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修改稿.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630276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修改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修改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修改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修改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修改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修改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修改稿.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修改稿课题1 空气励志名言: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法)罗曼罗兰目标导航: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3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4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5学习科学家探究科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星级提速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 B.空气中只含有氮气和氧气两种气体C.空气的成份是固定不变的D.空气的污染主要是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放的废气造成的2:在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煤烟 B.化工厂排出的废气 C.汽车

2、排出的尾气D.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3:在中央电视台发布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可看到,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对其形成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环境绿化不好,粉尘随风飘扬 B生活和生产中燃烧煤炭 C工业生产排放废水 D机动车排放尾气4: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 ( )A. 颜色 B.能否使火焰熄灭 C. 状态 D.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本来是纯净物,但被污染后变成了混合物; B矿泉水不是一种纯净物;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肯定是纯净物; D澄清的石灰水是一种纯净物;6: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

3、烟花爆竹时产生有毒气体产生噪声产生粉尘易引起火灾( )A B只有C只有D只有7:下列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 )气焊动植物呼吸医疗潜水宇航A B CD8:我国一些大城市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强制各用煤单位使用低硫优质煤,主要是为了防止下列哪种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二氧化硫9最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10:通过简单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步骠实验项目实验现象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 ,放出 ;有浓厚的 ,原因: 2把止水夹打开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 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表达

4、式磷 + 氧气 4P + 5O2 点燃 10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氮气约占,此外,还有稀有气体约占,二氧化碳约占,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从红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的事实,说明氮气,氮气的性质。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的氧气、氮气保持其各自。12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等。星级提速1 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份以氮气和氧气为主 B按质量分数计算,空气中大约含氧气21%,氮气78%C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D空气不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2、不能用来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5、A颜色 B状态 C可以燃烧 D气味3、下列过程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B植物的光和作用C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D汽车排放的二氧化氮等废气4、由于森林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最近我国北方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粉尘5、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操作有如下主要步骤: 将燃烧匙伸入广口瓶,并塞上塞子 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先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燃烧完全后,松开弹簧夹A、 B、 C、 D、 6、如右下图,钟罩内的红磷燃烧停止直至完全冷却后,钟罩内的水面上升约占钟罩内空气体积的 ,

6、这个实验说明了 。在此实验中,如果把燃烧的红磷放入钟罩里时,发现有少量气体从钟罩底部冒出,则测定的结果会 (填偏大或偏小),如果像皮塞漏气,会造成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实验时,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 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氧气,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7、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氧气 氮 气 水 二氧化碳 镁 铜 氧 化 镁 氧化铜 8、拉瓦锡为了研究空气的成分,曾把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了红色粉末氧化汞,又把这一种红色粉末加热,得到了汞和氧气。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成年人每分钟大约吸入氧气8 L,大约需要空气 L,在这些空气

7、中氮气约为 L。9、田径运动会上,发令枪所用的原料之一是红磷你认为运动员开始起跑的依据应该是_ _;记时员开始按表的依据应该是_ _;请简要说明原因_ 10、人人都应关心和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为监测空气质量,很多城市建立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制”,日报:总悬浮颗粒(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指标其中,_ _超标,主要是大规模不规范的城市建设造成的;_ _超标,主要是煤的燃烧造成的;_ _超标,主要是大量汽车、助力车等排放的尾气造成的星级提速1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该金属做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在水

8、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1)指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_;_;_。(2)金属在水中“消失”,说明发生了_变化。2取鲜活小鱼两条,一条放养在敞口盛满水的容器里。另一条放养在密闭的盛满水的容器里。观察一段时间后,你能得出哪些结论?3按体积计算,空气的成分大约为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约占1%。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密度为1.25g/L,空气的密度为1.29g/L,氧气的密度为1.43g/L;求空气中氮气、氧气和其他气体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氧的发现17世纪以后不少人通过对燃烧和呼吸作用的研究,认识到空气中含有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气体。

9、但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相信燃素说的,从而阻碍了他们对空气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由于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将那些助燃的成分分离出来,因此一直未能取得纯净的氧气来进一步研究它的性质。首先取得较纯净的氧气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的是舍勒。舍勒通过燃烧白磷、蜡烛、硫、木炭等方法,除去空气中支持燃烧的部分,他称为“火空气”,剩下不能燃烧的他称为“浊空气”。并于1773年用两种方法制得“火空气”(即氧气)。第一种方法,加热分解硝酸钾、硝酸镁等硝酸盐和氧化汞、碳酸银、碳酸汞等获得氧气;第二种方法,用黑锰矿(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共热制得氧气。舍勒把这些研究成果于1775年后写成论火与空气一书送出版商。可是书的出版被

10、出版商延误了,直到1777年才和读者见面。在舍勒发现“火空气”一年后,即1774年,普利斯特里经常利用一个较大的聚光镜来加热各种物质,看看它们是否会分解出气体,并用汞槽来收集产生的气体,以便研究它们的性质。普利斯特里对氧气的发现就是这种实验的重大成果。有一次,他如法把汞银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还详细地做了实验记录。摘要如下:“蜡烛会在这种空气中燃烧,火焰非常之大。”“我把老鼠放在这种气体里,发现老鼠过得非常舒服,活的时间比在等体积的寻常空气中时间约长了四倍。”“我自己受了好奇心的驱使,又亲

11、自加以试验。试验时,是用玻璃吸管从放满这种气体的大瓶里吸取的,当时我的肺部所得的感觉,和平时吸入普通空气一样,但从吸过这种气体以后,经过好多时候,身心一直觉得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即氮气)差别只是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舍勒和普利斯特里虽然都独立地发现并制得了氧气,但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从歪曲的、片面的、错误的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的途径行进,往往当真理碰到鼻尖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结果“这种本来可以推翻全部燃素说观点并使化学发生革命的元素,在他们手中没有能结出果实。”1774年10月,拉瓦锡了解了普利斯特里的实验,重复做了从汞银灰中分解出比普通空气更加助燃、助呼吸的气体的实验。拉瓦锡最初把这种气体称为“上等纯空气”,至1777年正式把它命名为“氧”,即“成酸的元素” 之义。此后,拉瓦锡对许多金属的氧化与还原反应进行了精确的研究,证明了金属在空气中燃烧时,吸收其中的氧,成了金属锻灰。锻灰是金属的氧化物。接着水的合成和分解实验的成功,氧被举世公认了。拉瓦锡也被誉为“真正发现氧气的人”。稀有气体王国的发现1892年,世界闻名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