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皇庙中文资料.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04719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皇庙中文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皇庙中文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皇庙中文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皇庙中文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皇庙中文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皇庙中文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皇庙中文资料.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波城隍庙,即郡庙,俗称老城隍庙。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旨,敕造宁波府城隍庙,以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整个建筑很有特色,由门前照壁拱墙、大门明堂、仪门戏台、前殿、后殿五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是我国现存的最大规模的府城隍庙之一。在风格上,集我国明、清古建筑艺术之精华,因此,不但是各地来甬旅客必到的游览之地,也是当地商贾云集之处,自明代至今历久不衰。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城隍庙区域现拥有新老商城、美食城、国泰工艺品一条街以及即将开业的商业步行街和亚细亚商场,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已成为集商贸、美食、旅游于一体的市区繁华地区。老城隍庙为

2、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郡庙商城被列为宁波市旅游购物中心。城隍庙又称宁波郡庙,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比邻天一广场。 宁波府城隍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隍庙之一。该庙建于朱元璋明洪武四年(1371年),比上海的城隍庙建得还要早。建成后屡遭火灾,现存的庙殿是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的。介 绍 郡庙有照壁、头门、二门、戏台、大殿、后殿,建筑完整,气势宏伟。 郡庙的戏台建得尤其精美。戏台是单檐歇山顶,藻井呈鸡笼形,雕龙画凤,朱金装饰,远远看去,熠熠生辉。 郡庙内保存着30余块碑刻及宋井等古迹。如今,城隍庙已经成为宁波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这里商店林立,小吃遍布,实为了解宁波民间风情的一大好去处。 又称郡庙,

3、乐老城隍庙,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宁波府城隍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隍庙之一。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旨,敕造宁波府城隍庙,建成后屡遭火灾,现存的庙殿是清光绪十年(1884年)重建的。整个建筑很有特色,由门前照壁拱墙、大门明堂、仪门戏台、前殿、后殿五部分组成,布局完整,气势宏伟。戏台建得尤其精美。戏台是单檐歇山顶,藻井呈鸡笼形,雕龙画凤,朱金装饰,远远看去,熠熠生辉。郡庙内保存着30余块碑刻及宋井等古迹。现在城隍庙区区域拥有新老商城、美食城、国泰工艺品一条街以及即将开业的商业步行街和亚细亚商场,已成为宁波最大的购物中心。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

4、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杨椒山,杭州祀周

5、新,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州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县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并且重建各地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冕旒哀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诏去封号,只称“某府或某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庙不得杂祀其他之神。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

6、上司”城隍极为崇敬。明孝宗年间(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陈文龙(12321277)被封为福州城隍爷,其从叔抗元英雄陈瓒(12321277)被封为兴化府城隍爷。宁波城隍庙俗称郡庙,是由宁波地方政府出资建造的官方庙宇,在本地属最高级别的宗教机构。我们现在所看到座落在市区县学街上的宁波城隍庙,是清代光绪十年(1884年)重新设计营造的府一级城隍庙,整座庙宇结构完整,古朴华丽,气势宏伟,无论是在建筑规模上,还是工艺精美程度上都超过以往。大凡宁波人,很少有人不知道城隍庙,在那里,每日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所以在浙东一带也名闻遐尔。城隍庙的人气,旧时源自于城隍神,现在则是那里琳琅满目的商品

7、,更有那吸引人眼球和嘴巴的各色各样南北风味小吃。然而,在这座看似由普通砖木石建筑的庙宇背后,六百多年来却积淀了许多可贵的传统文化,今日让我们对其作些探究和揭示。 廉政文化。现在很难想象,旧时城隍庙还是皇帝对地方官员进行廉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借用城隍的威力来监督各级地方政府官员廉洁自律的做法,始于宋代,到了明代,由于朱元璋对治吏十分重视,可他又不可能对每个地方主要官员都亲自监督,于是,就进一步发挥城隍的作用。朝廷颁布法律规定,新官到任三日内,必须拜谒城隍庙,对神发誓要“忠君爱民”,这样可以得到城隍的相助。如若贪赃枉法,那就会得到阴间的朝廷和城隍惩罚。这种强制性的规定,目的是要使地方官员对城隍具

