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看海教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03399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蛙看海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蛙看海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蛙看海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蛙看海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蛙看海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蛙看海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蛙看海教学设计教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三册设计理念及思路:1 在本课的教学中,读演结合,通过学生的精读和自演以及教师精到指导,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2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其主动阅读的愿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表演、情境的创设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读懂了课文,受到了启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分角色表演411自然段。2过程与方法:读演结合,以读为主,以演为辅,以演促读,以演促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精读感悟,使学生懂得只有不怕困难、努力想办法去解决并能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

2、功的道理,激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想办法去克服困难。教学准备:两只小青蛙的图片、一只松鼠图片。课前带小朋友练习跳100下。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任老师先请小朋友们看图片。(放大海的图片欣赏)说说你感觉大海怎么样?是啊 ,有只小青蛙他呀也很想去看看大海,可是它碰到了一座高高的大山(老师板画高山),但是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青蛙最后看到了大海,那么它是怎样登山这么高的山,看到大海的呢?今天任老师继续带小朋友走进青蛙看海这个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教学设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要不断的培养、引导孩子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里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也在此。先通过

3、图片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再把登山的难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在课文中品读文字,寻找答案。)二、学习新课 学习第1-3节课文。1小朋友先自己有滋有味地读读,看看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3结合学生的交流,分别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1)在苍鹰的眼中,它觉得这座山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句子:“诺!只要登山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指导读好一个叹词”诺!”和一对关联词”只要.就.”通过学生的精读体会苍鹰飞跃高山的轻而易举.(2)这么高的山,在青蛙的眼中又是什么样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交流: 学生甲:“青蛙很惊讶。”老师:“哪里看出来的?”指导读好“天哪,这

4、么高的山!” 学生乙:”我觉得青蛙认为山很高很高.”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丙:”从这个感叹号可以看出青蛙很惊讶.”老师:你能读读吗?”学生丁:“这里还有一个动作也表现了青蛙的惊讶,就是青蛙吸了口凉气.”老师:”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请学生做做这个动作,体会青蛙的惊讶)。 (3)出示第二节内容。(4)你还能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交流:学生:青蛙很难过。老师:哪里看出来?学生:我从这句话 “我没有一双象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看出来的.老师: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把反问的语气改成了肯定的语气)老师:谁再来读出青蛙的难过。(指导学生的朗读)老师:那么谁有

5、有力的翅膀?谁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是啊 ,我们的青蛙既没有,也没有,所以他很难过。那再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体会青蛙是难过。齐读第二小节。(5)老师:听了青蛙的话,苍鹰又对他说了什么?交流:学生回答,出示苍鹰的话.老师:谁能说说这句反问句的意思?(学生,不登上山顶就不能看到大海 )老师:换句话说:你只有.才能.(引导学生说出反问句的第二层意思)老师:男生们来演演苍鹰,读好它的话.4指导13节的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好人物的感情。(教学设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上要求学生要喜欢阅读,要感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溶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是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后,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会更浓厚。再让他们

6、来表演朗读体会苍鹰和青蛙的不同感情。再通过老师对学生不同的读来精心点评,不断的鼓励,学生一定会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同时也能在更好的朗读中来把握童话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变化。)过渡:哎!如果不登上那座山,就看不到大海,此时的小青蛙怎么样?( 学生:难过、失望。) 学习第4-8小节内容。1、老师:是啊。当我们的希望没有实现,落空的时候就变成了失望。板书:失望。2、我们来读读这个词语。3、老师:当我们的青蛙很失望的时候,谁来拉?小松鼠来做什么?他是怎么样帮助青蛙的呢?我们先来看他们俩的对话。出示内容(第四到第十小节)。4、看看他们一共说了几次话.同桌两人先分角色读读第一次对话。5、师生分角色朗读。6、你从

