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936670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doc(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哲学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哲学理论的能力和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第五章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第六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社会发展的过程和动力和真理和价值是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重点进行讲授。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的哲学专业学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学时数:54课时。教学时数:课堂讲授52学时,讨论2学时。 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2、论 ( 4课时 )教学目标要求:了解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和伟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性,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向学生介绍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哲学基本问题在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和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意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4学时第 一 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 1.5学时 )一、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出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以及人

3、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个突出的方面。其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现实世界是由思维或精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自在存在着的?世界的本质和基础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这些问题在哲学史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它研究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质问题。对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是一切哲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它规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以及解决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因此。恩格斯把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的唯标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即

4、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亦即世界可否为人所认识、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这在哲学史上属于认识论范围,它所涉及的是认识的本质、认识的可能性及其实现等问题。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哲学家或从唯物主义立场,或从绝对唯心主义立场,各自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但也有一些哲学家否认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哲学史上把他们称为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哲学基本问题的本体论意义的方面和认识论意义的方面是互相联系。三、哲学形态的历史演变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虽然各有自己的发展脉络,但都普遍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哲学形态。唯心主义有许多流派,但归结起来不外两种基本形态

5、: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因而是第二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则把个人心灵、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认为世界上的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因而是第二性的。唯物主义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发展阶段,表现为三个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欧洲的古希腊、罗马奴隶制时期、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唯物主义大体都可归入这一类);以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和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哲学为代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现

6、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 二 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1.5学时 )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哲学思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的这次哲学革命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史时代。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已经进入了较高的发展阶段。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使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日益加深。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了成熟的无产阶级。欧洲无产阶级已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形成为

7、一支独立的自觉反对资本主义的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也是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的结果。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自然科学已经从分门别类“搜集材料的科学”逐步转变为“整理材料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就以实践为中心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进行了彻底清算和批判,同时也精辟而扼要地阐述了自己的某些基本哲

8、学思想。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存世界的根本点在于,从物质实践出发去把握现存世界,把物质生产活动所引起的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作为现存世界的基础。所以,现存世界的整体化就是通过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对现存世界的诸关系、结构的规范实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始终是现存世界的深层结构,它从根本上决定着社会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关系。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旧唯物主义传统,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以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创立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相唯物主义历史观相统一的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

9、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但是,旧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它虽然坚信世界的物质性,但对物质世界作了机械的理解,看不到物质世界由内在矛盾引起的发展变化和辩证运动,其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同时,旧唯物主义又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割裂了自然和历史的辩证关系,把自然和历史的对立绝对化而看不到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它仅仅在自然观领域才是唯物主义的,当它触及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意见支配世界”的二律背反的困惑中,最终在社会历史观上重归唯心主义。以科学实践观为根本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理论内容上与旧唯物主义也有显著的不同,即它既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

10、高度统的辩证唯物主义,又是自然观与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其思想核心的统一体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各自分离的两种不同的“主义”,它只是同旧唯物主义相比较而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展现的两个“新”的方面、两个主要特征,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不同的侧面和称谓,是“新唯物主义”的辩证性和彻底性的标志。四、批判、开放和不断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批判的、开放的和发展的学说。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批判,是破旧立新,是以新质代替旧质,是实践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事物、现实,而且对自己的学说也是采取批判的、革命的态

11、度的。它从来不把自己的学说看作最终完成的真理体系,而是看作发展的创造性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开放性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分不开的。第 三 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 1学时 )一、现时代的思想智慧第一,反思功能。第二,概括功能。第三,批判功能。第四,预测功能。二、人生的根本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为人们处理自己间外部自然界的关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提供正确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前提,而且为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活动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明确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理想和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以及如何评价人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科学标准。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12、主义的哲学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就是化为指导思想并体现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科学路线,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构成败。实事求是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一致。复习思考题:1、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与联系。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3、马克思哲学的特征。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讲授物质、运动概念的含义及其在哲学中的意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坚持按照客观

13、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教学重点和难点:物质概念及其意义。运动概念和相对静止的关系。教学方式:课堂讲授6学时。第 一 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 1.5学时 )一、物质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特别是原子中有电子等更小的颗粒、电子的质量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某种元素会转化为另一种元素的新发现,制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他在批判“原子非物质化”、“物质消失了”的错误观点时,给“物质”下了科学的经典性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

14、、反映。”这个物质定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第,列宁的物质定义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是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的锐利武器。第二,它指出物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人的认识可以反映客观实在,从而彻底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为人们探索宇宙的奥秘指明了方向。第三、它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性”是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二、运动、时间和空间“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运动同物质一样,具有最大的广

15、泛性和普遍性。 宇宙间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也不存在没有运动的物质,无运动购物质或无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设想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在肯定运动绝对性的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物质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形式。运动的物质又以时间和空间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要深入把握物质的运动或运动的物质,就要把握时间和空间范畴。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离开物质在空间的运动,它就成为无法度量、神秘莫测的东西;另一方面,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和空司,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也是不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表明它们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同物质运动一样,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第 二 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 1.5学时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人类社会固然同自然界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却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