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探讨郭德平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225454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探讨郭德平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探讨郭德平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探讨郭德平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探讨郭德平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探讨郭德平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探讨郭德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探讨郭德平(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俗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探讨中卫四小 郭得平在“2008年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要求,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要借助奥运契机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学校要重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要充分利用阳光体育运动这个抓手,因地制宜地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要重视发挥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实际上,在几年前我校就已经挖掘、整理和开发了一些易于开展的民俗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引进学校体育课堂,对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学

2、校体育教学内容,推进我校体育教育改革,深化学校校本体育教研活动的开展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于过去的学校体育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也不主动、积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发,学校体育把民俗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使学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到家庭亲情的关怀,使学校体育教学焕发出生机,也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成为体育教研的新课题。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对传统民俗体育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增强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活力充满信心。一、传统民俗体育活动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启蒙课我国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文化特征和

3、民族色彩,是我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博大精深、奥理深蕴,具有终身健体、竞赛制定、精神修养和延年益寿的价值;是集人体科学、哲学和美学于一体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是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为世界体育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民俗体育其内在蕴涵着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民族情感的强化,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再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丰富内涵,无论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以及全面提高民族整体素质,还是在奥运会上争取金牌,这一宝贵的民族遗产都能为增进民族团结和凝聚民族向心力、增强民族忧患意识、再现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诸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传统民俗体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正能成为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渗

4、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群体的增多,使青少年学生在性格上具有任性、娇气、不和群、胆怯等不良品质,学习上怕吃苦,缺少进取精神。传统民俗体育在活动与游戏中蕴涵的艰苦性、竞争性、进取性,可以给学生很好的锻炼,儿时有意义的活动与游戏,可以成为儿童第一位的教师和伙伴,如果能从小培养对某项体育活动的爱好和锻炼的习惯,那么这种爱好和习惯往往会伴随他的一生,由此,他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他们的体魄会更加健美强壮,他们承受力、耐挫力会更加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会更加坚韧,他的竞争意识会更加强烈,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会更加乐观、积极向上跳绳、踢毽子、丢沙包、打陀螺、跳皮筋、滚铁环

5、、呼拉圈这些爷爷奶奶儿时民俗体育活动和游戏,以其活动器材简单、场地简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灵活有趣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启蒙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的变迁,这些民俗体育形式逐渐势微,濒于失传,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技巧,目前能够做得出来的人已经不多了,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掌握的更少,如果不重视起来,很有可能在这一代失传。北京申奥成功以后,北京奥组委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那么人文奥运是什么?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民族特色的文化和技艺。为此,学术界的有关专家已经提出拯救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为了使民俗体育文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了使民俗体育活动和游戏

6、,能在我们这一代学生身上焕发新的光彩,使“人文奥运”的理念,能够在少年儿童心里播下种子,我们以学校总课题研究为契机,开展总课题下的子课题研究,并通过开展传统民俗体育系列活动,编写民俗体育丛书校本课程,开辟与本教材相配套的专题网站,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民俗体育活动中,激发对中国的传统民俗体育运动浓浓的兴趣,感受中华民俗体育深厚文化底蕴,学会生活的技能,学会与人相处,学会遵守规则,学会扮演角色。使我们对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呼唤,能够使孩子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生气盎然,在想象和创造的时空中驰骋翱翔。二、构建传统民俗体育系列活动体系(一)构建实施操作流程在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系列活动过程中,我们通过知与

7、说、学与玩、展与赛三个阶段和创设情景、感知表象等多种方法,促进民俗体育氛围形成,学生爱民俗体育情感激发,知识扩展、技能方法学会,体能发展,天天锻炼的良好习惯和行为形成。(二)探索具有实效的行动计划1.收集信息、达成共识要深入“民俗体育活动”系列活动,教师是否达成共识、学生是否有兴趣,家长是否认同是关键。我们的做法是:(1)首先在教师们中间进行了如何开展民间游戏理论学习,让大家思想达成共识,明白什么是民俗体育游戏,充分认识到民俗体育游戏在育德、启智、健体、育美等的重要性,以及在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价值。(2)然后通过学生对民俗体育游戏认知情况、喜爱程度和活动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

8、现:95%以上的学生对爷爷奶奶儿时的游戏感到陌生,对这些游戏对自己的健康成长有什么好处也说不清楚,对这些游戏怎么会流传的更是一无所知;课余时间大多数学生的活动是看书、打游戏和玩电动玩具,和家长与同伴一起能够跳跳绳、踢踢毽子的更是寥寥无几;当我们介绍一些爷爷奶奶儿时的游戏,播放一些民俗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场景,问学生是否喜欢这些游戏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回答喜欢,想学会这些游戏。通过调查,增添了我们开展活动的决心和信心。(3)分年级、分层次让回忆小时候都玩过哪些民俗体育游戏,讨论的场面非常热烈,大家一时都沉浸在幸福的美好回忆中,“打陀螺”、“踢毽子”、“丢手绢”、“钻山洞”、等一系列民俗体育游戏,展现

