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音韵.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430767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音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音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音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音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古代汉语)音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音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音韵.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音韵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音节、声、韵、调1、音节: 字和音节、听说和音节 2、声、韵、调二、声母1、字母、纽、声纽、声类 2、五音、七音 3、清浊三、韵母1、韵母的构成: 韵头 韵腹 韵尾 i a n2、韵母和韵:韵头 四声3、韵部、韵目4、开合口和等呼等、呼及其变化宋元以前只有开、合没有齐、撮。开、合各分四等,分等依据的是同一个元音在不同音节中开口度的大小,如“寒删仙先”、“豪肴宵箫”都有韵腹a,但实际音值有差异。实际发音时韵腹音值大致如下:、a、e。元明以后等的区别消失,故“并等增呼” 宋元 明清 宋元 明清 1 开口 1 合口 开口 2 合口 2 3 齐齿 3 撮口 4 4四、

2、声调1、四声:平上去入2、调性:阴调、阳调调性指声调的属性,古代四声各分阴阳两调,而这个区分是由声母决定的,声母为清声母的属阴调,浊声母的属阳调。 第二节 中古音语音分期:大的方面分三个时期:上古、中古、近现代。上古:指先秦两汉时期;中古: 指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近现代:指元以后现代 中古:指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之间的接触相当频繁,使得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唐宋期间相对稳定,留下了大量的韵书可供我们利用。上古:指先秦两汉时期,这段时期有诗经,离骚等先秦韵文以及说文解字的谐声资料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古音的资料。近现代:元以后现代,元以后,语音又有了新的变化,总的来说是越来越接近现

3、代语音,这个时期留下了很多韵书如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等,使得这一时期的语音面貌比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中古声母1、传统36字母 守温字母 与 宋人36字母 不芳并明 非敷奉微 端透定泥 知彻澄日 娘 见溪群疑来 精清从 审传禅照 床 心邪晓 匣喻影(喻,影,疑母合流.影母丢掉了喉塞音,成了零声母,影母三,四等就跟喻母混了.在中原音韵的平分阴阳中,影母字的身份是清声母,而在入派三声中,影母字却随喻母字一起变 (邵荣芬1982:108,麦耘1999),所以影母的喉塞音脱落一定是中原音韵前不久才发生的变化.疑母的鼻音消失,也变零声母.不过中原音韵中还有残存的ng声母 (杨耐思1981:20),疑

4、母的演变大约比影母更迟些.)2、切韵与广韵已知最早韵书:声类魏李登。切韵:隋陆法言 与当时著名学者颜之推、刘臻、萧该等九人,对当时流行的韵书的是非得失,进行了评判,并提出了新的韵类标准,后来由法言执笔,写出了切韵这部影响千年的音韵学巨著。由于切韵的巨大影响,前此的韵书都逐步亡佚了。广韵宋陈彭年、邱雍,代表隋唐音体例:四声为纲,韵目为纬;平声字多分为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共五卷;再按韵排列,同韵字放在一起,就是一个韵部;韵部内把同音字放在一起,称为“小韵”。下面先看广韵声母。 广韵声母及其确定方法: 帮 滂 并 明 端 透 定 泥 知 彻 澄 精 清 从 心 邪 庄 初 崇 生 (俟) 章 昌 船

5、 书 禅 见 溪 群 疑 影 晓 匣 喻 来 日“反切系连定其类,历史比较拟其音”:反切是中古以后的韵书中普遍采 用的注音方式,后人可以利用它们了解中古音。反切原理及方法:以两字给另一字注音。需要注音的字称为被切字,用来注音的字,前一个称反切上字,后一个称为反切下字。上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合成被切字的读音。 例: 东, 德 红 切 d hng d+ng dng 反切上字有400多个,下字有1200多个,那是否当时就有400多个声母,1200多个韵母呢?显然数目太大了。我们需要把几个上字实际上只代表一个声母的,找出来合并起来。这就要用反切系连法。清代的学者陈澧,首先发明了反切系连条例

6、,具体如下:1、如甲字用乙字为切上/下字,乙字又用甲字为切上/下字,则甲乙同声/韵母。 当,都郎切;都,当孤切:“当、都”同声母 公,古红切;红,户公切:“公、红”同韵母 韵书都是按韵编排,韵和韵母是直接可以观察到的。2、如甲字用乙字为切上/下字,乙字又用丙字为切上/下字,则甲乙丙同声/韵母: 冬,都宗切;都,当孤切:“都,当,冬”同声母3、如甲乙两字同用丙字为切上/下字,则甲乙丙同声/韵母: 冬,都宗切;当,都郎切:“都,当,冬”同声母通过上述系连,可以将实际代表相同声母的不同上字合并到一个个字群当中,每一个字群声母相同,也就是归纳出来的一个声母、这是反切系连定其类。这些声母在当时实际的发音

