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与知识点【辛苦整理】.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090310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7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与知识点【辛苦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与知识点【辛苦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与知识点【辛苦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与知识点【辛苦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与知识点【辛苦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与知识点【辛苦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简答与知识点【辛苦整理】.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师资格考试内容概括第一轮应掌握知识点教育学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一、 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的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经历了非专业化兼职教师、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和专业化专职教师三个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2、 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教师主要通过三方面的工作促进个体的社会化:(1) 搞好教学工作。(2) 做好思想品德的工作。(3) 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二、 教师的作用。1、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2、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

2、作用。3、 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三、 教师的角色。1、 教师的一般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榜样、管理者、朋友。2、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1)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 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四、 教师劳动的特点。1、 复杂性和创造性(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是由教师劳动目的和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2)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表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能千篇一律,应因材施教,灵活多变。(3)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并能创造性的进行教育教学。2、 示范性(1)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

3、由教师的职业责任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2)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表现在教 育教学的各个方面。(3)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休养,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注意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和榜样。3、 系统性(1) 教师劳动的系统性是由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的。(2) 教师劳动的系统性表现在学生的发展是各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3) 教师劳动的系统性要求教师具有团队意识,发挥主导作用。五、 教师的职业素养(一) 道德素养1、 忠诚于人民教育的事业。2、 热爱学生。3、 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4、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二) 专业素养1、 教师专业知识素养。(

4、1)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2) 精深的学科知识。(3) 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知识。2、 教师专业能力素养。 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深刻的思辨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应变力等一般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以下特殊能力:(1) 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2) 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3) 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 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 较高的教育机智。(7) 教育科研能力。(三) 个性素养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诸如: 热情乐观、有责任心 善于交际、乐于助人 团结合作、公平客观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六、 教师

5、专业化的实现(一) 从客观上来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法律、政策和资金支持。(二) 从主观上来看,需要教师的个人努力。 善于学习,恒于研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七、 学生的本质属性1、 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2、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八、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核心精神: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基本原则: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4、无歧视原则。九、学生的主要权利1、 受教育权。(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公正评价权)2、 人身权(1) 身心健康权(2) 人身自由权(3) 人

6、格尊严权(4) 隐私权十、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积极:1、 智力发展水平较高。2、 进取心较强。(好胜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优越感较强)3、 求知欲强,兴趣广泛。4、 思想活跃。消极:1、 自我中心。2、 依赖性强。3、 心理承受能力差。4、 娇气十足。十一、师生关系的两种对立的观点1、教师中心论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主要观点是学生的成长完全依仗教师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2、 学生中心论 以杜威为代表,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学生转。十二、辩证统一的师生关系(一) 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二) 人格上的

7、平等关系。(三) 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心理学第十一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 心理健康(一) 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二) 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三) 心理健康的标准(1) 现实的有效知觉;(2) 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能做到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3) 具有良好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4) 具有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5) 具有健全的人格。二、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因素。三、 中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意义1、 中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

8、需要2、 中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 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四、 保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3、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 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5、 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6、 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五、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 焦虑症2、 抑郁症3、 强迫症4、 恐怖症5、 人格障碍和人格缺陷6、 性偏差7、 进食障碍8、 睡眠障碍六、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

9、育的内容4、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 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 小组辅导七、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1、 学会调适(包括调节和适应)2、 寻求发展八、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1、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指导模式2、 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治疗模式九、 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特点1、 充分相信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2、 强调咨询员与来访者建立融洽关系,给以真诚、无条件的绝对尊重,这样才能使来访者自身潜力得以释放和发挥。3、 采用非指导性技术。4、 把重点放在来访者当前的思维和情绪状况,耐心倾听,使其尽量表达和暴露自己,使来访者充分体验到情绪和自我概念的不协调,从而促进改变。5、 咨询

10、成功的标志是来访者人生态度的变化,生活能力的提高。十、 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1、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 学生主体性原则5、 个别化对待原则6、 整体性发展原则十一、 中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 强化法2、 代币奖励法3、 行为塑造法4、 示范法5、 惩罚法6、 自我控制法十二、 中学生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1、 全身松弛训练2、 系统脱敏法3、 肯定性训练心理学第十二章 教师心理一、 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 心理学家认为的教师应当充当的角色: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 要成为一名

11、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好教师应该做到:1、 具有一般公民需要的良好品质;2、 具备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特殊品质。二、 教师的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1、 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2、 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两个重要的人格特征: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三、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的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结果是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的应验了。罗森塔尔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四、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1、 课时计划2、

12、课堂教学过程(1)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2)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教材的呈现(4) 课堂练习(5) 家庭作业的检查(6) 教学策略的运用3、 课后评价五、 教师成长的历程1、 关注生存阶段2、 关注情景阶段3、 关注学生阶段六、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方法: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听课)2、 微格教学(抽少量学生听课)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3、 进行专门训练4、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波斯纳:经验+反思=成长科顿:1993,教师反思框架布鲁巴齐:1994,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