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01373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随着信息技术课在农村学校的普遍开设,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实效也就成了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最近,为了做课题对学生做了一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98%的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喜欢上网聊天,其中却有67%的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课,这个数据是令人震惊的,这个现象是值得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去反思的。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连信息技术课都不喜欢,还谈什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是他(她)们缺乏天赋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对网络的如痴如醉,极具个性。他们无师自通的电脑游戏,热情奔放。可是一提到信息技术课,他们会立刻吐出两个字“没劲”。究

2、其原因,我们的课堂中不是纯粹的任务布置,就是机械式的操作。信息技术课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自然不会有兴趣。此时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了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如何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实效,就是在课堂40分钟获得最大的效益,让每一位学生都收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的主阵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程度决定了课堂实效,做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要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入手,要让学生乐学

3、、爱学,真正的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生成再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很关键。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它是影响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如上生活在信息中一课时,有教师以三国时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故事引入,故事讲完学生的兴趣正浓时,再告诉学生:诸葛亮之所以借到十万枝箭,就是当时大雾天气能见度低,当时信息技术不发达的缘故,引出信息这一概念,从故事中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更是从

4、学生听故事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信息技术的学习目标大多表现为通过具体的技术作品来解决实际问题、表达信息和想法、交流思想和感受等。因此,实践性是信息技术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又一突出的学科特点。所以采用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也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有教师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教师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

5、类似的贺卡,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学”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教育家陶行之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如:在一年级的鼠标操作中,有教师利用踢足球的游戏来练习鼠标的操作,让学生利用鼠标的指向、单击、右击、双击来把足球射入球门,最后用鼠标的拖动操作来把足球从球筐里捡回来!孩子们玩的兴奋极了,她们忘了自己是在学习鼠标的操作,而只是在玩踢足球游戏呢!一场游戏结束后,孩子们还是不肯罢休,几位小朋友喊着:“老师

6、,我还要玩,还要玩!”课堂成了学生游戏的场所,他们从游戏中掌握了鼠标的各种操作。课堂结束了,可孩子们那学习的热情却没有减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游戏作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乐学”的组织形式之一,它避免了课堂的机械操作,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放松。让学生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地学习电脑。从而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活泼、更认真,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二、关注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激励他们去自主探索,也

7、可以提示方法,开启学生的思路,更可以强化要点,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学生看书的效果,让学生说说自己自学的成果,获得了什么知识,在什么地方还有疑惑。接下来,老师不要急于讲解,可以来个“沙场秋点兵”,点到谁就让谁上来操作。这一招往往能让学生产生紧张情绪,从而更用心地巩固自学成果。学生的操作结果如果比较完整、全面,教师就可以放手;如果不全面,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间的差异,教师可让完成得快的学生去帮助还没有成功的学生。我市实验小学的“四段式教学”教学模式就很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信息技术这一实践

8、性很强的学科同样有借鉴意义。“四段式教学”是在“学为主,教为辅,构建高效课堂”教科研课题中自主研发的是一种课堂教学创新,“四段式”教学模式把一节课分为“辅助教学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当堂练习”四个环节,从而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实施新课改的具体体现,是对素质教育的有效探索,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改革尝试。“四段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自学指导,让自学指导变得具体、科学、明确,并设计好相应的思考题来作为学生自学的“路标”,让学生能够按照“路标”进行自学、讨论,解决疑难,完成任务。其实,“四段式”模式更重要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地开展自学,

9、从中掌握学习方法。学生说“过去遇到问题就靠老师来讲解,而现在思考的时间更多,有些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弄懂了,有一股很好的成就感,一时也能得意非凡”。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加深了知识印象,提高了学习兴趣,而且还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赶帮的效果。自学给学生留了思考的时间,也留了思考的空间,原来学知识靠老师讲解,现在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看书、查资料来学习,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知识,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儿。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出示自学指导”环节,可让学生自学思考以下问题: 计算机有哪些本领? 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

10、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又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 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 用拖放法删除文件。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效果也比较好。三、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一是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二是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三是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

1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有教师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圆角矩形,在课堂教学中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自学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又如,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有位教师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

12、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再如,在讲解网页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网页,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网页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网页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网页学习网站等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

13、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地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在教学“文件夹重命名”时,有位教师以课本中的方法为重点来讲授。一个孩子跑上来

14、告诉他:“老师,我还有其他方法可以重命名。”老师就让这位学生演示操作,发现这位学生的方法有三处不同于书上的:第一种方法是新建一个文件夹后,直接输入新名字,再将原文件夹内容复制其中;第二种方法是在一个文件夹上右击,找到“重命名”的命令;第三种方法是选择文件夹后,在“文件”菜单中选择“重命名”。这位学生一边说,一边操作。在他操作时,老师观察了下面其他学生的表情。他们一脸诧异,没有想到一个简单的重命名居然有如此多的方法。可想而知,很多孩子是教师说什么方法,就会什么方法。四、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

15、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位老师尝试

16、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也在速度逐步加快,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多渠道、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掌握千变万化的信息技术,才能适应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