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记叙散文阅读方法(含真题及答案)王帅雨总结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213380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记叙散文阅读方法(含真题及答案)王帅雨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中考记叙散文阅读方法(含真题及答案)王帅雨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中考记叙散文阅读方法(含真题及答案)王帅雨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中考记叙散文阅读方法(含真题及答案)王帅雨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中考记叙散文阅读方法(含真题及答案)王帅雨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记叙散文阅读方法(含真题及答案)王帅雨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记叙散文阅读方法(含真题及答案)王帅雨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记叙散文阅读方法 王帅雨总结一 通读文章了解大致结构以及主旨整体感知:第一,阅读的整体性,即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宏观把握。(1)话题背景。明确文章的话题范围和相关的背景语境。(2)框架思路。文章的框架结构体现作者的文脉思路。(3)主旨情调。把握文章的主旨观点、情感基调是理解文章的核心、重点。(4)体式特点。要把握文章的不同体裁及语言特点。 第二,解题的整体性。(1)着眼于整个篇章,不放过任何一个部件。(2)把有关词句放到具体语境中去辨析。(3)把握综合性大题与零碎小题之间的联系。题型: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内容理解)基本答题思路:(1)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事,(怎么干,结

2、果如何)。(2)物怎么样,(特点是什么)。答题规律总结:(1)关注段落中心句,位置在开头或结尾。开头更多一些。(2)关注过渡句。过渡句既要总结上文,还要开启下文,所以会对上文概括,对下文总说。(3)所给答题范围内容要找全。可以借助标志时间的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4)每部分内容概括要和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题相联系。(5)“概括”的答题要求意味着从文中能够得到信息,但是不能照抄原文,需要经过提炼、加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表述。(6)“仿照示例”要仿形式:比如字数、短语类型、中心词。且内容统一:比如行踪、感情、事件发展顺序二 抓取信息三个方面: (1)依据试题要求,迅速准确地划定答题的有效阅读范围及

3、筛选相关信息的区间; (2)迅速准确地根据题干的要求把准答题的切入点,把握读解的角度; (3)迅速准确地分清阅读材料中相关部分的组合关系及其逻辑层次。题型:具体内容理解、感悟答题思路:对具体内容的理解要时时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或主题是什么。规律总结:1.语句中词语(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答案一定能在文中找到。要关注前文中已经出现句中语句的区域。如果是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定在代词之前。2.关键词(成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首先理解关键词(成语)的本义,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使用是否恰当。要尤其关注词语的引申义和感情色彩是否恰当。3.文中人物行为发生的原因、作者感情产生的原因:原因有直接原因和根本原

4、因。直接原因是事件发生的导火索,根本原因是其本质的、内在的原因。要抓住题干中关键词。写作手法包括; 1.对比手法:把的甲和的乙作对比,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点。2.烘托手法:用甲烘托乙,突出强调了乙的特点。三找中心句一篇文章,找到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一个段落,抓住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可以弄清这个段落的层次结构。文章中还有一些过度、总结句和提挈下文的句子,也是我们解答问题、分析段内层次之间相并、相承、相属关系时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考生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的中心要点。出题的三个方面:(1)能否对具体的内容

5、(比如某一段落)加以概括;(2)能否对整篇材料中心加以归纳;(3)能否对文中含蓄的内容(比如某些人、某些事的特点)加以解说。 概括“内容要点”的要求: (1)内容要点要齐全。指不能遗漏文段的主要内容,必须按要求把文段的要点一一找出来,尤其是题目规定的要点数目,缺一不可,这是内容概括的基本要求。 (2)表述角度要吻合。指答案要与题目的具体要求一致,不能答非所问。 (3)作答语言要精确。要点概括题的作答语言要求精练,字数符合规定,形式合乎题目要求。 题型:把握文章主题基本答题思路:(1)通过写景物的特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记叙事,表现作者的态度或思想感情,表现了对讴歌赞美或揭露批判。(

6、3)概括文章内容部分有些在题干中已经明确说明的,答案中可以不再出现。题型:语言分析答题思路及规律总结1.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答题思路:这里是环境描写,写了的环境,有的作用。规律总结:环境描写作用 内容 交代了,提供背景 渲染气氛,形成对比或暗示 表现环境特点,烘托人物心理,或表现人物处境。结构 照应前文 为后文作铺垫 推动情节发展2. 修辞方法作用分析: 答题思路:明确分析语句;明确分析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表达效果;结合作者思想感情或文章主题分析表达效果。规律总结:比喻:把比作,喻体具有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3.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词语:答题思路:明

