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要坐十年冷.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898261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凳要坐十年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板凳要坐十年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板凳要坐十年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板凳要坐十年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凳要坐十年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听茅海建教授辛亥革命百年反思讲座有感2011年1月21日,作为周靖、汪德武历史教师培训基地的学员列席了在东昌中学举行的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11年会,分享了来自几个区县教研员和专家教师的经验介绍,特别是聆听了华师大茅海建教授辛亥革命百年反思的精彩演讲,获益非浅,给人启迪。最早听说茅海建教授大名是因为天朝的崩溃这本著作,第一个站出来质疑“琦善果真卖过国吗?”的正是他。我本人是属于80年代的大学生,那个时代不论中学历史教学还是大学历史教学,许多观点还非常保守,带有不少“文革”遗风。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对曾国藩、李鸿章这些洋务先杰的历史

2、评价,都打上了“左”的深深烙印。于我辈对于历史学习和研究的态度均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自阅读了茅先生的天朝的崩溃这部著作后,感觉到作为历史研究者身上的使命感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的本真,以推动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茅教授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百年辛亥到来之际,又一次为我们提出了“辛亥革命是必然发生的吗?”的命题,并运用丰富而可靠的历史史料,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商业资本兴盛、全国市场酝酿、劳动力流动;官场腐败,皇帝失去神圣性;各派系斗争激烈,官员无责任感;慈禧、光绪去世,载沣无政治经验;中央财政困难,军事、教育改革权力下放地方等多方面多角度条分缕析地破解了这一命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另一个“辛亥革命”。

3、从天朝的崩溃到这次精彩的报告,除了内容的吸引力令人新奇之外,留给我最大的思考是茅教授何以能得出如此严密合缝的结论呢,而一改了传统的说法?由此我想到了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一句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茅教授的论断是他能安心于“坐十年冷板凳”得来的。首先是建立在占有充分史料基础上“论从史出”。茅教授被誉为“近代史学界,看档案看得最多的人”,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几乎成了他的第二个家,难怪乎他的治学被史学界称为“南桑北茅西南罗”。他的另一部作品戊戌变法史事考,他花了整7年时间研究、收集资料写成。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一定要借助历史原始资料去研读,一切要“史实重建”为原

4、则,要做大量基础性工作。为了收集本书和研究戊戌变法,作者经常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看原件,还去日本东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大量档案材料的披露,包括收藏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东京的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台北的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故宫博物馆文献处。重大史实的精心考证与重要场景的细密描述: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中下层官员与民众对变法的建策;张之洞调京主持朝政与机会错失;光绪皇帝的对外观念;日本政府的观察与反应。旧说的认知、补证与修正,新说的展开、论证与建立,作者集五年半的全部精力于此。这是一般人所难以做到的。其次要敢于质疑,不人云亦云。能质疑,才有学问,能质疑

5、,才有创造性。比如:对于琦善这个历史人物,多少年来作为卖国贼已经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但茅教授从一个有正义、有良知和负责任的学者出发,经过对大量史料的精心爬疏,理性地得出了琦善并未卖过国的结论,并特别强调的是并不是为琦善翻案!如果没有质疑的精神,就可能不会有引起史学界争鸣的反响。质疑应该是我们教给学生和我们本身都应该具有的品质之一。作为教师鼓励学生提问,无论对什么都可以质疑,至于质疑的对错无所谓。一个人连问题都提不出来,何来的创意呢?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只重灌输,让人接受成说,不能质疑。学校应该让学生变成野狗,学生自己找食吃,在找的过程中,自然学会了辨析,才会形成自己的

6、观点,学会自己决断。第三:善于对浩如烟海的史料进行爬梳剔抉,通过分条析理自然地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许多大家、知名学者专家做学问的过程中,我们无不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善于对史料进行梳理,并“慧眼识珠”,得出需要的东西来。比如:茅教授对四川保路运动的深层次分析,就是“识珠”的表现。他分析问题角度独到,运用史料丰富、纯熟,启发很大。第四:具有人文反思精神。茅教授说: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他天朝的崩溃这本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鸦片战争的真意义,就是用火与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之潮流。我们在历史中看的最少的是,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究竟犯了哪些错误,尽管历史已经明白无误地说明,我们犯过错误。历史学家生来俱有的无可排遣的民族情结,不应当演化为历史研究中对本民族的袒护。一个民族对自己历史的自我批判,正是它避免重蹈历史覆辙的坚实保证。”这不正道出了作为一位真正而严谨的学者的治学态度吗,而这不正是作为知识分子所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吗。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从茅先生的治学之中,可参悟到其中的真谛!耐得住寂寞,需要很大的定力,才能得“一得”之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