 爆破器材储存、运输、使用评价单位39第五节 通风系统评价单元42第六节 防排水系统评价单元44第七节 防灭火系统评价单元46第八节 职业危

2、害评价单元48第九节 各单元综合安全评价68第六章 危险、有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70第一节 冒顶片邦70第二节 爆破伤害70第三节 供电事故危害74第四节 粉尘危害分析75第五节 人的不安全行为危害76第七章 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79第八章 整改情况81第九章 安全现状评价结论82前 言*省当前有非煤矿山三千多座,点多面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办矿标准低,基础工作薄弱,装备水平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事故多发。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非煤矿山具备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依据、*省实施细则等法律和有关规定的精神,*有限公司受*铁矿采矿厂委托于 9月

3、对*铁矿采矿厂进行了安全现状评价。非煤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工作,是贯彻落实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是有效监控和治理非煤矿山事故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是建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制度保障。非煤矿山安全现状评价,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的配置情况、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查找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促进项目实现系统安全,为安全现状提供依据。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宏观管理和安全许可提供依据。第一章 概 述安全现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生产运行

4、阶段,经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安全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安全管理状况的安全现状评价,查找确定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第一节 评价目的和原则安全现状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建设项目安全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对未达到安全目标的系统或单元提出安全补偿及补救措施,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安全现状评价基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和合法地自主开展安全现状评价。第二节 评价对象及内容本评价为铁矿安全现状评价,评价对象为*铁矿采矿厂建设项目;评价内容为: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生

5、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2、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及落实情况;3、配套安全设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4、预测分析系统内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判别事故发生的可能性;5、验证系统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是否正常、安全、可靠;6、对项目建设作出评价结论并提出补救或补偿性安全措施。第三节 评价依据1.( 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经过);2.(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经过);3.(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经过);4.( 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过);5.(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6、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过);6.( 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1号,自 5月1日实施);8. (1995年4月7日劳动部颁布);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10. (财企 478 号);11.(1999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布);12.(1994年12月14日国家劳动部颁布实施);13.(GB16423- );1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号); 1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20号令)16. 关于转发的通知*安监管一字*1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12月28

7、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室会议审议经过, 3月1日实施);18.(AQ8001- );19.*省*于 2月编制的;20.;21.、;22.安全现状评价委托书;23.企业提供的其它资料、图纸。第四节 评价程序安全现状评价程序是规范评价工作,保证评价质量、保障评价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安全现状评价原则流程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1、前期准备过程,包括:前置条件检查、现场条件勘察、资料收集、评价边界或范围确定等。2、危险识别过程,包括:工程初步分析(周边、位置、工艺、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识别、重大危险源辨识、判别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3、安全评价过程,包括: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方法选择和确定、

8、定性或定量评价、各单元评价结果等。4、安全控制过程,包括:提出安全补偿对策、应急救援预案检查及对策、持续改进对策等。5、综合论证过程,包括:补偿对策落实(计划)检查、作出评价结论等。其具体程序见下图。建设项目安全现状评价程序框图(因占得空间大,省略了)第二章 项目概况一、企业交通情况该矿矿区位于*县城南西南方向,距离县城15km,位于*乡*村南,隶属*省*乡管辖。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县城相通,矿区交通条件较为便利。二、矿山自然地理及气象概况1、 地理位置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8888888838827北纬:888817888821*省国土资源厅于 3月26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为*。该矿采矿

9、证批准面积0.08km2,其开采范围由以下4点圈定:点号 X Y1、 8220500.00 99552170.002、 8220500.00 99552370.003、 82 0.00 99552370.004、 82 0.00 99552170.00开采深度:1450-1330m,产品为铁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山生产规模为3.00万吨/年。2、 地形及气候特征内容省略,参照设计三、地质概况内容省略,参照设计四、工业场地平面布置明主井在矿区东北部,井口标高8888m;明付井在矿区西南部,井口标高8888m;回风斜井在矿区南部,井口标高8888m。考虑地形地势和岩石错动范围等因素,以及与外部

10、的连通,工业场地选在主井井口附近较平坦的地方。地下采出的矿石、废石由人推平车,运输至主井井底车场,由卷扬机提升至地表,卸载后由人工推至卸矿平台或废石场。废石场上设车挡或防坠器;堆放废石时要求分层堆高,3m为一分层;废石堆坡角不大于废石自然安息角。工业场地主要设施有:空压机房、机修间、变电所、柴油发电机房、卸矿平台等。办公生活区布置有:矿办公室和宿舍等。主、付井口附近设卷扬机房、卸矿平台等。五、设计概况(一)矿井概况1、开拓方法一、主井:二、付井:三、回风井:内容省略,参照设计2、运输系统3、矿井通风系统4矿井供、排水5矿井供电:内容省略,参照设计(二)采矿1开采技术条件2、采矿方法采用”浅孔留

11、矿法”作为矿山的采矿方法。3采切工艺布置及构成要素内容省略,参照设计第三章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是运用科学的安全理论对系统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辨、识别和确定,是安全现状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的途径的一种手段。危险因素是指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破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破坏的因素。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而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任何一种事故的发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预兆,识别其危险性和有害性,才能更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一、自然危险因素地震、不良地质、洪

12、水及雷击等均对建筑物产生破坏作用,进而威胁人身安全。夏季气温过高使人容易中暑,冬季气温过低则可能导致冻伤或冻坏设备、管道,进而造成事故危及人身安全。一般来说,自然危害因素作用范围较广,因其又是自然原因引起,故其发生几乎不可避免,但均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减轻危害造成的损失。二、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顶板冒落坍塌、放炮伤害、有毒有害气体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等。1、矿井冒顶片邦在采矿作业中,冒顶、片邦现象时会发生,虽然近几年来,随着矿山压力规律研究的深入和围岩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冒顶、片邦事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依然为采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13、经过分析得出在顶板管理工作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是:采矿点空顶时间长,面积大;巷道为无支护的裸体巷,且地质构造地段也未采取有效支护措施;职工顶板安全管理意识不强。可能造成冒顶、片邦事故的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应引起重视:围岩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自身承载能力低;地质构造破碎带的影响,围岩松软破碎,未采取特殊支护措施;支护不合理或未及时进行支护;采掘顺序和采矿工艺不合理,造成围岩应力集中;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影响,未采取加强支护措施;执行”敲邦向顶”制度不严,危岩、危石未及时处理。为减少、防止冒顶、片邦事故的发生,必须加强职工培训,增强职工顶板管理意识。职工进采场作业首先应进行安全检查(顶板稳固情况,安全出口等)然后方可作业。对于岩性不稳定的掘进作业面应采用喷锚或混凝土支护。加强顶板管理,对顶板进行监测控制。根据采场结构,面积不大,结合地质构造、破碎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