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音乐悄悄走进学生心灵.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362284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民族音乐悄悄走进学生心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让民族音乐悄悄走进学生心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让民族音乐悄悄走进学生心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让民族音乐悄悄走进学生心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让民族音乐悄悄走进学生心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民族音乐悄悄走进学生心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民族音乐悄悄走进学生心灵.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民族音乐悄悄走进学生心灵 新课改下音乐教学思考作者:河南省登封市市区三初中 高舰涛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但是,在现今21世纪的校园内外,学生哼唱的绝大多数都是流行音乐。而且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我们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反应音乐课本中的歌曲不好听,常常要求听唱一些流行歌曲。很多学生不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排斥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他们认为这些作品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对原生态的作品,认为它们是“土到掉渣”的东西。音乐教学与学生实际审美情趣产生了较大偏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从而引导

2、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音乐呢?实践中,我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为使下一代接受“美育”熏陶,端正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培养学生以正确积极地态度对待我们的民族音乐,我积极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和教学改革,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意识,真正让学生走进了民族音乐,再让民族音乐走进了学生心灵。下面,我就自己所教的7、8年级人音教材,浅谈一下如何让民族音乐愉快的融入课堂。一、用兴趣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我以兴趣为突破口,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拉近了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1、从流行歌曲入手,引导学生辨证地对待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喜欢流行

3、音乐的现状,以兴趣为先导,引入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完美结合的歌曲,借而扭转不喜欢民族歌曲的现象。比如:引导学生鉴赏2009年春晚中的英伦配歌曲本草纲目,这首歌就是民族与流行的完美结合。它是在辣妹子的主旋律上重新创编的一首新歌,音乐的伴奏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动感更强,加上民族歌手宋祖英与流行歌手周杰伦的联袂演唱,虽然两人音乐风格截然不同,但听起来却令人耳目一新,风格独特。再比如:引导学生鉴赏2010 年春晚中谭晶和陈奕迅演唱的龙文,这首歌也是民族与流行的完美结合。还有今年央视蛇年春晚宋祖英混搭席琳迪翁演唱的茉莉花,更使我们享受了一次完美的听觉盛宴。当前流行歌手如周杰伦、陶哲、王力宏他们所出音乐专

4、辑中的“中国风”,其素材就来自民族音乐。通过让学生赏析这些音乐曲风,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迎合学生口味,既缩短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距离,使他们不再排斥民族音乐,又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了民族音乐的教育,大力弘扬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2、从创设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如:在欣赏瑶族舞曲时,让学生欣赏过音乐之后分组创编动作进行即兴表演。男生模仿瑶族的小伙子手击长鼓,女生把自己想像成瑶族美丽的少女,翩翩起舞。刚开始学生有些放不开,不好意思。但是,渐渐地听着优美的音乐加上老师的带领逐渐的融入到了表演之中。再如:

5、在欣赏湖北民歌龙船调时,在学生聆听过歌曲之后,我创设了师生互动表演的环节,让女生扮演过河的山妹子,男生扮演艄公,来配合我的演唱。此环节的设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热情空前高涨,使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兴趣延伸。二、挖掘教师、学生和网络资源,通过多种活动让民族音乐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喜欢上民族音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和实践。1、拓宽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征。在人音版7到9年级音乐教材中,收录了很大比重的

6、民族音乐作品,并且很系统地按地区、风格进行了分类组合。使学生在这三年的初中基础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而音乐教育者的任务不仅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利用多元化的现代设备拓展他们的视野。我利用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录制了许多民族音乐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民族歌舞、器乐、戏曲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教材新颖、实用,很受学生的欢迎。另外,我还针对近两届青歌赛设置“原生态”唱法,让学生课后多关注比赛,使他们对民歌这一体裁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2、营造浓郁的民族音乐氛围,寓教于乐。要让学生喜爱民族音乐,就要给学生一个民族音乐的氛围,在教学中,我通过播放录像,使学生

7、了解了梁祝的创作背景和它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它在国外被誉为东方的“罗米欧与朱丽叶”。)民族舞蹈孔雀舞、凄凄长亭的欣赏,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民族乐器的伴奏仿佛身临其境。演唱江南民歌采茶舞曲,让女生拿上扇子、手绢再现江南少女的柔美和细腻委婉。欣赏河南民间乐曲坠胡与乐队合奏嵩岳风时,让学生在嵩岳风音乐伴奏下进行少林功夫动作的即兴表演,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与表现。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得到了真切的感受,对民族音乐、器乐多了些了解,在不知不觉之中,拉近了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3、利用第二课堂,增加学生业余学习民族音乐的机会,丰富民族音乐文化氛围。比如有能力的学校可以组织成立校“民族声乐组”、“民族舞

