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医资料11对针刺操作手法的研究和心得(续).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01396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59年中医资料11对针刺操作手法的研究和心得(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959年中医资料11对针刺操作手法的研究和心得(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959年中医资料11对针刺操作手法的研究和心得(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959年中医资料11对针刺操作手法的研究和心得(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959年中医资料11对针刺操作手法的研究和心得(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59年中医资料11对针刺操作手法的研究和心得(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59年中医资料11对针刺操作手法的研究和心得(续).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对针刺操作手法的研究和心得(续)济南市立中医医院焦勉斋五、“烧山火”与“透天凉”的个人操作经验今年七月份参加了中央卫生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中医经络,针灸会议”在小组会上同上海陆瘦燕大夫先后作了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表演;由于个人运用的手法与一般针灸书籍

2、所载有所不同,所以有许多同志向我索阅补泄手法的论文,特别是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方法,因此有必要将个人“烧山火”“透天凉”的具体操作方式及掌握的原则加以论述,以供中西医同志及本刊读者参阅。如有不同的看法和经验心得,希本着学术争鸣的方针,加以辩论,多提批评意见,我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使针灸医学发出许多的异彩,是我迫切的愿望!根据杨氏与明堂之说,使用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时,是令病人自己口鼻呼气与吸气,再接三进一退与三退一进之刺法,即可使针下有寒热之感觉。但个人在三十余年临床实践中,加以变通改进,经过多年反复研究探索,证之于临床实践,效果颇佳。兹介绍如下:明确诊断、根据病情,确定必须使针下寒热时,无论是

3、补或泄,在施术时,是术者自己运用呼吸运气法来使用烧山火与透天凉,不令病人作口鼻呼吸(因过去曾令病人作呼吸与个人呼吸运气配合起来,往往双方呼吸长短不一致,寒热感觉不明显)。个人运用呼吸运气法是这样:如门透天凉时,按应针的经穴,针入行捻、刮手法气至后,改用于退一进法(不限于三一之数,以提多插少为原则,烧山火则以插多提少为原则),紧提慢插,同时自己口鼻运气、集中精神,专心一致,在提针时要用力捻转,闭口齿,使丹田之气用口鼻一齐上吸(吸气要长而有力),通至鬲下,再由鬲下从胸部达于行针的上肢而且达捻针的拇食二指;向下插针时,则轻微用力捻转,从口鼻向外徐徐呼气(闭口齿、呼气要短而缓),照此法经过三至五次之呼

4、吸运气、患者即感针下及气至循行感通之经络路线,皆出现清凉之感觉。如用烧山火时则呼吸运气与透天凉相反,刺法用三进一退,紧插慢提,在插针时自己用口鼻呼气,从丹田由胸鬲而达于上肢至捻针的拇食二指(闭口齿,呼气时要长而有力);向上提针时,则用口鼻轻轻吸气(吸气要短而缓),照法运用三五次,患者即感针下及气至时循经之感通路线,皆出现温热之感觉。以上手法,使用多年,治验甚多,都有显著之功效,较之会病人自己呼吸及单用三进一退或三退一进之法,其功效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医者自己掌握和运用呼吸运气法结合进退捻针手法,能使针下之寒热通达干经络循行应通到的区域,患者感觉非常明显。而一般用烧山火与透天凉,多数患者只感针下

5、局部有寒热感,不能循经出现寒热。两相对比,证医者个人掌握和运用呼吸之气,有很大的显著作用。必须说明,运用以上两种寒热补泄方法,能有明显之感觉与功效,在于医者能善于运用呼吸之气与掌指有充实之力为基本条件,因此要注意于平素之经常锻练,方能使呼吸运气与掌指有充实的力量,施术时配合一致,则捻针、刮针、自能灵活敏捷,能达到得心应手之境界,我个人体会,学习呼吸运气与运掌练指,只要持之有恒,久练不辍,经过刻苦钻研,在临床实践得出经验,就可以运用自如了。练习呼吸运气方法很多,不限于一种,如现在推广之气功疗法、太极拳及其它内养功均可采用,练指法一般针灸书籍皆有记载;运掌法可参阅拙著之“实验心得针术补泄法”一文中

6、介绍之“运掌八法”兹不赘。以上我个人研究心得的针下寒热手法,是以事实求是的态度,忠实的介绍出来,决无浮夸脱离实际之处,在上海经络会议过程中,已将这一手法向各地中西医同志们作了简要之介绍及实际之操作。如本刊读者对我之补泄手法,在研究中有不能理解之处,希随时提出询问,我负责详为解答之,以满足读者之要求,结束语我所介绍的补泄操作方法,是有片面和主观性的,如补泄时概以左转为补,右转为泄,不按手足三阴三阳之循行而区别左右捻转补泄手法;它如根据针下寒热感觉,辨别补泄是否中机,只按难经推内为补,动伸为泄的方法,配合刮针、捻针,以及“烧山火”、“透天凉”之个人操作手法等,偏见和错误可能很多,诚恳地希望针灸同道

