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菩萨兵》.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533529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菩萨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下《菩萨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下《菩萨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下《菩萨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下《菩萨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下《菩萨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菩萨兵》.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菩萨兵第一课时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 黄艳 212400 【教材简解】 题解 这课题乍一听就让人产生一种新奇感,听说过步兵、炮兵,还没有听说过菩萨兵的。我们心中的菩萨应该是慈祥的,关心和帮助他人的。那这篇课文到底写了怎样的兵呢?这给人留下一个悬念。 三年级孩子通过课前预习会明白菩萨兵其实是朱德总司令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那么,朱德总司令领导的工农红军究竟为藏族同胞做了什么事,才得到了如此高的荣誉呢?藏胞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把感人的故事讲述的有条理呢?我觉得这是本课第一课时的核心问题。 结构分析 感人故事讲述朱德总司令领导的工农红军到达藏民居住的地区

2、以后,在藏族同胞对他们有误解的情况下由“躲”到“悄悄回”再到“充满感激”,如此的巨变是因为朱德总司令带领大家为藏族同胞进行春耕,从而赢得了藏族同胞感激。全文九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五自然段),藏胞害怕躲红军,红军着急找藏胞。第二部分(第六九自然段),红军帮助藏胞春耕,藏胞感激红军。 朗读总司令的话 感人的故事必有感人的人物,本文中最能体现人物品质的是朱德总司令的语言,我在第三板块中重点指导读总司令说的话。从人物语言中捕捉相关的信息,为理解文中最后的一段“他们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预设】 1.通过自读、小组评读多种形式把课文读正确读

3、流利。 2.通过归类自学、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学会本课的生字。 3.通过教孩子读懂题目,让孩子明白读懂课题也是读懂课文的方法之一。 【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第1段和第9段来感受藏胞的变化来分两部分感知课文,初步感受这是居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 2.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点拨让学生明白故事按“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时间来讲述的。 【设计理念】 1.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们会发现教会三年级孩 子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2.中年级孩子我通过教孩子读懂题目,让孩子明白读懂课题也是读懂课文的方法之一。真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

4、于渔。” 3.不管哪个年级段,对课文内容都要经历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教学中我通过“课前预习、细读自悟、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找到藏胞前后态度的对比,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第一、第二小节的学习。 4.中年级语文段落教学是连接低年级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在理清脉络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故事,为第二课时段落教学作铺垫。这也符合新课革一直强调的“以生为本”。 【设计思路】本文记叙的是长征途中感人的故事。故事中写的不是你死我活,硝烟弥漫的军事斗争,而是军民鱼水情。故事的情节并不跌宕起伏,但故事却生动感人。所以教学设计应抓住一个“情”字,古人云“感人先者莫先乎情”。我的教

5、学思路紧扣“情”展开设计如下:1、检查预习 背景介绍 产生“情”2、质疑问难 明确任务 抓住“情” 3、任务驱动 合作探究 感悟“情”4、聚焦首尾 感悟变化 内化“情”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背景介绍 产生“情” 1.检查预习:同学们回家预习都找到长征故事了吗?谁愿意给大家讲讲。2.教师适当(在学生讲解的基础上)补充: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1935年由江西转移到陕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五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跨经11个省,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的军阀包围,打败追击的国民党中央军,开进和顺利通过了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军队没有岛国的。3.长征故事

6、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其中一个。想走进课文吗?感人的故事肯定离不开人物?是谁呢?板书:菩萨 兵 (“菩萨”两个字我用红笔写出,随后让生猜猜为什么?“菩萨”:你想到什么?什么意思?(像菩萨一样慈祥的,关心帮助他人的)“兵”的意思。你知道什么兵?(步兵、炮兵) 4.朱德总司令大家了解吗?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学习的对象是三下的孩子,所以他们对于如此这般军民鱼水情的历史故事没有太多的了解,需要课前预习,上课伊始通过检查学生预习、学生说说自己所查的长征故事。教师相机点拨长征的背景、朱德资料,产生对朱德的倾佩之情、情不自禁心声生喜欢长征故事之情。为下面的读题质疑,走进文本打下