7、是什么样子的,就需要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构拟(略)。 例:各、格、路、烙、络、骆 后面形声字都以“各”为声符,有人即将“各”的古声母构拟为复辅音“gl”。3、广韵的声母与36字母比较 广韵声母 36字母 1 、帮滂并明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2、庄初崇生 照穿床审禅 章昌船书禅 3、匣(+喻三)匣 喻四 喻(喻三喻四)4、中古声母和现代汉语声母的关系中古前期 中古后期 现代 帮滂并明 帮滂并明 b p( b p) m 非敷奉微 f w(全浊声母清化规律:平送仄不送并 b(并、病) 凤/鹏、肥、闻 p(平、瓶) 端 d 透 t 定 dt 知彻澄 知彻澄 庄初崇生 照穿床审禅 zh ch (zh ch )

8、sh (ch sh) 章昌船书禅 见溪群晓匣 gk(gk)h(kh) (开合) jq(jq)x(qx) (齐撮) 精清从心邪 zc(zc)s(cs) (开合) (江鸿、枪穑) 来 l 泥 n 娘 疑 零声母 (开讹、合我、齐牙、撮禹) 影 影 零声母(开哀、合汪、齐影、撮淤) 喻 喻 零声母 (合伟、齐夷、撮余) 明 微 零声母 (合无尾)、(注:明母的另一部分转为m) 日 日 零声母(开而) r 二、中古声调1、平上去入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即所谓四声八调。2、阴、阳调的关系四声的区别在音曲,而阴阳调的区别在音高。音曲指高低起伏的变化,音高指绝对高度。3、中古声调和现代声调的传承平分阴

9、阳、浊上归去、入派三声 中古入声例字:次浊/去声:末六麦入月物;全浊/阳平:白乏读俗食宅清/阴平:屋锡帖;清/阳平:德国足;清/上声:百笔铁;清/去声:克色促现代音韵学标调法:首先以国际音标标注元音和辅音;然后以小半圆c标注在国际音标的不同位置,并以加短横的方式表示清浊。例见P22。三、中古韵母1、韵和韵类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字,广韵中分在不同的位置,经过清以来学者们的研究,把声母、韵(母)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字列在同一行。通常把同一横行的韵部叫做相配关系。那么同一行的韵部,主要区别仅仅是声调不同,这反映了语音的系统性。如果我们忽略声调的不同,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类,就叫做一个韵类。2、韵部

10、数目切韵韵部193,广韵韵部206。下面以广韵韵部为例介绍:平声:57、上声:55、去声:60、入声:34:合计:61(不计声调) 上声少两部:因与平声“冬 ,臻”两部相配的上声字少( 、 ) / ( ),所以放在了“肿”韵和“隐”韵中去了。去声有“祭泰 废”四部,为其他声调所无,所以去声多四部为61部。其中与平声“臻”韵相配的去声字字数太少(龀) ,寄放在“ ”韵中,所以只有60部。入声为什么少呢?这首先要了解入声和入声韵的关系。入声是一种声调,但和平上去的性质不同。平上去只和音的高低变化有关,而入声还和韵尾有关。入声的发音非常短促,因其韵尾是一个塞音,这样的塞音尾有三个: p、t、k do

11、c(tor) 。音韵学上,根据韵尾的不同,还有一种对韵的划分:以元音收尾的是阴声韵,有26部;以鼻辅音收尾的是阳声韵,有35部;鼻辅音有三个,分别是mn ,以清塞音收尾的是入声韵,也有35部;清塞音有三个,ptk。从发音部位看,阳声韵尾和入声韵尾一致,所以阳声韵和入声韵正好匹配,有一个阳声韵就有一个入声韵。和平声“痕”相配的入声韵字少,所以寄韵到了“没”韵中。 和声调的关系如下: 因为平上去都有阴声韵(26)和阳声韵(35),所以原则上都有61部,入声字只有入声韵(35),故而原则上有35部。如果不寄韵,广韵实有210韵部。举平赅上去(入),为61部。韵部数不等于韵母数,专家们研究得出,广韵的韵母数如果不考虑入声韵的话是93个,如果将49个入声韵母独立出来,则有142个韵母,比现在韵母多得多了。3、中古韵部的发展广韵和平水韵从广韵到平水韵,韵部减少了近一半(同时声母声调也开始减少)。这说明汉语音系发展到隋唐时期达到了繁复的顶峰后,开始向简化方向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呢?从上古到中古,语音系统是逐步繁化的(后论), 中古到现代又转向简化,这是因为双音节词开始大量增加,使得汉语中区别词义的方式由原来单音节词的不同声韵调转向了双音节词的不同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