8、有一种恐惧感和威慑感。朱元璋就对大臣直说“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明史卷四十九礼三),从而来管束远离京城的各级地方官吏。于是,凡是来宁波新任知府和各县新任的县官,在上任前必须先到宁波城隍庙宣誓,接受城隍的“接见”。这些地方官们为了表明自己在做官期间廉洁从政的决心,都事先沐浴更衣,准备好上等的祭神物品,然后恭恭敬敬地站在大门前,对着照壁,举行就职宣誓。通用的规范誓词是“予倘怠政奸贪,陷害僚属,凌虐下民,神其降殃。”到了3年任期满卸任时,也要来到城隍庙向城隍汇报政绩,并祈求城隍保佑自己的前途。千余年来,这种靠城隍督官的形式,对有自律意识的地方官履行廉政爱民的职业道德起过一些

9、作用。不过,毕竟官吏与城隍的誓约构成的廉政文化,对官员没有很强的约束力,官吏的腐败,仍然是历代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楹联文化。城隍庙内有多副楹联,都是祈福语或警句,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文化意味深刻。在庙内前殿楣檐下的4根石柱上,刻有2副楹联。左右一对是“欺己即欺天亏心事难逃鉴察,有因必有果到头时不爽毫厘”。意思是告诫世人不要以为做了坏事别人不知道,到头来是要算总帐的。中间一对是“五邑隶胼蠓五谷金穰占大有,四明资保障四时玉烛庆长调”。意思指城隍要保佑宁波府管辖的五个县,土地肥沃,五谷丰登,从而使四明地区一年四季高燃红烛庆贺风调雨顺。正大殿有3副对联,都是教人如何正确待人处事的。第一副为“

10、悯贫扶危原人生本色,欺小媚高非吾辈所为”;第二副为“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后退一步自然宽”;第三副为“临喜临怒见涵养群行群止见品格,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 戏台左右木柱上挂有1副也很有意思楹联,既对戏又对人,上联是“优孟衣冠启后人”,下联是“舞台方寸悬明境”。 建筑文化。宁波府城隍庙整体由照壁、大门、仪门、戏台、大殿、后台及东西偏殿和左右厢房组成。照壁即宁波府城隍庙大门外所立的一堵大墙,这墙北方人则称为影壁,古时称作“萧墙”,因而过去有“祸起萧墙”之说。照壁的作用一是起到挡风、遮蔽视线,二是为避煞,三是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城隍庙的照壁是我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

11、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反映出古人祈吉避邪、求平安的民俗心理,因此,照壁是一种文化,是我国墙文化的延伸,是墙文化更加独立的表现方式。 宁波府城隍庙的照壁很有特色,它的宽度有18米,高9米,几乎与庙的整体建筑宽相等,是宁波现有古照壁(如城内居士林照壁和秦氏支祠照壁)中最大的座。照壁左右两旁各有一道圆洞形拱墙与庙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城隍庙照壁正面上方用青砖瓦砌成台式檐,正中雕有一个篆文“神”字。这个“神”字代表城隍神灵。 走进城隍庙大门便是明堂,在明堂的南北两面檐下有两幅大型的讲述三国、西游记故事的金粉画,是1989年大修时装饰的。明堂后为仪门,仪门两侧有楼连接着戏台。 城隍庙的戏台非同凡