7、确要分析的词语,解释词语,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表达效果。规律总结:形容词:某词的意思是,修饰限定某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所修饰限定词语的特点。4.对一段文字的赏析:答题思路:明确这段文字所写内容;明确分析角度;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把握整体特点。规律总结:整段文字的赏析的角度与赏析一句话的角度基本相同。但是作为整段赏析首先应该有对文字整体内容的把握。明确分析角度后切忌空洞,还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5.化用古典诗句:答题思路:明确分析语句,明确所化用的诗句,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表达效果。规律总结:首先要明确化用不同于引用。化用是为我所用,生动形象地表现景物的特点,同时富有文化内涵。6.人物描写:答题思路:明确描

8、写角度(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概括描写内容,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或处境,表现他是性格品质的人。【学以致用】练习1: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站牌下的约定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候车的人纷纷侧

9、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每天早晨都是这样。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那你们是“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

10、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原来是这样。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

11、交站牌下的约定。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校读书去了。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选自读者2009年12期)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考点及思路提示】文意把握。抓住全文情节的核心概括故事内容。2.文中的“妈妈”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你是怎样看待“妈妈”的这种做法?【考点及思

12、路提示】要点概括,个性解读。从具体做法中归纳品质特点,再分析这种做法的意义。3.文章先写母女俩每天在公交站学习的情境,然后才逐渐揭示出真实情况,文章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考点及思路提示】结构梳理。从这样安排结构的效果上分析其好处。4.文中写景的地方虽然较少,但这些写景在文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试结合原文加以具体分析。【考点及思路提示】写法赏析。找出具体写景的句子,结合文意进行赏析。【参考答案】1.一个普通母亲利用等车时间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学习的故事。2.平凡善良,富有爱心,关爱儿童,乐于助人,默默无闻。“妈妈”的这种做法,是在她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事情虽小,精神可贵。如

13、果人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和谐。3.这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来写,既脉络清楚,又富有悬念,使文章曲折起伏,富有吸引力。4.开头写西湖一路景区,早晨阳光等,是通过美景衬托人物的美丽心灵;再写春寒料峭,反衬人物的精神品质。练习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那无法忘记的眼神 韦延才 郑光奇是一个农民,今年60岁,初见他时给我的感觉要比实际年龄要老,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看见这位老人的时候,是去年6月初的一天,那时一场暴雨引发的特大山洪还没有停息。我是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下去,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见到郑光奇的,他眉头紧锁,眼睛呆滞,脸上布满着难以掩饰的悲伤。仅仅是一天之

14、间,郑光奇就与儿子天人两隔,就在昨天,郑光奇在村小学里当教师的儿子为抢救被山洪冲走的学生,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那个被洪水冲走的孩子得救了,但他的儿子却被洪水冲走永远回不来了,直到今天人们才找到他儿子的遗体。白发人送黑发人,他能不悲伤么? 郑光奇是和老伴、女儿来处理儿子的后事的,他老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多次哭昏过去,被送到了医院抢救,由女儿和学校安排的一名教师陪护着。或许是因为过度的悲伤,在与郑光奇接触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只有一句话:“人都已经走了,就让他安心地走吧。” 我们安慰着老人,希望他能节哀顺变。当我们告辞时,郑光奇没有说话,他只对我们点了点头。但我看到他的眼里,分明有一丝对我们的到来表示

15、感激之情。 一个星期后,村小学校长带我们来到郑光奇家,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那个被郑光奇儿子救起来的孩子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了。孩子叫郑克,在村小学里读三年级。不知是因为腼腆,还是因为那次灾难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阴影,郑克始终拉着他母亲的手。孩子的父亲告诉我们,在来的时候,曾给郑光奇打了一个电话,说他是要带着孩子过来,亲自向老人表示感激之情和救命之恩的。校长上去敲了敲门,对着屋里说明了来意,但里面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是一个低矮的土坯瓦房,墙上的灰沙多处脱落,那扇门也很陈旧,门板间开着很大的缝。郑克父母拉着郑克,在门前跪下,说:“阿伯,您出来吧,郑克的命是你们儿子给捡回来的,从此之后,郑克就是您的儿子。我们都是您的亲人。”母亲拉着孩子的手,说:“快叫爸爸妈妈。”但孩子没有叫,泪水从他的眼里流了下来。正在我们不知所措时,屋里传来郑光奇老人的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