7、坚实的基础。课文的题目本身使师生都产生新奇之感,孩子有了新奇之感又何愁不爱读此文呢?正所谓“情由心生”。】二.质疑问难 明确任务 抓住“情” 1.尝试读懂题目 质疑请生读题目。问生:题目读懂了吗?那我来考考你们。“菩萨兵”是谁?是谁称之为“菩萨兵”的?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2.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读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老师也想知道感人故事中称之为“菩萨兵”的红军究竟为藏民做了什么事呢? 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 【设计意图:我认为本文题目是重点也是难点更是文章的眼睛,所以这节课和孩子们读懂课文是从读懂课题开始的

8、。三年级的孩子阅读方法的渗透该从点滴中体现。菩萨兵是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基本上能自己解决,如果找不出谁称之为“菩萨兵”,我就相机出示最后一段,在初步读懂题目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质疑出本篇课文的核心主问题:被称之为“菩萨兵”的红军究竟为藏民做了什么事呢?为第二课时 的重点分析做铺垫。】三任务驱动 合作探究 感悟“情”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词语、读通句子,预习时读错的词句多读几遍。 (2 想想被称之为“菩萨兵”的红军究竟为藏民做了什么事? 2.同座位 讨论交流 难读字 3.集体讨论交流: (1 多音字 挨 藏 在文中读什么,还可以读什么? (2三个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菩萨”、“糟蹋”

9、、“糊涂” 4.字读准了 老师想问朱德总司令带领大家为藏胞做好事!做什么好事了?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看来你们和老师找的一样啊!出示朱德说的话: A“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B“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C“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1学生朗读 ,你搜集到什么信息说说。引导学生说说菩萨兵为藏胞做了什么事? (2从朱德总司令话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朱德总司令 对藏胞的爱、关心。

10、(为理解“菩萨兵”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经过预习,本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展开讨论难读字、交流多音字与合作完成朱德总司令带领大家做了一件怎样的好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们会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读读总司令说的话。从人物语言中捕捉相关的信息,如从话语中认识到了怎样的朱德?(菩萨心肠的、热心帮助藏胞的)为理解文中最后的一段“他们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打下坚实的基础。】四.聚焦首尾 感悟变化 内化“情” 故事读到这儿,我们已经初步指导朱德总司令为藏胞做好事,那你知道藏胞前后的态度一样

11、吗?再次走进课文,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生交流 藏胞躲藏胞悄悄地回 藏胞感激 3.教师点拨 藏胞躲 红军怎么做? (红军找)那藏胞感激是因为红军帮藏胞做了件什么事?(春耕)同学们真棒!你能按:藏胞躲红军,红军找藏胞。 红军帮助藏胞,藏胞感激红军。 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吗? 4.如果让你讲讲这个故事,抓住时间线索,你定能讲得非常好?你能找到不同而时间段吗?“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 5.师生合作讲讲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中年级语文段落教学是连接低年级

12、字词句训练与高年级篇章训练的“桥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等,段落教学作铺垫,这些概括理解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步登天吗?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以生为本”,段落教学就是以第一学段孩子在获得字词句训练的基础上向第三学段孩子学习篇章知识的过渡段。这些充分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需要段落教学。三年级作为第二学段的起始年级,自然需要突出段落教学。】五认真写字,及时反馈 陶冶“情”1.请同学们打开习字册,将今天学习的10个生字认认真真地描一个,写一个。2.评字:(1)结构归类; (2)正确;(2)美观。【设计意图:提高学生书写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就是教会孩子如何评字,学生评字的过程是对书写要领和观察能力的又一次巩固与提升。同时在欣赏中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更好地发现汉字的形体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