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_考研_中建史重点 - 副本.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39414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工大_考研_中建史重点 - 副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哈工大_考研_中建史重点 - 副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哈工大_考研_中建史重点 - 副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哈工大_考研_中建史重点 - 副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哈工大_考研_中建史重点 - 副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工大_考研_中建史重点 - 副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工大_考研_中建史重点 - 副本.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建筑史复习20090629做法部份一、 名词1. 井干式木构架: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由井壁发展而来。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2. 抬梁式木构架:柱上搁置两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到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侧梁搁置于斗拱上。这种木架构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3. 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的整体框架。此种木构架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4. 间:4根柱子或两榀屋架。(一是指四柱之间的空间,二十指两

2、缝之间的空间)5. 面阔: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之间的水平距离成为“开间”,又叫“面阔”。各开间的总和称为通面阔。6. 进深:指建筑物纵深各间的长度,即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两柱中间线的水平距离。各间进深总和称通进深。7. 明间:七开间中最中间的叫明间。 8. 次间:七开间中明间两侧的叫做次间。 9. 稍间:开间为奇数的木构建筑中次间再外的称梢间。10. 一明两暗:是古代单体建筑平面的典型的基本型,由一个“堂”(明间)和两个“内”(次间)构成。11. 正式建筑: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叫“正式建筑”。12. 杂式建筑:其他形式的建筑统称为“杂式

3、建筑”。13. 宋式须弥座:为木结构,多而密的层次,细腻、纤巧的雕饰以及秀挺、洒脱的韵味,都是宋式须弥座的特征。存在先交易积水的问题。14. 清式须弥座:清式的须弥座取得了石构造合理和石权衡的完善。层次简化,雕饰粗硕,整体反映出石基座的敦实、庄重。是台阶形式美构图的成熟表现。15. 正阶踏跺:位于前后檐正中的台阶。16. 垂手踏跺:位于正阶踏跺两边的台阶。17. 抄手踏跺:位于西山两侧的台阶。18. 垂带踏跺:踏跺石两端设有斜置的垂带石。分为带“御路”的和不带“御路”的两式,后者比前者等级低。19. 如意踏跺: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20. 御路石:位于殿堂当心间的御路台阶的

4、中心,是御路台阶的分件。寺庙的御路石多刻宝相花图案,帝王宫殿、坛庙、陵墓的御路石多刻云龙或龙凤图案。它的出现克服了两阶制没有突出中心的缺陷,增强了台阶的艺术表现力。(个人总结)21. 抱鼓石:与石栏杆配套,采用“抱鼓”的形象,可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地栿坡度。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他掉下来,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形象优美。22. 大木大式建筑:在明清官式建筑中,殿堂结构仅存表面形式,实际均为厅堂结构,称大木大式。23. 大木小式建筑:普遍应用的柱梁作,称为大木小式。24. 生起p258)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这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

5、在前后檐方向上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方向上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则同时向两个方向向建筑内部倾斜25. 侧脚 (p258)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均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均倾斜8/1000,而角柱则向两个方向都倾斜。26. 金厢斗底槽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27. 副阶周匝 副阶:宋代殿阁等级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副阶周匝:在建筑的主体(塔

6、身、殿身包围一圈外廊)之外围加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例:山西应县佛宫寺。28. 单槽 (教材258)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29. 双槽(教材258)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30. 分心槽:是分心斗底槽的简称,指门屋建筑中,用一列中柱将平面等分的做法。现存使用分心槽的建筑例子为河北蓟县独乐寺的山门。 31. 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32. 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

7、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33. 明栿(百度)明栿:与草栿相对而言,指的是在平闇,平棊(即天花板)以下的梁,由于明栿在室内能看得见,所以制造精致。宋代常将明栿做成形如弯月的月梁式,以增加美感。34. 草栿(百度)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 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35. 卷杀 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

8、,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36. 月梁(教材262)梁的外观课分为直梁和月梁。月梁也称“虹梁”。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以雕刻,外观秀巧。37. 阑额 (教材259)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南北朝及以前大多置于柱顶。隋、唐以后才移到逐渐。其名首见于宋代。它有时两根叠用。清代上面的叫大额枋,宋代称阑额。38. 由额 (教材259)是柱上联络与承重的水平构件。额枋有时两根叠用。清代将上面的叫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也称由额。二者间填以垫板。39. 普拍枋宋代建筑阑额与柱顶上四周交圈的一种木构件,犹如一道腰箍梁介于柱子与斗拱之间,既起拉结木构架作用,又可与阑额共同承