8、蹈队”和“民族器乐兴趣小组”,让有兴趣和有演唱、演奏、表演基础的学生参加,每周定期活动。另外,还可以在学校组织开展“民歌演唱会”、“中华卡拉OK民歌大奖赛”“民族舞蹈赛”等活动,利用“艺术节”选拔优秀学生参加镇、区比赛,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乐。针对当前的流行歌曲的冲击,这显然是一种正确的导向,将为弘扬民族音乐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4、利用乡土音乐材料,突出乡土音乐在民族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在第十五册音乐教材书中有河南歌曲你家在哪里,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风格,韵味。接着趁热打铁介绍豫剧大师常香玉,常香玉的生平、唱腔、人格等等。最后才开始学习歌曲,短短的一节课学生很快学会了这首歌

9、。并且演唱的很有风味。然后在接下来的一节课中我又介绍了一些其他河南民歌,如:编花篮、嵩岳风、天南地北河南人、牧羊曲、豫北叙事曲等等。把这些内容精心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和学生学习热情。唱着优美的地方歌曲加上学生创新的特色的表演,同学们的掌声此起彼伏,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我们河南的“音乐特产”豫剧,更从中让他们了解了中原的民俗、民风、民歌,从而喜欢上了河南民歌及地方戏豫剧。5利用民族音乐知识抢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我要求学生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历史资料、图片、民族乐器的有关资料、介绍、民歌的种类、民间音乐等等。如:在欣赏藏族踢踏舞曲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热烈、欢快

10、的节奏和充满谐趣的旋律,表现藏族人民欢庆丰收,赞美家乡喜悦而自豪的心情,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上网、请教父母、教师等)搜集有关西藏的地理、风俗和歌舞信息并做好笔记,这样的过程让他们得到了真切的感受,获得西藏的有关知识,更为理解和表现藏族民歌的风格及形成要素构筑了良好的背景基础。比赛抢答时,学生展示的作品、演唱的歌曲之多,对民族乐器的了解之广,出乎我的意料。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的民族音乐知识,在抢答和介绍音乐作品时,又将这些知识得到相互交流,不知不觉中,他们与民族音乐又近了一步。 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为了将民族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理和认知中,我在实际教学中多次组织了

11、“民族音乐知识对抗赛”,赛前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实行自由对抗,规定在比赛中两组同学可以互相出题目进行问答,唯一的要求即是不能离开”民族音乐”这一主题,然后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先设计题目。比赛开始后,一组提问,一组回答,看哪组能难倒对方,哪组就获胜。第二轮的时候相互交换。真没想到,当我来做观众时,才发现原来学生们的知识面、潜在力都远远地超过了我的预判。比较学生的提问与自己预先设计的题目,真是自叹不如。我设计的题目过于条理化、知识化,完全没有超出课本的要求,很死板。而学生的题目涉及面很广,不仅有课本中的,也有课外的,有电视上看的,也有杂志上读的,真是上下五千年啊!如:有一个学生居然能根据所学的

12、黄河一代的民歌的特点提问:“同是黄河边成长的人民,为什么音乐旋律特点和音乐表现上不同呢?”之类的问题。更有意思的是当回答方反问提问方时,这些问题连提问者自己也回答不了,这时,课堂上爆发出一阵大笑。但它丝毫没有影响课堂纪律,反而使课堂气氛更加的热烈。当然,同学们都回答不了的问题,最后都由我来进行解释。在这种情况下,我的解答同学都很容易接受,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就这样,短短一节课的时间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都觉得不过瘾,要求下节课再比一次,并且还是由他们自己出题目,就这样,我通过对抗赛形式,不但引导学生有效地复习了原来讲过的内容,还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音乐视野,增长了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音乐

13、的激情。三、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走进民族音乐并坚定学生传承的决心。一个具有积极情感态度的学生,就会对音乐的学习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会把学习音乐看作一件十分愉快的事,从而乐学、善学。认真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提高学生赏析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情感的重要途径。在欣赏教学中,选择古今的优秀名曲,如渔舟唱晚、二泉映月等。在欣赏时,认真进行引导、提示,介绍一些音乐家的生平事迹以及创作背景等。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美妙的声音,更要以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族音乐。所以,我们音乐教师还要加强自身对于民族音乐的认

14、识和学习,以更好更积极的态度来引导我们的学生走进民族音乐,喜欢民族音乐,最后传承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民族音乐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音乐,无论对于世界民族音乐文化还是本国音乐文化来说都是世界瑰宝。只有了解和喜欢本民族的音乐,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大力弘扬民族音乐,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世界音乐宝库中的重要地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另外,大力弘扬民族音乐,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还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积极地对待民族音乐,在我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教育,这是我们音乐教育上的一条灿烂的光辉大道。作 者:高舰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