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019089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术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与美术课程构建的对 一、情意性的增强是一个明显的动势 所谓发展一方 面指的是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另一方面指的是一些因素趋于合理的调整。任何发展均体现为一种倾向性,因 此,对美术教育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动势的理解和把握是十分重要的,这将导致我们在一些更为具体的方面采 取相对应对策,适合和推动这种发展。情意性的增强是当前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明显的动势。这种情意 性体现为一种暖性和活性,对应着人的情感、直觉,并与兴趣发生关联。这种动势的出现从本质上说,体现出 人们对平衡的追求,实际上是平衡机制在起着调节作用。 平衡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追求平衡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

2、作为人类活动之一的美术教育同 样要追求平衡。 所谓平衡指的是各种力的因素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平衡的原则能够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原则之一, 人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总是对涉及平衡的各种因素加以调整,使之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获得对外界环境和自 身心理状态的一种安定感。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所推崇的“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平衡思 想。只有达到平衡,事物的各种功能才能在一种最佳的状态中得以发挥。 的某种水准的 调适。 的思想和行为均未能超出这 一“如来佛之掌”,只不过是倾向性与倾向的水准不同而已。人类的思想史、文化史的变化都是由各自领域内 的不同学派、风格在这两极中的动态变化所衍成的。在这些

3、变化中,平衡的机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一 种思想和行为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那么它在变化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另一种极端的状态与之平衡。就像钟摆 一样,它越是向一个极端摆动,就越可能向相反的方向摆回。 当前美术教育中的这种情意性的动势的出现,正好说明美术教育已经发生了失衡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 的美术教育以往过多地偏向了科学理性,寒性太甚,以至于正在窒息学生的美术学习的兴趣。 由此看来,如果要使我国的美术教育更趋平衡的话,那么调整的起点就应该是科学理性,而调整的方向则 应该是使其更趋浪漫表现性。既然是一种对平衡的调节,就意味着由偏趋正,而非走向另一种偏。所以,我国 当前的美术教育应在不失学科知识

4、基本完整性的前提下,更多地注意和强调美术教学的情意性。 人的行为大体上能够分成两种,一种是情意行为,另一种是意志行为。所谓情意行为是指行为的目的与行 为的过程基本上同一,或者说过程不被目的过度约束,这种行为给人的是轻松、愉悦和舒适。而所谓意志行为 则极大地受到目的的左右,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使用自己的意志强迫自己完成一些行为,即使这是一 种己所不欲的行为。所以,意志行为通常给人带来的是紧张、艰涩和痛苦,但一旦目的达到后却能给人带来比 情意行为更大的愉悦。 就本性来说,人一般都喜欢情意行为。但作为人,在很多情况下又不得不实行一些意志行为。因为人毕竟 是有意识、有追求、有意志的高等生物。人的

5、一生就是由不同层次的目的以及完成这些目的的行为所构成的。 毫无疑问,美术学习在一定水准上,也是一种意志的行为。换句话说,要学好美术不使用自己的意志恐怕 是不行的。但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我们一般的中小学生能在多大水准上为学习美术动用自己的意志呢? 在学校众多的学科中,学生对每一学科态度并不一样,这取决于外在诱因和内在兴趣的差异。在一个科学 理性的社会中,中小学生的学习态度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即他们的所学都与将来的生活、升学、谋职有直接 的关系。这样,与高考相关的学科教育就显示了自己的优势。学生不管是否有兴趣,都必须用意志克制自己去 努力学习,这就是学习活动的外在诱因。美术学习则无此外在诱因,因为

6、中小学美术课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 影响微乎其微,学生要使用强大的意志力迫使自己努力去学习美术的可能性也就不大,除非是那些天生对美术 就有着极大兴趣的学生。所以,美术学科要在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注意使之与学生发生 兴趣关系,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这的确再一次让我们理解到情意性动势的合理性。 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所必须接受的。所以,全体性应该说是基 础美术教育的基本属性。换句话说,如果仅仅一部分人接受这种美术教育,或者这种美术教育本身未能对绝大 多数学生产生吸引力,并使之达到某种最起码的素质要求,那么,我们的基础美术教育整体上就不能算是

7、成功 的。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正是情意性。 面对美术教育这种情意性动势,我们的美术课程的构建应采取什么对策呢?著名的课程论学者泰勒提出了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即首先确定学校教育的目标,其次选择达到这些目标的经验,再次考虑这些经验的组织 ,最后是课程的评价。这些原理具有普遍的意义,美术课程的构建也应从这几方面加以思考。但这里我们重点 考虑的是目标、经验的选择与组织,评价方面暂不作论述。 二、知识目标的弱化与人的目标的强化 学科教育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目标,二是人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体现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知识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应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程度,

8、而人的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所有学科教育共 同“拱顶”出来的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其中每一个学科都能为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作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有助于他更有成效地把握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知 识目标的地位十分独特,它既是一种目标,但相对人的目标而言又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必须在实现知识目 标的过程中获得人的一般素质和能力。 人的目标与知识目标相比,具有终极的意义。但目前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普遍重视的是知识目标,而忽 视人的目标。而且,由于不适当地强调知识目标的难度,以至于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了 学生的身心健康。其实,就整个基础教育而言

