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考现代管理学第五章.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063526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自考现代管理学第五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自考现代管理学第五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自考现代管理学第五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自考现代管理学第五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自考现代管理学第五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自考现代管理学第五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自考现代管理学第五章.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第五章 人事第一节 人事概述一、人力资源的特点:(单、多选、简答考点)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自觉调节、人是主体具有革新调配作用、具有自我开发能力不存在消耗、弹性资源)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2、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储而不用会造成极大浪费)3、人力资源的时代性;(只能是某一时代的人力资源,反映社会关系、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4、人力资源具有重复开发性;5、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09年7月考题】9.在人力资源的特点中,能表现出人与其他资源本质区别的是( )A.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B.人力资源的时效性C.人力资源的时代性 D.人力资源具有重复开发性【11年4月考题】9.下

2、列对人力资源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的表述,错误的一句是( )A.人是物质财富的有条件的创造者B.人是物质财富的无条件的消费者C.人力资源的消费性维护和发展人力资源D.人力资源的消费性大于其生产性【11年4月考题】10.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而且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围绕实现目标常常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调整或抉择。这说明人力资源具有( )A.时效性 B.能动性C.可持续开发属性D.生产与消费属性二、人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人事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标志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早期人事理论主要观点:以科学、定量的方法提高生产率。(单选题考点)2、关注人的因素是人际关系运动时期人事理论与实践

3、的基本特点。(单选题考点)3、20世纪中期,以传统人事理论为基础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成熟,成为管理的支持系统。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劳资关系专家。(单选题考点) 4、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力资源管理兴起,人事管理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革(单选题考点)【09年4月考题】9人事管理实践中,劳资关系专家及劳资关系咨询出现于( )A19世纪末B20世纪初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70年代三、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论述题考点)【08年7月考题】(1)对人的认识不同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手段,视人为成本,视人事工作为行政工作、日常人事行政事务工作。主要管理内容为:人事招聘、工时记录、工

4、资管理、人事监督、劳资关系处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为资源,视人为管理系统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确立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理念,主要包括:(1)人力资源是现代管理的第一资源理念。(2)人力资本理念。(3)人才商品化理念。(2)管理原则不同传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管理过程关注事而忽视人,或把人视为“执行命令的机器”;或依据政治标准,一味强调“个人服从组织”、“服从安排,听从调遣”、“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否认个人需要与个性;在管理机制上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无视个人意愿与要求;在管理内容上陷于“调出调入天天找,工资考勤统计表,实习培训探亲假,生老病死办劳保”的窠臼,人员调进调出各职位安排成为人事管

5、理活动的中心内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中心,视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强调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的需要,重视综合运用现代激励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管理方法不同传统人事管理方法简单、僵化,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表现为依靠机械、刻板、严格的纪律或规则对人员进行强制性约束、控制,是“家第式”的管理方法。组织成员则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管理,没有参与组织决策与管理的机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注重采用主动开发性、有预见性、更具灵活和应变特点、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法。(4)管理内容不同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填补空缺,人事活动局限于给人找位置,为事挑人选;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进

6、、管、出”等人事管理政策,即所谓把好“三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着眼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考虑组织当前的人员配备、人员结构、人员素质及人员需求,更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重视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开发。(5)人事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把人事活动视为非生产、非效益性活动,不重视对人事管理规律的研究和人事管理方法的改进,故人事部门在组织系统中的地位较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系统中地位突出,除处理具体的人事事务外,还是协调管理系统、提供决策预案的中枢性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进入最高领导层,还成为决策层的核心成员。【09年4月考题】32人力资源管理的主

7、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判断:说明:【10年7月考题】13.现代管理强调的中心是( ) A.人 B.利润 C.资产 D.信息【11年4月考题】3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判断:说明:第二节 人事分类一、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相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其分类原始于美国(多选题考点)职位分类范畴如下:1、职系划分是职位分类的重要环节,其基本标准是工作性质。指工作性质相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于不同职级、职等的一个职位系列。

8、(单选题考点)【08年4月考题】2、职级是指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的一个职位序列。(单选题考点)3、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资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判断说明考点)4、职位描述:规定某一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以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5、职位规范:是对职位人员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描述。6、职位分类步骤:职位调查(职位的本身情况、职位所属组织机构情况、其他相关情况)、职位横向分类、职位纵向分类、制定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等相互关联的环节组成。(多选、简答考点)7、职位分类在人事管理

