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7].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226449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7].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孟州市谷旦镇禹寺小学 刘亚丽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以后的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基本

2、的统计过程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对统计知识的进一步学习。但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差别,可能有的同学心里明白,但表述不到位,可能个别同学在回答问题使,表达的语言还不够全面,不够准确,还需要教师提醒与补充。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并从中获得价值体验。2、根据折线统计图,学生能描述、分析数据、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数据的变化,学会预测问题的结果或趋势,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现实的作用。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认识

3、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准备:学习卡,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师: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你们喜欢机器人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1、(播放视频)这是2019年莆田市的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情况的一部分。每年我国都会举办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队伍向大家展示自己研制的机器人风采。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近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情况?2、师:瞧,这是老师课前调查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据。第一眼看到这么多的数据,你有什么感觉呢?(杂乱)3、那怎么样整理才能让我们看的更清楚些呢?(整

4、理成统计表、条形统计图)课件展示。师:问,相对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直观;可以看出哪年最多,哪年最少?)你是怎么看的呢?(从条的长短来看的)【设计意图】由此引发孩子们想了解近几年参赛队伍数量的统计愿望。接下来结合统计表,以及对旧知条形统计图的回顾与对比,感悟各自的特点。4、是啊,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参赛队伍的支数有多有少,说明这里的数据是在不断变化着的,那谁能说说它是怎样变化的呢?(生用语言说)谁能不用语言,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变化情况能?(个别说)(夸奖)比画的真清楚。师:大家想不想都来比画一下?(师生齐声读数,一齐比画。)5、如果把我们的手指看成一枝铅笔,把我们刚才比画的痕迹画下来

5、,会是怎样的呢?请大家仔细观察。对,就成了一个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课件展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鼓励孩子们通过动手比画,找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表示出来,为引出折线统计图作好铺垫。最后,借助课件的演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清晰的“动态表象”,呈现过程,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清楚地感知和经历由条形统计图演变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现知识迁移的过程,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二)、比较异同,构建新知。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比图:1、咱们先来仔细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什么变了?生:条形变成了点和线。(板书:点,线)师什么不变?生:标题,横轴,纵

6、轴。(可具体展开:横轴都表示什么,纵轴都表示什么?,这就做好了画折线统计图的起步工作)师:有补充吗?生: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师:大家同意吗?(同意)两种统计图在表示数量时,有什么不同吗?那条形统计图的数量是用什么来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数量又是用什么来表示的?生: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折线统计图用点表示数量。(板书:点:数量的多少)师:说得真好!你们能选一个年份的点说说它表示的数量吗?生回答师(追问):从折线统计图上还能一眼就看出哪一年最多,哪一年最少吗?【设计意图】发现相同点时,通过“标题、横轴、纵轴”相同,使孩子们明确了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准备步骤;通过“都能表示数量多少”这一相同点,引发认

7、知冲突,探究不同之处,使孩子们明确折线统计图中每个“点”所表示的具体数量。【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寻找识图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2、师:看来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那有的同学们就产生了好疑问,折线统计图既然点已经能表示数量多少,为什么还要连成线呢?我们来观察,点和点之间的线段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示什么呢?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生:有的线段上升,表示增加了。有的线段下降下,表示减少。师:(比划)通过线段的上升或下降,看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板书:增减变化)师:(挑两条,减少最多,与减少最短的对比)(课件10:闪烁两条线段)这两条减少的线段,有什

8、么不同吗?生:可能回答一条减少的多,一条减少的少。师:减少多的线段长什么样?(提示生一起做手势比画)减少少的线段呢?(提示生还一起做手势比画)师(小结):2007-2008年这条线段,就像一座山一样,很斜很陡。线段又长又陡,说明数量的变化越大(可齐答);而线段比较平缓,说明数量的变化比较小(可齐答)。看来,简单的线段其实不简单(可齐答)!这就是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最大的魅力和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手指板书,示意学生齐答:数量多少)还可以通过折线的高低起伏看出数量间的(教师手指板书,示意学生齐答:增减变化)。【设计意图】通过“由点到线”的设疑,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力求从“

9、线的走向不同”表示“数量增加或减少”,从“线的长度倾斜度不同”表示“增减变化的幅度”两方面去发现交流。同时,围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手势等肢体语言,引领学生能够找到直观分析数据的方法及折线统计呈现出来的变化趋势。由此丰富对折线统计图特点的理解,实现对数据的分析预测。3、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是一段一段来观察的。接下来从整体上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2018年参赛队伍是多少支吗? 生预测师:按照这幅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哪种可能性会更大些呢?生:(预设)向上增加可能性更多。师:老师也觉得增加的可能性最大。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合理的预测和科学的判断,真棒。(三)、知识运用1、对

10、比观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想一想,你觉得选哪种统计图更合适?表一:2018年学校体育小组人数统计表兴趣小组轮滑足球篮球花样跳绳人数/人35504230思考:体育组老师要了解今年的各项兴趣小组的报名情况,你认为制作哪种统计图更合适?表二:学校足球兴趣小组近四年来人数情况统计表时间2015201620172018人数/人12203050思考:体育组老师要预测一下明年报名参加足球兴趣小组的人数,制作哪种统计图更合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两种统计图的特征,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需要,根据不同数据情况,带领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激发学生对两种统计图的对比反思。)2、进一步讨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同学

11、们,你们能借助刚才的数据,尝试画画这幅折线统计图吗?回忆一下,要制作一个折线统计图,首先,然后,最后,谁愿意说一说?(板书:描点、标数据、连线)3、再次对比:数据互换位置(条形统计图数据可以互换,折线统计图数据不能互换,会影响整体趋势。(四)、联系生活,合理应用。1、师:其实,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折线统计图?(学生先自己说说)2、老师也在一些地方看到折线统计图。想看看吗?(师展示。然后抓住最后一幅课件:体温变化的统计图:同学们看,这条红色虚线表示人体的正常体温,37摄氏度)师:仔细观察体温变化情况,有什么发现?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帮助医生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准

12、确的预测和判断。折线统计图很有用,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信息,是不是在哪儿都能用呢?下列两组数据选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师生交流。师小结:看来,有的数据需要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有的数据是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好。关键要根据数据的特征和我们的需要来选择。我们要注重看数量的多少,选条形统计图。注重看数量的变化,选折线统计图。【设计意图】鼓励孩子们向生活中延展,说一说自己见过的折线统计图。渗透统计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无穷的魅力,感受统计图的多样性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后续学习统计知识做好铺垫。最后以陈东体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为例,进行数据分析,使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和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由此

13、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比较,明确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统计图更合适。(五)拓展练习:火眼金睛1、独立观察,同桌讨论:这幅折线统计图的标题选哪个更合适?(1)A.孟州市去年八月到十二月的月平均气温情况B. 近五年全国信件邮寄数量情况C. 近五年全国小学生近视情况师:每年的6月6日是爱眼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从我做起。2、甲、乙两名员工的谁的工资高?情境:甲、乙两名员工把自己712月的工资情况制成了折线统计图,你认为他们谁的工资高呢?(1)小组讨论。(2)交流汇报。说说你的想法。可能甲员工工资高;可能乙员工工资高;还可能一样高。(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的多少 上升 线:数量增减变化 不变 下降 学习卡学习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