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01269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把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看、试验,熟悉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外形、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育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帮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 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 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 教学过程 引导争论: (1) 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拟有何一样之处?不同之处? (都是钢造的,用途一样;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 (2

2、) 一根订书针和一锭订书针比拟有何一样之处?不同之处? (都是一样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 (3) 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一样之处和不同之外? (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全部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外形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外形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 1.质量的概念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质量的单位 (1) 讲解: 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 1t=1000kg 1

3、kg=1000g 1g=1000mg 补充:生活中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及小资料的讲解。 一只苹果的质量 、你身体的质量 、 一袋便利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2 一、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熟悉杠杆,能画出杠杆的五要素。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洁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杠杆,进一步熟悉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突破首先熟悉杠杆,能抽象出

4、杠杆的定义,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制造一种探究气氛,通过用杆秤称物体,提出猜测,激发兴趣。 三、教学方法 观看法、试验法、争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人们在生活中、劳动中常常使用各种机械,同学们想一想你使用过哪些机械?或你看到别人使用过哪些机械? 同学们想起许多人们常用的机械,这说明同学们平常很留意观看。在同学们说出的机械中有的比拟简单,有的比拟简洁。例如:镊子、钳子、锤子、剪刀、瓶盖起子等都属于简洁机械,播种机、缝纫机等是简单机械。简单机械也是由简洁机械组合而成的。这一章我们学习几种简洁机械。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上放着钳子、锤子、瓶盖起子分别试着用一用,看会有什么

5、发觉? (各小组同学分别进展操作,有的用钳子剪断铁丝,有的用锤子起木板上的钉子,有的用瓶盖起子起瓶盖,有三个小组用钳子分别把铁丝弯成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约2分钟后安静下来。)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弹力; (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4) 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初步分析概括力量以及实际动手操作力量。 2、过程与方法 经受试验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

6、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弹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跳水,蹦床,蹦极,射箭 学生观看试验,对弹力有了初步熟悉。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试验: (1)钢尺压弯反弹; (2)拉伸或压缩弹簧。 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动身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测力计及其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做试验。 学生试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肯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投影仪展现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看,介绍弹簧测力计构造: (1)最大刻度的意义; (2

7、)最小刻度的概念; (3)零刻度的调整。 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构造。 投影仪展现各种弹簧测力计。 教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留意事项: (1)如何调零; (2)测量范围; (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全都,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教师引导学生做试验,并对学生进展指导,订正。 学生试验: 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展比拟。 三、试验探究 教师用多媒体展现拔河,牛拉车等图片; 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 学生观看录像,思索。 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试验并填空。 学生做书上试验,补全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展分析。

8、 学生分析争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确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多媒体展现,教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把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试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肯定了解。 五、课堂作业 课后进展空间中的练习 实践活动 课后“进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反应 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在参加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自己动手操作的力量,使之在观看中思索、学习。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4 教学目

9、的、任务要求: 1、学问与技能: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根本构造. 2、过程与方法: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 教学 重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 镜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与预习: 1、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2、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矫正? 3、眼镜的度数如何计 算? 放大镜可以使我们看到较小的物体,但是太小的物体像细胞,用放大镜却不能看到。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为了看清远处的物 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二、探究新知: (一)显微镜 1、作用:用来观看微小物体

10、或物体微小局部。 2、根本构造: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每组凸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被观看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 镜。 3、原理:先用一个接近物体的 凸透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另一个接近眼睛的凸透镜把这个 实像再一次放大,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 离物体近的这个透镜叫物镜,其焦距较短;离眼睛近的这个透镜叫目镜,其焦距比物镜稍大。两镜间的距离可以调整。 4、使用显微镜的留意事项(结合所学的生物学学问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和宽的倍数 物镜、目镜的焦距越短,放大率越高。 (二)望远镜 1、作用:利用望

11、远镜能看清远处的(大)物体。 2.根本构造: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物镜的其次焦点与目镜的第一焦点重合。 3、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四周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4、视觉效果: (1)由于“视角”增大,对物体的观看更加清楚。 (2)望远镜的直径比我们的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光明。 5.其它望远镜: (1)伽利略望远镜,用凸透镜作物镜, 用凹透镜作目镜。 (2)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当堂检测; 1、显微镜的镜筒由 镜和 镜组成。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放大

12、的 像,是由于物体经过了凸透镜 次的放大作用。 2、使用显微镜时,被观看的物体经过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原理相 同,说明白被观看物 体应放在物镜的_之间,成_像;其次次放 大与_原理一样,成_像。 3、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原理一样,成_像;目镜的作用和_原理一样,成_像。 初中物理的教案参考5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稳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洁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

13、条。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问:请你说出串联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特点。(答略) 问:请解答课本本章习题中的第1题。 答:从课本第七章第一节末所列的数据表可以知道,在长短、粗细相等条件下,镍铬合金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依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铜导线和镍铬合金中的电流一样大;依据欧姆定律得U=IR,可得出镍铬合金导线两端的电压大于铜导线两端的电压。 问:请解本章习题中的第6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做,然后教师讲评。在讲评中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根底上画好电路图,按标准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课 (1)请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所提出的问题,由此提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五节 电阻的并联 (2)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