9、中的作用。(多选、简答考点)【08年4月考题】、职位分类为人事选拔提供了依据。、职位分类增强了人事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性。、职位分类促进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法治化。【08年4月考题】9.职系划分是职位分类的重要环节,其基本标准是()A.权力大小 B.资格条件C.工作性质 D.责任轻重【09年4月考题】10职位分类制下,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当的一个职位序列称为( )A职等 B职类C职级 D职系【08年4月考题】37.简述职位分类在人事管理中的作用。【11年4月考题】8.职位是组织的构成要素之一。下列对职位特征的描述,错误的一句是( )A.职位是依据目标设立的工作

10、岗位B.职位是以工作为中心设置的C.职位设置体现因人设岗的原则D.职位的数量明确而具体【08年4月考题】案例分析:市医院人事管理上比较混乱,历来只有简单的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护士长、护士的职务要求。去年暑假,来了一批医学院实习学生,分到各科实习。在8月10日夜班时,儿科的主治医师临时有朋友宴请,简单嘱咐了实习学生几句就走了。结果,某患儿出现意外症状,由于较急,实习学生马上开了药,却造成了患儿死亡事故。此事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1). 分析要求:按照人事管理中职位分类的要求,分析此事主要存在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二、品位分类:是依据资格条件把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品位等级的人事分类方

11、法。例如:九品中正制、军功爵制、军衔制。品位反映着人的:资格深浅、报酬多寡、地位高低,在品位分类制下职位决定:权力大小、职责范围、工作难易程度。1、近代人事品位分类制度始于英国。(单选题考点)2、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区别。(多选、简答考点)、品位分类以“人”为中心;职位分类则以“事”为中心。、品位分类制下,人员级别由品位决定;职位分类制下,人员级别由职位决定。、品位分类制下,人员升迁容易,注重人的资历;职位分类制下,人员晋升相对困难。、品位分类简单易行;职位分类过于复杂,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三、人事分类的发展趋势: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品位制分类适合于:机密性、临时性、组

12、织高层管理、军事管理职位。第三节 人事选聘1、人事选聘的基本途径:一是内部提升;二是外部招聘。两种选聘途径各有优劣、各有适用范围。2、比较分析内部提升与外部招聘的优劣。(论述题考点)【06年4月考题】(1)、内部提升【08年7月考题】 内部提升是组织成员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证实后,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被委以更高职务。几乎所有的组织都注重从内部选聘人员。1)内部提升的优势:、被选聘人员能迅速开展工作。、保证被选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内部提升手续简便,成本低。2)内部提升的局限性:、造成“近亲繁殖”现象、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原因造成内部矛盾、

13、人员选择的有限性。(2)、外部招聘【07年4月考题】 外部招聘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从组织外部选择符合组织要求的管理人员。现代管理的开放性、竞争性使各类组织都更多利用外部招 选择管理人员。1)外部招聘的优势:、外部招聘可以发挥“外来优势”。、利于缓和组织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人员来源广,选择余地大。2)外部招聘的局限性:、外部招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情况,进入角色较慢。、外部招聘人员存在一定的风险。、组织成员失去了晋升机会,影响士气。3、人事选聘的趋势【09年4月考题】 (1) 选聘范围的扩大化趋势(2) 选聘方法多样化、科学化的趋势(3) 社会中介机构、人事测评专家广泛

14、参与人事选聘活动 (4) 人事预测在人事选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事选聘的主动性增强【10年7月考题】11.从外部招聘主管人员所具有的优势中不包括( ) A.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B.有利于发挥“外来优势” C.有利于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调动其积极性 D.有利于缓和组织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 【08年7月考题】41.试述内部提升的含义及其优缺点。第四节 人事考评与培训一、人事考评:是人事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1、人事考评的内容与要求(多选、简答考点) 内容:、公共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等。 、企业单位人事考评的内容:劳动态度、业务水平、贡献大小 要求:、考评标准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考评原则具有适应性和可靠性 、考评方法具有针对性、可行性 、考评结果要反馈 、考评工作具有民主性和透明度注意:基层人事考评侧重绩效 2、克服偏差,确保人事考评的公正性,考核偏差包括以下内容:(多选、简答考点) 1 主观好恶偏差 2晕轮效应偏差 (因某一方面突出而掩盖其他)3 近因效应偏差 (对近期表现进行评价)4 刻板印象偏差(克服:消除先入为主、承认考核对象的个性特点)5 暗示效应偏差(克服:保证考核工作的独立性、考评人员要独立) 6 集中趋势偏差【07年4月考题】2合理安排、使用和调配人员的基本依据是()A人事选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