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624725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匡河中学 叶菲一、 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本文语言简练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分析还不够到位,特别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怀的文言文,在学法上还要加强指导。因而,这一课的教学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一面,又有教师具体指导的一面。(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就必须是使学生从低效、沉重、苦闷的学习重负下解放出来,不但使他们学会,而且要使他们会学、乐学、善学。因此我根据教材、学

2、情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在读中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在遭遇人生困境时的旷达胸襟。 (四)、重点难点安排教学重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把握作者情感。(五)、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学法从知识获得的途径来看,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学法上我引导学生以发现学习为主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以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自主学习。1、朗读法:汉朝学者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理解的基石、积累的捷径、语感的源泉。学习文言文难就难在词句古奥难懂,解决的办法之

3、一就是朗读。2、圈点勾画法: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生字难词,尤其是文言实词和虚词,需要圈点勾画出来,反复诵读、品味,才能深入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3、讨论法:讨论法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并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三、说教法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运用朗读法、练习法、讨论法,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本课使用教具为多媒体课件。1、朗读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老先生谈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时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干篇,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 2、练习法:对于字词句的难点,我采用练习法来检查学

4、生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培养学生使用圈点勾画法与质疑法的习惯。3、讨论法: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5、教具使用目的:多媒体课件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其优点是审美效果比较直接,缺点是作用的效果缺乏深度。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问:大家看,这是谁?展示幻灯片。生:苏轼(苏东坡)问:谁能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苏轼?(二)、朗读感知1、请一位学生读,然后请另一位学生评价。提问:你认为朗读这篇文章需要注意哪些

5、字音,哪些停顿? (1)正音 (2)停顿2、自主读 3、齐读(三)、疏通文意1、小组合作探究2、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3、出示幻灯,落实检测:(1)重点解词 (2)三个句子翻译教师指导:1、以练习的方式,检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2、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3、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4、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在课堂上共同解决。(四)、思悟主题1、记(夜游)之事问: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明确:“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

6、言志。问:本文记了一件什么事?既然是记叙文,那么你能找出这篇文章的记叙文六要素吗?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赏(月夜)之景苏轼夜游承天寺,他的眼中有什么样的景呢?你能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重点赏析)温馨提示: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比喻:本体?喻体? 作用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情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明确:比喻: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构成了一个清幽宁静、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赏月时悠然愉悦的心情。3、悟(闲人)之情(1)作者的感情随着事件的发

7、展有何不同,有没有变化? 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2) 问:如此良辰美景,是谁欣赏到的?为什么他们能欣赏到呢?生:苏轼和张怀民,因为他们是闲人。问:为什么苏轼自称“闲人”?你是如何理解“闲人”的? 学生自由发言。(五)体悟提升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此时此刻,如果你面临困境,承受苦难,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我们积累了文言字词,欣赏到承天寺的夜景,体会到作者心中的情感,也认识到苏轼本人。苏轼虽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随缘自足,自得其乐。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苏轼

8、,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让我们期待下节课再见,下课!五、教学反思这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最后学生展示的环节没有完成,这是这节课的遗憾。从这点上来说,我对于把握课堂,控制时间这方面还有待提高。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仍然不够清晰,没有展现好文本,这样给后面的教学带来阻碍。如果让我重新讲这堂课,我会这样讲:首先,在学生解读文意这方面,多花点时间,并且把全文的翻译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齐读一遍。然后,分析文本。这里就可以把这篇文言文当做一篇现代文来讲了。先由题目引出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再引出本文不仅仅是写事,还写了景。在分析景的时候,就能够完成对写景句子的赏析。最后,再提问学生,本文仅仅是写景吗?当然不是。由此,可以引出本文的情,即:悟闲人之情。这样讲,思路就清晰的多了,学生也学得更清楚明白了。教书这条路还很长,还有很多我要学习的东西,我会更加努力,积极学习,每天进步一小步,获得更大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