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数学题谈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334193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一道数学题谈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一道数学题谈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一道数学题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一道数学题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道数学题引起的联想宣汉县新华镇河坝中心校:蔡兴海一天下午,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问我这样一道数学题:买来16米布,用了30元钱。做床单用去了5米,做衣服用的米数和做床单用的同样多,还剩多少米布?对我来说,解答这道题自然不是难事。但当我指导这位小学生完成这道题之后,我被这道题的设计吸引了。现在让我们大家来做这道题:16-5-5=6(米)这时我们惊奇地发现,题中“用了30元钱”这个已知条件在解答中不起作用,是个“无用条件”或“多余条件”!从传统的眼光看,这个有着“多余条件”的数学题是有毛病的。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已知和未知之间,各种数据之间,应当环环相扣,紧紧关联,从而形成一个严密的逻

2、辑链条。这种“多余条件”的设置无疑违背了数学的严密性原则,真可谓匪夷所思。不是吗?“用了30元钱”这个已知条件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这不是故意折磨解答者、故意误导其出差错吗?的确,解答这样的题真是为难了学生们。但我却从这个“多余条件”中体察到编题者的良苦用心,看到了教改的前景。首先,“多余条件”的设置是对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大胆的突破。长期以来,人们总是禁锢在数学题的正确答案唯一,而数学题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必须在解题中使用到。由此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解答中玩数字游戏即估计性地把题中数据或加减地列成算式,而不去切实地把握其中的数理逻辑关系。“多余条件”的出现必将迫使他们改变这种惰性,促使其认真分析题意,

3、积极开动脑筋,从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真正做到思维的严密性。其次,“多余条件”的设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以往教学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学生读死书、做死题,学习能力低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个大课题,许多人都在探索。我认为学生们经常解答含有“多余条件”的问题不失为培养学习能力的好办法。因为解答这类题,仅有死知识是不够的,他必须学会分析、学会识别、学会归纳、学会联系;另外,还必须具有一点儿怀疑精神。 再次,“多余条件”的设置是对数学联系生活的一种积极尝试。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各门学科都要联系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也是联系生活,而生活中的数学却不是设计好的数学题,各种数据、各种图像,都需要自己去测绘、去取舍、去组合、去链接。如果在“多余条件”面前就头脑昏昏,在生活应用中只能是不知所措了。何况学习是为了培养一生学习、生活、工作所不可缺少的知识、技术以及意志品质。社会生活是如此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美与丑、真与假、利与弊,我们面临的选择多多,这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头脑清醒,目光敏锐,善于分辨,取其所需,抛其所弃。从这个意义上讲,“多余条件”的设置及对此种问题的训练,不正有此功效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