9、在大家面前,有的说:“以前只知道带孩子去玩玩具,玩上几天就没兴趣了,怎么就没想起和同学玩一玩游戏呢,又省钱,又能让孩子多运动,又能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发展。”还有的说:“以往孩子一有空就想玩电子游戏,我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阻止他,现在知道了不少民间游戏可以在房间里、一起玩,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室内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进感情,又能使孩子不至于因长时间地打游戏而影响身心健康。大家一致赞成让民俗体育游戏走入学生生活,配合、保证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活动。(4)收集素材,整合资源。教师、家长、学生一起收集素材,民间采风,网上查询。许多老师和家长把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的名称、玩法、规则和所需材料一一详细记

10、录下来,有的还附上了游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饭后不能马上游戏,游戏的器械要安全,衣服、鞋要合适等。好多家庭三代人同时参与了这一收集整理活动,真是人多力量大,不几天的功夫就收集了近百个游戏项目。我们通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喜欢程度以及活动的场地、器械、操作的可行性,通过筛选、整理、改编、扩充,确定了项目的活动内容。2因校制宜,编选教材民俗体育活动和游戏包罗万象,其运用于体育教学的项目,如跳绳、踢毽子、放风筝、拔河、滚铁圈、抽陀螺、等等种类繁多。可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宜我校的学生进行开展,因此我们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学场地、设备、器材、师资等条件而制宜,选择了一些具有运动价值、民俗意

11、义以及有一定的地方特色、教育传承,又富有乐趣性、活泼性、创造性、思考性的资源和素材作为编写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我们已经编写完成了民俗体育丛话校本教材,并运用此教材在“民俗体育活动”系列活动中,将内容分成说、玩、展三个阶段加以落实,民俗体育作为校本教材渗透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之中,为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文本资源和网络平台,开辟了一条让孩子能够找到自信、获得快乐、提升能力的新途径,通过教师与家长、孩子共同参与、改编、创新和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走入小学生的生活,促进了学生健康发展。根据民俗体育活动校本教材整体框架,我们又具体编写了每个项目的活动课程。3四项结合,促进融合学校在开展民俗体育系列活动过程中

12、,以创建民俗体育活动特色学校为目标,以普及、提高、拓展相结合,与育德、启智、健体、育美相结合,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系统的民俗体育活动的计划,使民俗体育活动特色教育能够循序渐进地体现在每一个学段,每一个活动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通过四个结合,促进融合。1)将“民俗体育活动”系列活动与“体育与健身”课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科学习与系列活动有机融合将民俗体育系列活动,纳入“体育与健身”课学科教学,注重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和游戏与健身项目的融合,把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和游戏作为“体育与健身”课主教材之一,分年级,有目标、有计划地划分学习内容。下为:2)民俗体育系列活动与体锻

13、课活动相结合,促进课外活动与系列活动有机融合学校体育活动主要是由体育课和活动课为主,体育课主要由体育教师按照课程要求进行精心地备课并执教,而体锻课却从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我们正好利用这一节课,同时结合“民俗体育活动”系列活动,选择了一些适合在学生中开展的民俗体育活动项目作为主要活动内容,这样就使我们的民俗体育活动能够在不影响正常课堂教学的情况下,有了充分活动和探究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体验民俗体育的风格,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神。 4)“民俗体育活动”系列活动与“家校联动、亲子同乐”活动相结合,促进家校联动有机融合家校合作、联动,充分挖掘这些资源,能有效推动学校传

14、统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良好健体习惯的形成。“亲子同乐”活动实施内容如下:主要活动内容主要活动内容与孩子一起学会几个活动项目和游戏帮助孩子学会做一个简单的活动器械每天与孩子进行30分钟左右的活动指导孩子写一篇活动日记或体验文章听孩子讲一个有关民俗体育故事或人物与孩子进行一次野外郊游活动与孩子共同收集有关民俗体育活动信息参加一次学校组织的“亲子同乐”活动与孩子合作创编一至几个游戏根据自己特长担任学校民体活动辅导三、民俗体育系列实践活动初见成效(一)人人参与,氛围形成1学生对民俗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的学生通过看.说、练,更重要的是学生还懂得了接受,使学生对健体的意义作用有了

15、更多的理解,而且引人入胜、声像并茂的真实情景、又能让学生在愉悦、兴奋的状态下将学习的内外因有机的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强身健体的意识与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接受教育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了强身健体的参与能力和认识能力。2形成了人人积极参与的氛围在活动中,我们以师生、生生、家长共同收集、加工、处理、反馈大量民体信息为学生知与说、学与玩的活动开展的主要资源来源;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人人参与、多向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创造为活动形式;以学校、家庭、社会为空间网络;以课堂、课余、闲暇为时间链带,以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以提供简单、便利、易行的场所

16、为活动条件,拓展了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条件,有效调动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校场地上富有情趣的、五颜六色的“圆圈”、“方格”,让大家在这里玩 “跳圈”、“跳格子”等游戏,校内便利的活动条件的提供,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活动器械,自由玩耍,为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二)能学会玩,和谐发展1、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身子女的增多,使得这代学生的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分的关心、呵护和保护,以至于使得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严重的缺乏,在日常的课中表现出只要遇到一些稍有难度的动作时,就会有学生会因为害怕出丑而不敢参与练习,而民俗体育活动目标设计、内容、方法、形式都立足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获得成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需要;项目的设置摆脱竞技运动的束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