7、们提出宝贵意见;同时更盼望同道们介绍您的实践有效不同经验的补泄方法,我们共同研究,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对发扬针灸疗法的疗效作用,一定有收获的。 (本文发表在1959年11期第68页上) 对针刺操作手法的研究和心得(续)济南市立中医医院焦勉斋五、“烧山火”与“透天凉”的个人操作经验今年七月份参加了中央卫生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中医经络,针灸会议”在小组会上同上海陆瘦燕大夫先后作了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表演;由于个人运用的手法与一般针灸书籍所载有所不同,所以有许多同志向我索阅补泄手法的论文,特别是烧山火与透天凉操作方法,因此有必要将个人“烧山火”“透天凉”的具体操作方式及掌握的原则加以论述,以供中西医

8、同志及本刊读者参阅。如有不同的看法和经验心得,希本着学术争鸣的方针,加以辩论,多提批评意见,我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使针灸医学发出许多的异彩,是我迫切的愿望!根据杨氏与明堂之说,使用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时,是令病人自己口鼻呼气与吸气,再接三进一退与三退一进之刺法,即可使针下有寒热之感觉。但个人在三十余年临床实践中,加以变通改进,经过多年反复研究探索,证之于临床实践,效果颇佳。兹介绍如下:明确诊断、根据病情,确定必须使针下寒热时,无论是补或泄,在施术时,是术者自己运用呼吸运气法来使用烧山火与透天凉,不令病人作口鼻呼吸(因过去曾令病人作呼吸与个人呼吸运气配合起来,往往双方呼吸长短不一致,寒热感觉不明

9、显)。个人运用呼吸运气法是这样:如门透天凉时,按应针的经穴,针入行捻、刮手法气至后,改用于退一进法(不限于三一之数,以提多插少为原则,烧山火则以插多提少为原则),紧提慢插,同时自己口鼻运气、集中精神,专心一致,在提针时要用力捻转,闭口齿,使丹田之气用口鼻一齐上吸(吸气要长而有力),通至鬲下,再由鬲下从胸部达于行针的上肢而且达捻针的拇食二指;向下插针时,则轻微用力捻转,从口鼻向外徐徐呼气(闭口齿、呼气要短而缓),照此法经过三至五次之呼吸运气、患者即感针下及气至循行感通之经络路线,皆出现清凉之感觉。如用烧山火时则呼吸运气与透天凉相反,刺法用三进一退,紧插慢提,在插针时自己用口鼻呼气,从丹田由胸鬲而

10、达于上肢至捻针的拇食二指(闭口齿,呼气时要长而有力);向上提针时,则用口鼻轻轻吸气(吸气要短而缓),照法运用三五次,患者即感针下及气至时循经之感通路线,皆出现温热之感觉。以上手法,使用多年,治验甚多,都有显著之功效,较之会病人自己呼吸及单用三进一退或三退一进之法,其功效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医者自己掌握和运用呼吸运气法结合进退捻针手法,能使针下之寒热通达干经络循行应通到的区域,患者感觉非常明显。而一般用烧山火与透天凉,多数患者只感针下局部有寒热感,不能循经出现寒热。两相对比,证医者个人掌握和运用呼吸之气,有很大的显著作用。必须说明,运用以上两种寒热补泄方法,能有明显之感觉与功效,在于医者能善于运

11、用呼吸之气与掌指有充实之力为基本条件,因此要注意于平素之经常锻练,方能使呼吸运气与掌指有充实的力量,施术时配合一致,则捻针、刮针、自能灵活敏捷,能达到得心应手之境界,我个人体会,学习呼吸运气与运掌练指,只要持之有恒,久练不辍,经过刻苦钻研,在临床实践得出经验,就可以运用自如了。练习呼吸运气方法很多,不限于一种,如现在推广之气功疗法、太极拳及其它内养功均可采用,练指法一般针灸书籍皆有记载;运掌法可参阅拙著之“实验心得针术补泄法”一文中介绍之“运掌八法”兹不赘。以上我个人研究心得的针下寒热手法,是以事实求是的态度,忠实的介绍出来,决无浮夸脱离实际之处,在上海经络会议过程中,已将这一手法向各地中西医

12、同志们作了简要之介绍及实际之操作。如本刊读者对我之补泄手法,在研究中有不能理解之处,希随时提出询问,我负责详为解答之,以满足读者之要求,结束语我所介绍的补泄操作方法,是有片面和主观性的,如补泄时概以左转为补,右转为泄,不按手足三阴三阳之循行而区别左右捻转补泄手法;它如根据针下寒热感觉,辨别补泄是否中机,只按难经推内为补,动伸为泄的方法,配合刮针、捻针,以及“烧山火”、“透天凉”之个人操作手法等,偏见和错误可能很多,诚恳地希望针灸同道们提出宝贵意见;同时更盼望同道们介绍您的实践有效不同经验的补泄方法,我们共同研究,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对发扬针灸疗法的疗效作用,一定有收获的。 (本文发表在1959年11期第68页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