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讲稿(提纲).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525324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衔接讲稿(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高中衔接讲稿(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高中衔接讲稿(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高中衔接讲稿(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衔接讲稿(提纲).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衔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现在将本文转贴在此,望能引起我市同行的重视。(三)高中对现代汉语语法、文言词法、文言句法要求较高1“(现代文)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高中语文教材共有课文80篇(课),其中古诗文有32篇(课),占40%,且难度较大。差异断层1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等基础知识标准的断层语言学知识的断层。初中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

2、高中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文章学、文艺学知识的断层。初中阶段的“表达方式”“作品知识与文化常识”“写实与虚构”,高中阶段的“文学体裁”“背景材料”“领悟内涵”“表现手法”“艺术表现力”等这些问题是分别属于文章学或文艺学的知识。高中课标的“表现手法”与初中课标的“表达技巧”就是一组容易混淆的概念。而且“表现手法”的下级概念还可以分解为象征烘托、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结合以及一些修辞手法等等。2阅读、鉴赏等能力标准的断层从文章学的角度来看,初中标准中的“内容”可以包含高中课标中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等因素,两者之间是平级关系。语言分析能力的断

3、层。初中要求 “体味推敲语言的意义和作用”,高中要求 “理解语言的结构”和“揣摩体会语言的含义和表现力”。这两个阶段的标准之间缺乏层次感,而且两个阶段的标准都没有具体化。首先“意义”和“含义”是两个近义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分度极小;其次到底是语言的(原始的、引申的、比喻的)含义,是语言的(结构的、句式的)作用,还是(修辞的、句式的)表现力?这些标准都没有具体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断层。初中课标“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高中课标要求“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文学批评能力的断层。关于文学批评,初中新课标中没有任何要求,高中新课标

4、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发现式的评价,但可以要求学生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只有在具备认识别人观点态度的感性分析基础上,才可能进行高中阶段的阐发、评价和质疑的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文学批评的标准上,初中阶段缺乏自我感性分析的铺垫。3初高中写作标准的断层写作学基础知识的缺失例如对文章写作的要素“中心”的认识就不足,许多初高中学生并不知道写文章前要首先有中心(或写作目的)。所以往往写出的文章就像没头的苍蝇,没有目的,没有观点。写作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断层高中新课标要求“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

5、展创造性思维。”而初中课标只有“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体现了一点形象思维的要求,再也没有其它的思维标准。因此在写作上初中缺乏必要的简单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的训练铺垫,导致了初高中写作思维训练的断层。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写作都应重视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是初中相对简单,而高中相对复杂而已。必要的准备1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学,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由“悦读”到“悟读”但更多的实际情况是“休闲式”的所谓“悦读”,这就出现了读的书(文)不算少,整体语文素养却不见有多大进步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总是带着休闲的心态去读书,是浮光掠影“看热闹”式的“虚读”,而不是

6、潜心其中“看门道”式的“研读”,“悟读”,即感悟式阅读。仅仅强调语感,即仅仅强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性、体验,对于整个语文学习来说未免不是个缺陷。语感、语法、语用这三者必须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形成比较完备的语文知识能力结构。当然阅读水平的提高,是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的,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所以这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课外阅读上花工夫。而对于课外阅读的量,初高中是有不同要求的。新课标要求“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高中一年内自读五部以上的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高中三年累计的话可达450万字。这就是对量的要求。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要求在实际操作中很有困难,所以,我们以为要顺利完成初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的任务,改变阅读方式,由“悦读”到“悟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和关键。从初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类别、有选择、带着问题阅读到高中有创意、有合作、有个性地阅读等方法综合运用通过感知、联想想象、思维、记忆、迁移的心理活动过程到认读、理解、评价、积累、运用的行为活动过程,从而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引导他们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