7、老师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青蛙很难过,很失望。7、谁能比老师读的更难过,更失望。8、现在想读青蛙的读青蛙,想读松鼠的读松鼠。老师读旁白。9.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俩的第二次对话。1、还是请同桌先分角色读一读。2、指名读。3、小松鼠,你为什么一边说还要一边跳上一个台阶啊?学生:我想示范给他看。老师:跳上一个台阶这对青蛙来说难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不难,我从”这有什么难的!”看出来的.老师:那你能读读吗?(学生读后,老师做点评)4、我们再请一组同学来表演读。5、老师:当松鼠看到青蛙跳上了一步,松鼠就热情地鼓励他,谁来做松鼠鼓励青蛙一下。指导读好“再跳一下。”6、师:来再热情的鼓励小青蛙一下。

8、指导读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的。”7、松鼠你们为什么要用上“一定”这个词语?学生:因为小松鼠对青蛙充满了信心,这也是对他的鼓励。8、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松鼠?9、全班分角色朗读。10、再分角色表演一下。进一步体会童话人物的感情。过渡:听了松鼠的话,是啊。青蛙又充满了希望。板书:希望。那么青蛙会怎么做呢?(教学设想:演读此段,以读为主,以演为辅,通过表演促使学生朗读课文,又通过表演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课文,演、读结合,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青蛙为了看海而付出的努力,受到启发。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年龄特点。设计读读、动动的类似游戏的。但是有目的的表演会让学生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也会活跃

9、不少。)学习第11小节内容。1学生:他会一级一级地往上跳。2、老师:如果照这样的鼓励:再跳一下,再跳一下。我们的课永远上不完,看看书上是怎么样把这个重复的过程说简单的?学生:就这样。3、老师:今天早晨老师也和小朋友跳了一百下台阶,来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4、老师:青蛙跳的怎么样?谁来读读。 5、老师:早上我们在跳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放弃了。青蛙有没有放弃?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课文内容。第11节。6、小朋友读读课文,或回想我们上节课看的动画。他们是怎么做的?学生:累了,就。他们休息了一会,还会。 渴了,就。喝点山泉后,还会。此时,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青蛙?学生:坚持、勇敢。7、老师:是啊 ,这

10、只青蛙真勇敢,真棒,让我们一起来为他加油,我们来倒计时。(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青蛙和松鼠到达山顶的情形,最后贴好动物图)8、老师:啊,。到达山顶了,心情怎么样?学生:开心、高兴、兴奋、兴高采烈。老师:是啊,青蛙和松鼠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板书:喜悦。老师:当小松鼠帮青蛙完成了心愿,青蛙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青蛙会说些什么?(鼓励学生练习说话)9、指导读好这一节。(教学设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上也要求,老师要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在这里事先让学生们练习跳100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青蛙登山的艰难,感受青蛙的不放弃,坚持不懈地跳完所有台阶的毅力,让学生由此生起

11、对青蛙的敬佩之情,也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升华。从而培养他们的这种遇事学青蛙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过渡:老师:到达山顶,往下看,看到了什么样的大海?学习第12小节。1、 图片再次欣赏,体会大海的美。2、读好12小节。3这里有个词和“出现”意思差不多。学习“展现”。4、再来美美地读读12小节。三、老师小结全文: 我们书本上的青蛙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级一级地往上跳,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也希望小朋友们今后在生活、或是学习中要象青蛙一样勇敢的去克服困难,相信你不断努力,你也一定会实现你的愿望的,你也会获得成功的。老师要送你们两句话。(出示两句话:读读)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

12、攀登。” “千里之行,于足下。”四、朗读全文。老师:让我们带着敬佩的感情去朗读全文。男生做青蛙,女生做小松鼠,老师做苍鹰,旁白一起读。五、学习生字学习“登”和:“善”1齐读。2分析字型。教儿歌记忆:“善:一只羊,两点藏,长横加口真善良。” “登:横撇加点,两撇加捺,一个小豆豆底下藏。”3学生说说这两个字写的时候哪里需要注意的。4老师范写。5学生描红6口头组词。六、课外拓展,延伸主题。青蛙看完大海回来后,小蚂蚁、小乌龟、小蜗牛三个小动物也想去看大海,可是也觉得这山太高了,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把它写下来。请小朋友们下课后想想,我们下节课交流。(教学设想:在这里设计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更好的把努力克服困难的要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也是一个留给学生更多思考余地,更多练习说话的机会。同时课标准上也说,要让孩子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