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实践探讨.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518980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性教学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实践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性教学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实践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性教学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实践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探究性教学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实践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性教学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实践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性教学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实践探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性教学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实践探讨张春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应该是以人的道德行为、人在现实情景下做出的道德选择等为重点的课程。因此它的教学不应该是“传授”型或“灌输”型的,而应该是“体验”型、“实践”型的。但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突出表现为重知识点的记忆、轻理论和观点的运用,只要求学生记住条条、框框,能够应付考试取得高分;重接受和服从,轻创新和挑战,只要求学生一味地接受课本的知识和观点,服从教师的“标准”答案,不重视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不够普遍,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学生的“道德认识”是有了,可由于

2、缺乏主体的体验和实践,认识往往难以内化,更难以进一步转化为个体道德行为和道德信念,从而造成了学生道德修养上“知”与“行”严重脱节的现象。因此,思想政治课必须尽快实现由“传授”型、“灌输”型向“体验”型、“实践”型的转变。探究性学习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探究、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究式教学是比较符合这一要求的有效方法。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蓝本,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探究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

3、集体等多种探究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并符合政治课教学的基本规则,无疑可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探究式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的途径应该是如水赋形,不拘一格的,所以,组织和实施各种探究学习活动对提高教学实效是有很大帮助的。一、情境创设类探究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灵的组织者,尽管“注意”本身不是认识过程,但它与认识过程紧密联系着。探究式学习需要一些令人疑惑的事件作为引导,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不知不觉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课堂的主题这

4、样一来,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设置以问题为核心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并探寻答案的欲望和兴趣。例如,在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一课的教学导入时,我首先选取了一则具有启发性的“蒙塔尔的故事”进行设疑: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塔尔为了一项科学实验只身到意大利中部内洛山的一个地下溶洞里在2000多米深的溶洞里,周围死一般的寂静,刚开始20天左右,由于寂寞与孤独,蒙塔尔曾感到害怕,怀疑能否坚持到底,他给果树和蔬菜浇水,看书、写作或看录像。实验室内还备有一辆健身自行车。一年内他吸了380盒香烟,看了100部录像片。他在这个狭小的溶洞里共骑了1600多公里的自行车。 故事没有讲完我设置

5、问题让学生想象:一年后他会变成怎样?学生思索后踊跃举手发言,学生基本都能设想出蒙塔尔身心发生的变化。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蒙塔尔变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因为他离开了人类社会(集体)。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对个人和集体关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明白个人的成长是离不开集体的。接着我出示了本课的主题“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正是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思考并探求问题的答案,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二、观点辨析探究活动,引发学生全面深层次思考,提升思辨能力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定位要求: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6、的能力。而思维是一个人能力和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方法和思考习惯,正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初中学生由于心理、年龄和学习程度等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容易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尚未形成辩证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会选择兴趣(六年级第五课)的教学中,我组织了一个小型辩论会:辩题:上网玩游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甲方观点:利大于弊乙方观点:弊大于利这个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10分钟的辩论非常激烈,而且六年级的学生好表现,敢于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也正是因为他们年龄小分析问题不够全面,双方都被对方抓住语言中的漏洞,争论不止。这时我引导学生将利和弊分别列出来并思考

7、,引导他们多角度全面分析,最后共同得出结论:要全面看待,取其利而避其弊。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好表现自己,什么事都想亲自尝试。通过这种设疑辩论的形式,容易抓住学生认识上的冲突,在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学生迅速捕捉筛选信息并引发深层次思考,即可修正学生的错误观念,又使他们形成全面看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并在浓厚的课堂气氛下,使学生的思维辩证性和深刻性得到了培养。三、实验探究活动,实现情感内化、获得深刻感悟二期课改要求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各种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动起来,同时获得情感的内化

8、。而实验探究有利于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真正动起来。实验探究就是让学生自主进行各种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体验的历程。如在创建新集体(七年级第一课)一课中,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为了说明合作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个带有游戏趣味的实验:画脸规则:黑板上画有四张脸,缺少耳朵、眉毛、鼻子,要求每小组派两名学生参加,一位同学蒙上眼睛画,一位同学在旁边口头指导,看那组画的最好。由于这个实验趣味性强,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很投入。在游戏结束后进行评比的同时我就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画得好,有的画得不好?学生认识到只有配合默契的两个同学才能做的最好,接着我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合作完成?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明白了社会生活中除了个人努力外还需要相互合作,同时善于与他人合作是我们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教学目标因此也达成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验亲历中对事物、知识的感知或对情境、人物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然后通过教师组织进一步的学生交流促使学生再一次梳理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将情感和知识再次内化以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