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散步》说课稿.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432642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散步》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3《散步》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3《散步》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3《散步》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3《散步》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散步》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散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

2、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教师配乐朗读

3、、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

4、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 1. 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

5、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

6、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约八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A、散步的人有哪

7、些?B、散步的季节呢?C、散步的地点?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学生回答,教师点拨(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约二十分钟)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的最好?你认为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 2、采用“我认为-做得最好,因为它 ”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

8、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课堂活动设计: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1)学生阅读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2)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3)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献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可以献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可以献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可以献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4)一个

9、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四)、拓展阅读,升华亲情(约八分钟)1、展开想象,体验感受:(1)、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2)、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青春偶像剧,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通过这一环节让同学们明白,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

10、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2、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3、渗透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五)、真诚行动,抒发亲情(约二分钟

11、)(1)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2)以“亲情”为话题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 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快乐轻松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你的亲人说些什么呢?(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约二分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