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001].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925211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0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劳动经济学[0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劳动经济学[0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劳动经济学[00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劳动经济学[00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0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001].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2010年10月)题型:单选20题*1分=20分,多选10题*2分=20分,名词3题*3分=9分,简答5题*7分=35分,论述2题*8分=16分第一章 劳动力需求1、(名)劳动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人口,它是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其平均素质的乘积。2、(多)劳动力资源还可分为潜在的劳动力资源和现实的劳动力资源。3、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4、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表现为: 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5、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6、(多)劳动力

2、需求的基本假设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组织目标的假设、市场环境的假设、劳动力是否同质的假设。7、(名)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时,最初劳动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量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8、(单)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9、(简)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答: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阶段。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继续增加阶段。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10、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可以相互替代而产量不变,劳动投

3、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11、(单)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也等于两个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12、(单)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替代率=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劳动的边际生产力=MPK/MPL13、(简)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哪些影响效应?答: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14、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表示公式:E=L/W(E工资弹性;L劳动力;W工资)E=L%/W%15、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为正

4、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那么这两类劳动力称为总替代;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为负值,表示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减少,那么这两类劳动力称为总互补。16、(简)简述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四大法则的内容。答:法则表明,当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在生产函数上,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可替代性越大;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17、技术进步可以分成三类:希克斯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密集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18、技术进步在各种各样的经济变量中对劳动

5、力需求量如何发挥影响,取决于:在生产等量产品时,劳动与资本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节约;通过下调产品价格,以及企业利润、劳动者收入的变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产品需求。19、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在:一是使企业能以较少的劳动投入生产既定的产品产量、减少劳动需求量;二是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体格下降,产品销量上升,产出规模扩大,从而使劳动力需求量增加。20、(单)在分析公共部门的劳动力需求之前,首先抽象掉技术条件的影响;其次假设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的价格是既定的,社会可利用资源是既定的。那么,两类公共部门的共同点在于不论是在服务最大化目标下还是在财政最大化目标下,公共部门的劳动力需求均受纳税人的负

6、担或称群众的承受能力制约。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1、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家庭)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2、(多)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包括以下两个含义:劳动力供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2)劳动力供给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或称为实际就业人数。3、(多、论)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答:(一)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二)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 (三)工资水平 (四)个人非劳动收入 (五)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六)社会保障制度 (七)宏观经济状况 (八)其他因素4、2000年中国的劳动力参与率为84.9%,其中男性为85.6

7、%,女性为80.0%。同年全世界总计劳动力参与率为73.3%,其中男性为85.5%,女性为60.7%。中国的男性劳动力参与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女性则高出近20个百分点。5、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与悲观性劳动力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体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 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

8、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因些,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6、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7、 SS S/S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ES= - 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W W/W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W8、一般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类:(一)供给无弹性,即ES=0 (二)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三)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四)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密集型)(五)供给缺乏弹性,即即ES1(技术密集型)9、如何区分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劳动力供给量

9、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变动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同一条劳动力供给曲线上的移动。 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是指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由其他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劳动力供给的变动表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 (P72,图2-10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P72,图2-11劳动力供给的变动)结论:工资率增加,劳动量也增加10、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边际效用=总效用的改变量 / 商品消费量的改变量11、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如果社会上只

10、存在两种商品,消费者的均衡条件就是:MU1 = MU2 = MU1 和 MU2 顺次代表第1种商品和第2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P1 P2 代表货币的不变的边际效用若消费者购买n种商品,则消费者的均衡条件就是:MU1 = MU2 = MU3 = 。= MUn =P1 P2 P3 Pn1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在同一平面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表示曲线上所有点之间的效用相同,不同的无差异曲线效用不同。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高,即选择顺序在前;反之,则效用低,选择顺序在后。(2)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3)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值、凸向原点的曲线。(

11、4)主体的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同,即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劳动收入替代余暇的比率。13、 收入的边际效用 y (y为收入变动量)MRS=- = - (MRS为边际替代率) 余暇的边际效用 h (h为余暇时间变动量)14、收入效应,个人获得与其本人劳动力供给时间量无关的非劳动收入y,如何实现新的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必定提高。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使余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15、替代效应,另一个可以改变的限制条件是余暇替代劳动收入的比率,即工资率。通常情况下,当可支配的时间不变、工资率变化时

12、,个人的劳动收入必然随之变化,由此引起个人收入约束线的相应改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提高,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余暇减少。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率提高,意味着劳动时间的价值在提高,劳动时间不足,必然导致丧失较多的收入。工资率提高,意味着余暇的机会成本提高了,消费余暇的代价变的更加昂贵。 (P87,图2-19纯收入效应) (P89,图2-20替代效应)16、工资率的提高不仅使个人的收入得到增加,余暇和劳动时间的效用也同时发生相应的变化。工资率的变化同时带来两种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工资率的变化对劳动供给决策主体的最终影响完全取决于两种效应的相互关系。17、工资率提高对主体劳动供给决策的

13、最终影响是增加劳动供给时间,减少余暇。18、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家庭劳动力供给 (P91,图2-22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P92,图2-23家庭的无差异曲线与最低工资率)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1、静态均衡的形成(曲线图,P104,图3-1) 2、劳动力供求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一)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下降),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增加),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少。(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增加),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下降),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P106,图3-2劳动力供给的变化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