9、,恐怕人的目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更应着力考虑的。应该将人的 目标与知识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并将人的目标放在首位。 20世纪已近末端,21世纪熹微初露。人们对未来作了种种预测,同时也对人的素质和能力做了各种各样的 设计。尽管人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但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未来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变化的速率更快的社会,是一 个以信息流动、资源流动和人才流动为特征的大流动的社会。这种社会特征要求人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与之相适应。所以,21世纪的人应该是更为主动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对自己和社会高度负责的人,具有创 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培养具有这些素质和能力的人是各个学科教育必须承担的共同责任,当然各学科所

10、具 有的目标可能更为具体。 那么,美术学科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呢? 现代美术学科的目标不应只是狭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现,而应与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在考虑本学科知 识和技能的同时,考虑它对人的目标的实现所承担的责任。因此,我们可以揉合两者来设定美术的学科目标。 (一)培养美术兴趣,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法,在运用美术媒体的过程中体会表现的乐趣。 (二)培养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三)了解人类美术遗产,扩大文化视野,培养美术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四)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特意将培养美术兴趣列入美术学科目标中,旨在与美术教育的情意性动势相谐,体现对平衡的

11、追求。 这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的确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目标。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之后不是对美术 兴趣益浓,而是越来越厌恶美术,我们的美术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如果,学生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 ,能够培养起对美术的终身兴趣,那将是美术教育的一个莫大的成功。将培养美术兴趣设定为一个目标,会使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而且,国外的一些美术课程目标也已将培 养美术兴趣列入其中。 三、美术学科教学内容要求的降低与弹性的增强 在确定了美术教学的目标之后,就是选择达到这些目标的一些学科内容。 美术学科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是越来越丰富,所以,对美术的学科知识我

12、们必须慎加选择。在各个国 家和地区的美术课程中,分类是不同的,大体上有这么几种方式。 (一)美术创作、美术史、美术评论和美学(美国)。 (二)表现和欣赏(日本)。 (三)美术知识、美术创作和美术与生活(我国香港)。 (四)表现、鉴赏和实践(我国台湾)。 (五)绘画、工艺和欣赏(我国大陆)。 尽管这些分类的方式不同,但所涵盖的学科知识大同小异。相同的包括绘画、印制、工艺、设计、雕塑、 建筑和欣赏等,相异的有的还包括书法、摄影等。 应该说,这些学科内容的涵盖大体是不成问题的,关键是要降低其要求和难度。而且,其中一些内容的取 舍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比如像明暗调子素描,国内目前的初中美术教学大纲就

13、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许多 教材也体现出来。而实际上,由于知识能力、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法的可能 性非常小,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如果要保留这一内容,必须降低要求和难度,没有必要勉为其难地让学生理解 明暗调子复杂的变化规律,而采取简单的明暗推移法来表现物体的体积和凹凸,学生掌握起来就可能容易得多 。同样,条件色的表现也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问题,其取舍也应认真加以考虑。 教学内容要求应体现出一种弹性,让学生主动地选择。我们知道,学生是具有极大差异性的群体,一种整 齐划一的要求对其中的一些学生肯定是不公平的。一般而言,学生可以分为一般、较好和较差三个层次,当然 ,教学内容要求的制

14、定,主要针对的是一般层次的学生。但这种教学要求对较好和较差的学生仍是不公平的, 一是吃不饱,一是吃不了。所以,教学内容的要求应该具有一种弹性,尽可能地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这种弹 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一种仍以一般层次的学生为参照制定教学内容要求,同时降低较差学生的要求 和向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一级的内容要求;另一种是根据一般学生和较差学生之间的某种程度制定教学内容要 求,同时向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对而言,后一种方法可能更值得提倡。因为它在整体上降低了教学 内容的难度,能让大多数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且,这与当前美术教育的基本动势是一致的。 四、美术学科内容组织的逻辑淡化与节

15、奏变化 学科内容必须加以组织,才能形成教学内容体系,以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形成整体的教学活动。我 们以往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组织逻辑的严密性,以学科知识体系代替教学内容体系,为求整体的逻辑严密而不惜 牺牲非常有价值的具体教学内容。实际上,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学科教育的内容体系是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 是一种学科知识内部的逻辑组合,它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学科教育的内容体系则必须考虑时间 、环境和学生等因素。美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就更为特殊,在历史上学科中心盛行之时,国外的一些美术课程论 学者就为之烦恼过,因为美术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毕竟比起科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要松散得多。所以,极端地考 虑美术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于教学是弊多利少。 实际上,努力追求美术教学内容组织逻辑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其结果也往往事与愿违。因为任何课程的设 计都必须考虑其具体的实施环境和条件,设计再严密再完整的课程,如果在一种分散的环境中实施,其严密性 和完整性也将不复存在。美术课程所面对的正是这么一种分散的环境。美术课在小学每周为两节,在中学为每 周一节,美术课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当长的周期,而这个周期要进行众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校外和家庭的各 种活动,学生的情趣和思维并没有独赐给美术。度过这一周期之后,当学生再次面对美术的时候,我们煞费苦 心所设计的课程的严密性和完整性,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