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891988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学常规( 2017 年讨论稿)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常规。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一、管理机构职责学校要建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教学工作全面负责。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应安排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对学校教学工作具体负责。1. 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应设立教务处和教科室,根据需要可设立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片完小、村小及教学点的教学工作由其上一级学校统一管理

2、。2. 教务管理职责。学校教务处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管理机构,设主任一人,具体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教务处可设副主任或教务员若干人,具体负责落实日常教学管理工作。3. 教研管理职责。学校教科室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指导机构,设主任一人,负责学校教学研究指导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教科室可设副主任或教研员若干人,具体负责教学研究指导的实施工作。二、教务工作管理4. 课程设置管理。严格执行部颁和省颁课程方案(计划) ,开齐开足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在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要创造条件开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开好学科课程的同时,要注意开好活动课程;在开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要开好选修课程。面对

3、社会发展新形势,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文件要求,以课堂教学或专题讲座等形式,规范开展安全、班团队会、信息技术、书法、国防、法制、廉政、生命健康教育等临时课程,所用教学时间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时。5. 作息时间管理。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在校上课和课外自习时间的规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含课间休息、课外活动和晚自习)小学生不宜超过6 小时,中学生不宜超过7 小时。住校生每天晚自习时间小学、初中不得超过2 课时,高中不超过3 小时,走读生原则上不安排晚自习。严格实施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集体体育锻炼制度,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操、眼保健操,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确保学生在校

4、园内除正常体育课活动外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切实保证小学生每日有10 小时、初中学生9 小时、高中生8 小时睡眠时间。6. 教学计划管理。学校于每学年初制定教务工作和教研工作计划。学科任课教师每学期开学初必须制定学科教学规划,内容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方法措施及教学时间分配等内容。学校在开学两周内要组织对相关计划和规划进行检查审核。7. 教学过程管理。教务处要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等教学环节进行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录,及时反馈意见,每学期不少于2 次。8. 教学终结管理。每学期结束时,教务处和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在搞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

5、料并推介宣传。9. 教学档案管理。学校应有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及档案保管场所。相关管理人员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包括工作手册、各类表格、教学计划、工作总结、分析报告、检查记录、成绩统计、业务记载、学籍资料、学生成长档案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电子档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三、教学研究管理10. 听课观摩。每学期校长、分管副校长听课不少于15 节,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及其他教学管理人员听课不少于20 节,一般教师听课不少于10 节。听课应有听课记录本并如实记录。网络环境听课观摩,需有电子听课记录(学校应选择合乎听课、记录以及统计管理功能的观课平台)。11. 集体备课

6、。乡镇中心完小及以上学校要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每学科(按年级)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可集中时间在学校指定备课地点组织开展,也可利用互联网备课平台在规定时间段分散完成,参与人员可为本校教师也可以跨校组织。活动必须有详实记录。12. 教研活动。教科室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教研活动。每学年根据学校实际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和公开课、优质课评比活动,举办专题讲座、撰写教学论文以及利用互联网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 1 次以上,举行全校性教学研讨活动2 次以上。四、教学评价管理13. 教学质量检测。凡是按照课程方案(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质量检测(

7、考试或考查)。考试科目每学期可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质量检测。学校要对各年级教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14. 教师教学评价。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教师教学评价方案,综合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业绩、教研成果等,对其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15. 学生学业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标准,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各门课程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成绩、兴趣特长等因素,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16. 教学奖励制度。学校应建立“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显著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

8、奖励。教师教学常规五、教学准备17. 遵循国家课程标准。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确定本学科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教学目标,制定每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要求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缺课、调课和停课,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安排集体补课或上新课。18.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要根据课程管理和课程设置要求,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教材内容的再创造。19.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了解所教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想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

9、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20. 教法合理有效。根据课标要求、认知规律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以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21. 过程设计缜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注意课堂操作的方式和步骤,对情景、例题、基本训练题、演示实验、教具使用、提问内容、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都要周密思考,注意层次、 密度、难度,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形成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手段与方法,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22. 备课文案详实。备课必须形成教学设计文案,可以是纸质稿也可是电子稿,内容包括课时规划(按学期)、学情分析(每单元

10、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资源(如课件、教学软件、影视资料等等),板书设计,练习反馈,作业布置,教学后记(反思)等。可在具备有教学资源、备课功能和备课情况统计管理的网络平台上实行电子备课,提升教学设计的信息化水平。23. 实验教学规范。中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必须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次数每科每学期不少于3 次。在学期开学前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 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实验教学。六、课堂教学24. 教学目的明确。教师要紧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明确重点、 难点、疑点

11、、关键点,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杜绝课堂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25. 教学内容正确。合理使用教学资源,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内容丰富,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析疑点,难度、密度、深度和容量适当。26. 教学方法科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关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要通过教案或导学案的使用,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处理好导与练的关系,做到导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

12、实效。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7. 教学行为规范。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表率作用,做到精神饱满,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实验操作正确熟练。要严格按学校课表上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不得擅自推销教辅资料,准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仪式;上课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28. 课堂落实实验。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目的、要求,以及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实验以2 人一组为宜,有条件的学校安排单人实验操作。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