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有序导之于法.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247831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练有序导之于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训练有序导之于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训练有序导之于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训练有序导之于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训练有序导之于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训练有序导之于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练有序导之于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训练有序 导之于法让朗读诱领孩子进入语文学习的殿堂语文课程标准精辟阐述:“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课以读为目的,老师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语文朗读之重要,我据多年语文教学实践,认为新教改中的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让朗读诱领孩子进入语文学习的殿堂,是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培养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一、 训练有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读正确、流利

2、,即读通是朗读的第一个层次,也是基础;感情朗读,即把课文读好是朗读的更高一个层次。读好的前提除读正确、流利之外,最重要的是读懂。不论哪个阶段(年级)的朗读,首先做到正确、流利,逐步有感情。第一阶段(1-2年级):能按句逗停顿,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语气,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阶段(3-4年级):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读出不同的语气,初步感受文章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且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第三阶段(5-6年级),则侧重于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较准确地读出

3、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具体到一课书,应试其教材确定读的重点。教师应明确读的目标要求,研究读的层次序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经历读正确逐步有感情,由一般读到欣赏读的过程。一般安排是:自读自悟阶段,读正确、流利,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精读探究阶段,从重点段、过渡句、中心句、重点词句入手,师生合作,归纳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口诵心维,体会揣摩,通过读、思、议说等对文章内容深刻理解,体会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我在教学丰碑时,启发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找出描写将军神态的文段,从将军“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两腮的肌

4、肉抖动着”等词句,体会出将军不同神态所表现的感情变化。欣赏创新阶段,要引导学生进行“读仿创”的综合训练的实践活动:表情朗读、欣赏品评词句及人、事、物、景,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交流读书体会,进行必要的小练笔等。我教学丰碑时,学生在欣赏品评、体验情感的同时,开展为“丰碑”写碑文的活动。学生按自己的认识写好后,在班上朗读交流。这样读写相互促进,提高了学生的读写创新水平。二、导之于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朗读能力就要从正确、流利、有感情入手,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

5、审美乐趣。”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首先教师做到:(1)、加强字词句教学,这是基础的基础;(2)、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3)、减少齐读,多个体朗读,让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去练习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指导要十分到位。第一,抓住朗读内容中的重点和典型词句,通过对重点词的重读,突出词句特点;第二,教师或学生的范读必不可少,让学生从模仿入手,有章可依,有法可序;第三,通过标点符号的学习认识,比较体会不同句子的语气;第四,学生之间相互听读,通过比较来体会谁读得好,谁读得不足,加深对感情朗读的感性认识;第五,注意个性化的朗读,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教师且不可追求一致,应放开地让学生去读,在

6、尊重朗读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想开去,尽情发挥,加上动作,带上表情,结合自己体验,读出自己的感受;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情感的投入,对学生情绪的有效感染,是学生读好的有利的催化剂。朗读能力培养对学生能否学好语文至关重要,是引领小学生进入语文学习殿堂的第一步。教师要善于点拔,精心诱导,导之以趣,导之以学,导之以读。1、导之以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努力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很多学生读不好是由于心理恐慌造成的。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激励学生放松他们的心情,以极大的耐心让孩子们反复尝识,品尝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爱听表扬,小学生更是如此。

7、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即使你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轻松地点头,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鼓励作用,他会时常回忆起老师的肯定表情,从而会时常地勉励自己。对于另一些学生来说,几句简单的批评就会把兴趣转移过来。而有的学生,必须是大张旗鼓地表扬,才能激发起兴趣,还有些学生必须反复表扬,就像和煦的春风滋润着他们的心才产生兴趣。当然也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营造课内的轻松气氛。2、导之以学。叶老指出,语文教学“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就阅读教学达到“自能读书”之目的,则可谓阅读教学之成功了。当学生读书兴趣形成之后,教师应按教材编排,由浅入深地介

8、绍阅读知识,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循学自求得之。如: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的准确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句子;边读边想边批注。体会文章含着的意思;抓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根据文章内容想开去等。学生掌握了读书方法,读书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朝着老师希望的目标发展,提高读书水平,形成自读能力。3、导之以读。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一种艺术再创作活动。要想朗读好课文,首先要善于扮演角色,倾注情感,工于内容。读着课文中的人事物景等,仿佛亲自听到、尝到、嗅到、触摸到一样,如识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物。这就是说朗读课文先要身入。熟读是身

9、入之关键。理学家朱熹说得好:“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朗读课文,身入只是说明敢于扮演角色,勇于粉墨登场,至于是否能够进入角色,关键还是心入。感知于外,受之于心。如何才能心入呢?美读是秘诀“美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而且能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只有让千姿百态的视像活化于脑海,跳跃于心扉,才能收到声中有画,声情并茂的效果。就朗读一篇文章可以从语速、感情、语调方面综合考虑。速度有快、稍快、缓慢之分;感情有喜悦、悲痛、激动、焦急等多种;语调有高昂、低沉、轻松等。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中练,练中悟,反复实践,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如丰

10、碑一文,朗读第7自然段,要指导学生怀着对冻死的老战士的崇敬、怀念之情,读出庄严、悲痛的情调,语速较慢,句调平直。朗读812自然段,把描写将军不同神态的词句读得重一些。朗读810自然段,要读出一种激怒感,将军的几句话要表现出斥责、威严的口吻。第12自然段,要体会将军得知冻僵的战士正是军需处长时那种震惊、内疚、敬仰的复杂心情,语速缓慢、深沉、庄重。再如第一场雪雪后这部分文字,要读的轻松欢畅,读出对第一场雪的赞美之情。就整段文字的感情基调而言,属于轻快型,先慢后快,最后稍慢,且快中有慢,慢中有快,一波三折,九曲回肠。卖火柴的小女孩与第一场雪大不相同,就朗读的节奏来说,前者属于低沉型。这篇童话全篇以抑

11、为主,欲抑先扬,回环往复。如小女孩幻想铜火炉一段,先写小女孩面临的痛苦的现实“几乎冻僵了”,要读得压抑沉重,然后写小女孩美好的幻境铜火炉的出现,音调上扬,最后一句“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幻境破灭,又回到了冷酷的现实之中,突然最抑。一个回环交替,又一个回环交替,感情真挚,反差强烈。这样朗读表达出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极端痛恨。各类诗、诗歌均有独特的读法,体裁不同,读的艺术各异。如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要会声会色地读,散文要用饱含感情的语调读。朗读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绳,把学生的朗读与朗读表演区别开,把声音响亮与声音宏亮区别开。教师要试其教材特点,教学需要,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选择有助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形成的多种而适当的读书方式,有序训练,导之于法,扎扎实实,不流于形式,不摆花架子,指导学生把书读好,读出味道来,把读书课上成效益课,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语文综合素养定能提升得快,勤其训练,方能“运其才智,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展卷自能解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