12、响,是整座城隍庙最为耀眼的地方。戏台是单檐歇山顶,虽然只有40平方米,但其结构精美、朱金浮雕,是宁波特有的传统工艺。而雕刻的内容,大多都是观众所熟悉的戏曲故事,如吕布戏貂婵、曹操煮酒论英雄、昭君出塞、花木兰从军等传统剧目,可与戏台上的演出相辉映;在“出将”、“入相”处也绘有龙凤图案,而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戏台顶上面的一只圆形拱顶,称作“藻井”,宁波人俗称它为“鸡笼顶”。它总共由988块香蕉形斜拱木叠置,与镂空的花板相互拼接而成,并一层层逐步盘旋向上,最后集结于一块直径50厘米的铜镜上。藻井全部结构不用一枚铁钉,全用榫头相接,让人不禁为其构思及工艺叹为观止。而且这种圆形的穹顶与方形的台面结构和形式

13、,巧妙地展示了天圆地方、天动地静的意想境界。 那么,这个制作精美的藻井在戏台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第一,可以扩大戏台上面的空间。演员在戏台上演出需要立体空间,才可完成优美动作。如演京剧,演员在有藻井的戏台上向上翻腾3米高度的筋斗也不会碍手碍脚。第二,具有音响效果。旧时由于没有现代功放音响设备,台下离得稍远的观众就听不清台上的声音,有了藻井,当演员在台上引喉高吟低唱时,穹顶和藻井就会自然形成共鸣,观众在看演出时陡然会有一种余音绕梁的享受,闻之让人拍手叫绝。 这座戏台曾吸引众多文物、文化和美术专家慕名前来观赏,1955年,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邓白来城隍庙参观时,也盛赞这座戏台藻井是“

14、鬼斧神工之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出版过一本专门介绍我国古建筑艺术的图册,宁波府城隍庙的这座戏台照片也清晰地列入其中。今天,我每每去观赏戏台,都会不禁想到建造藻井工匠之伟大,好在这位工匠终于为我们留下了名字。据有关资料记载,宁波府城隍庙的戏台是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由宁波著名匠师徐筱照建造。 旧时候,城隍庙的戏台是城隍庙民俗活动的中心,各种戏班子争相登台表演。在演出中有的是单纯的文艺活动,有的是按照旧习俗在各种传统节日谢神还愿演出,而更多的是工商业各界行会举行喜庆活动所邀请的戏班子演出,不卖门票,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进去观看,为的是扩大行业影响。每当有演出时,庙内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15、。民国初年,从天津请来一个被称为“大四喜”的京戏班子,在城隍庙里演出连台戏宏碧缘。开锣第一天,观众就将城隍庙戏台围了个水泄不通,当夜,是由红武生王大麻子和小麒麟分别饰演正、反主角,两人在台上翻腾扑打,精彩异常,看得观众不断齐声叫好喝彩,情不自禁地踮脚引颈、争相涌向台前看热闹,最后竟把一只放置在正大殿前重达千余斤的铁香炉掀了个底朝天,此事后来引为甬城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现在,城隍庙戏台虽还保存完好,但台前的场地已被小吃摊大量占有,戏台已难以发挥娱乐作用。 石碑文化。城隍庙是城内外人员聚集地,流动性也大,因而官府或民间组织就经常利用这个大众场所开展宣传和传播信息。对一些临时性的公告,就写在纸上张贴

16、于庙内明显处;而对需要人们长久知悉的事,则将内容刻在石碑上,这样便渐渐在庙内形成了一种石碑文化。旧时,宁波府城隍庙内有大小碑刻30余块,记载的内容除城隍庙本身的兴衰历史外,还涉及宁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风土人情等,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如“宁波府城隍庙碑记”为明代正统十一年刻立,距今已有560多年历史,记录了明代以前宁波府城隍庙的创立和沿革,是一本宁波府城隍庙不朽的档案资料,同时也是城隍庙的宣传广告词,对人们了解城隍庙发挥了作用。有的石碑就是地方乡规民约公示,如一块清代光绪年间刻立的石碑中记载了船民抚恤基金的建立及实施办法。当时,宁波江北岸设有一个“通顺乌篷船局”,属这个局管辖的船有60多艘,船民在往各地运输过程中,遇到风浪天灾时,常常会有人因失足或翻船而死亡。发生这种悲惨事故后,船民的家属往往又没有钱将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