9、载补间铺作。明清称为平板枋。40. 撩檐枋也叫挑檐枋:在令栱上的枋,用于挑檐桁下面,其高二2口,厚1斗口,是斗拱附属构件。41. 正心枋 斗栱间横向联系的枋木,位于檐柱中心线上,与建筑进深方向平行,与正心桁相交。(个人总结)42. 平棋枋平棊枋:斗拱附属构件,用于斗拱最里侧,与井口天花相接的枋子,高3斗口,厚1斗口。清称做井口枋。43. 檐椽 在檐下使用的,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44. 飞椽 附着于檐椽之上,向外挑出,挑出部分的椽头,头长为檐总平出的1/3,加尾长(如三尾或二尾半),再乘举架系数三五举增高加斜为长度,椽径同檐椽.45. 叉手 脊桁两侧的斜杆,用以固持脊榑,其形状

10、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名。多见于唐宋元明建筑上。46. 托脚 宋代建筑上各槫均用斜杆支撑固持。其中支撑脊榑的斜杆称为叉手,其余称为托脚。47. 扶脊木扶脊木:位于脊檩之上,辅助脊檩承接正脊的构件。48. 角背:49. 斗拱:由斗形、拱形、悬挑承重构件组成的特殊构造部分。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型制。它位于木结构梁栿和柱子之间,具有传导屋面荷载、加大屋檐挑出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吸收地震能量等结构作用和装饰作用,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50. 翘(华拱):是置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 短横木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 栱,清式叫翘(华栱或卷头)51. 拱垫板:上下两根檩枋或上下两根

11、额枋之间的板状构件,厚度通常为一斗口。(此为垫板含义)52. 昂: 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由 上下昂之分。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53. 坐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 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1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 标准。 2斗耳:斗口两侧凸起的部分 3斗腰:斗口下垂直部分 4斗底:斗下倾斜的部分 5平盘斗:没有斗耳的,常用于角科54.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的 宋代斗拱中,每一跳的华拱或昂头上,放置横拱的一种斗拱的结构方法。55. 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斗拱构造形成之一,横拱的设置少于斗拱出踩,如斗拱各

12、向内外两侧挑出三 拽架称为七踩 ,应列有七列横拱,但在制作时却省去一列或数列横拱,这种做法称为偷心造。 (偷心造斗拱表现了很强的功能作用悬挑,而计心造斗拱则利用横拱上的素枋,将各组斗拱连成整体,从而产生了铺作层。56. 柱头科(柱头辅作)位于柱头部位的斗拱称为柱头科斗拱。57. 平身科(补间辅作):置于两柱之间,均匀放置在额枋、平板枋上面的斗拱。58. 角科(转角辅作):置于建筑物转角部分的斗拱。由于转角处的方向性,斗拱构件一端为面宽方向的构件,另一端为进深方向构件,两个方向的构件还要与对角线方向的斜构件相交,构造比较复杂。59. 溜金斗拱:多用于宫殿,庙宇,外跳与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菊

13、花头,六分头搭在金主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发生联系,完全不 起结构作用。 60. 材份制:材为拱的断面,宋代的以“材宽”为单位的模数制度61. 斗口制:斗口:平身科斗拱坐斗斗口的宽度,清代以“斗口”为模数单位的制度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八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62. 雀替: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 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

14、为纯装饰构件。63. 四阿屋顶:(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64. 厦两头(宋)(清叫歇山):歇山的宋式叫法歇山: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是双坡面屋顶与四坡面屋顶相结合于一体。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 九脊顶。65. 九脊顶:歇山顶的宋唐说法,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66. 举折: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举架(举折):举,是屋架

15、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 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67. 举架:坡屋顶屋面的相邻两檩,上面一檩比下面一檩抬起的高度。68. 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69. 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70. 挑山 悬山顶,即悬山式屋顶,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挑山”,又名“出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也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日语称切妻造()。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是东亚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一般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但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式。和硬山顶不同,悬山顶建筑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屋顶的檩伸出墙外,加博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