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五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863512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抢救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抢救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五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抢救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为了我院临床用血安全,根据有关规定和市中心血站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输血的日常管理设在检验科。二、检验科要指定专人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容如下:(一)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二)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三)血液品种;(四)采血日期及时间;(五)有效期及时间;(六)血袋编码(或条形码);(七)储存条件。三、检验质量报告单与登记本,须正楷填写清楚,不可字迹潦草或涂改。血型鉴定结果在报告单上写明型别外,还应在登记本(或同时在报告单)内的血型栏旁加注“+”“-”符号表示对抗a抗b标准血清凝集状况。四、接到配血单后应及时主动与临床医师联

2、系,以确定配血数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随要血随到中心血站取血。每次配血试验操作人员必须“一班到底”完成任务,不得中途交接班。五、试验结束以后,应保存病人和献血员的剩余血液标本,从输血结束起算_小时无意外事故发生方可弃走。六、取血者须是需血科室正式工作人员,应持血型、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领血。取血者与发血者应当共同查对病员姓名、科别、床号、血袋号、采血有效日期,血袋无破损,无瓶鉴污损不清,血型无误,交配结果以及血量质量等全部符合。无溶血、无凝块、无污染后再由取血者签收,并写明取血时间等。七、健全差错登记,发生问题及时寻找原因,遇有严重问题立即报告医务科处理。八、血型鉴定(一)血型鉴定用的标准血

3、清:1、标准血清的凝集效价应符合规定。必须是经灭活,无菌的,有明显标鉴,易于区别的,效价应为抗a1:128抗b1:64,冷凝集效价1:4者。2、标准血清凝集素的亲和力。应在_秒内出现凝集,_分钟时凝集块不小于_立方毫米。3、每批购入标准血清后须用abo各型红细胞悬液测试符合质量,方可使用,并随时注意其失效期限。4、标准血清取用后,应立即存放冰箱中备用,随时注意防潮,避免污染与标签脱落。注:以上1、_条实验室无法检测,但定购标准血清必须从正规途经购买,买回后必须按3、_条严格执行。(二)实验室操作1、所用试管,吸管等必须干燥呈中性。2、红细胞悬液浓度应为_;3、试验时间与离心速度须适当,试管法:

4、离心速度1000转/min,玻片法:放置时间不小于_分,不超过_min,夏季水分易蒸发,应将玻片放入置有湿棉花或纱布的平皿内并加盖,放置时间如上。4、试验温度。一般在室温(18-22)中进行。如有疑问时,应放置于_度水浴中_min,离心后观察结果。5、不论试管或玻片法除肉眼检查结果外,必须再用镜子细分复查。十、配血试验(一)配血方法选择1、无输血反应史者及无输血史者可用盐水配血法。2、反复输血,有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病者应到血站做配血试验。3、大量输血时(献血员_人以上),除按规定病员与献血者作交叉配血以外,各献血员之间也应交叉配血。每次输血前,输血单上必须注明有无输血史,及输入量,输血反应

5、情况。临床科室用血管理制度为了我院临床科室用血安全,根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各临床科室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二、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压伿低于_的属输血适应症。患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由相关临床科室主任核准签字后报检验科(血库)。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_毫升时,需经检验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三、经主治医师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映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原患双方共同鉴署用血支援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四、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

6、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和珍断,采集血样。五、由医护人员或专管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检验科(血库),双方进行项核对。六、临床科室应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领血时要认真核查有关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用。七、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八、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九、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

7、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好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十、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十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液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十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8、:核对受血申请单、血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液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经_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十三、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血库)保存。(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十四、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血库)至少保存一天。第五篇。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为

9、了我院临床用血安全,根据有关规定和市中心血站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输血的日常管理设在检验科。二、检验科要指定专人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容如下:(一)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二)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三)血液品种;(四)采血日期及时间;(五)有效期及时间;(六)血袋编码(或条形码);(七)储存条件。三、检验质量报告单与登记本,须正楷填写清楚,不可字迹潦草或涂改。血型鉴定结果在报告单上写明型别外,还应在登记本(或同时在报告单)内的血型栏旁加注+-符号表示对抗a抗b标准血清凝集状况。四、接到配血单后应及时主动与临床医师联系,以确定配血数量,尽量减少不

10、必要的浪费,随要血随到中心血站取血。每次配血试验操作人员必须一班到底完成任务,不得中途交接班。五、试验结束以后,应保存病人和献血员的剩余血液标本,从输血结束起算_小时无意外事故发生方可弃走。六、取血者须是需血科室正式工作人员,应持血型、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领血。取血者与发血者应当共同查对病员姓名、科别、床号、血袋号、采血有效日期,血袋无破损,无瓶鉴污损不清,血型无误,交配结果以及血量质量等全部符合。无溶血、无凝块、无污染后再由取血者签收,并写明取血时间等。七、健全差错登记,发生问题及时寻找原因,遇有严重问题立即报告医务科处理。八、血型鉴定(一)血型鉴定用的标准血清:1、标准血清的凝集效价应符合规

11、定。抢救用血管理制度范文(二)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1.输血申请1.1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交血库备血,电话、口头备血无效,输血必须符合输血适应症。1.2凡可能或需要输血的病人,必须提前做好血型鉴定、血常规、alt、抗体筛查和乙肝三系、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规定项目的血液化验后,方可申请输血。急危、抢救病人应先开验血医嘱,后开输血医嘱。1.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

12、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写明“我已经了解输血的风险及并发症,同意接受输血治疗”并签名,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1.4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总值班或主管领导同意,并把请示汇报的具体情况记录在病历中。1.5部分血液制品执行预约制度,如rh阴性血液、血小板等,必须提前24h与血库联系,以便血库能与血站及早预约。1.6血库人员接到临床用血申请单,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及时做好血液的预约或储血工作,确保按期发血,储备中如不能满足临床及时与申请医师联系,共同协商解决。1.7血库应严格核查相关手续,对合格者给予用血,不合格者退回;临床领取用血时,务必认真查对,一

13、经出库原则上不能退回。2.输血会诊与审核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以上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3.输血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4.输血不良反应管理4.1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

14、龄调整输注速度,并全程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后_分钟),对于无自主意识的患者、婴儿、无家属伴随的儿童,更应重点严密地观察其生命体征。4.2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为。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做好记录、及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血库;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血库。5、积极推行节约用血的新型医疗技术,积极推行成分输血,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工作,提高合理用血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临床合理用血评估及用血效果评价制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

15、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施行,本院制订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的一些措施,把降低输血总量,提高成分输血比例作为医院的目标,根据国家卫生部制订医疗用血评价制度,将对患者在临床治疗时,是否有必要使用大量的血液和血液成份制品正确应用进行用血评估,对是否有必要用血以及用血能起多大的作用进行评估和评价。一、符合用血的条件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4、严重烧伤病人。二、成份血的适应病症1、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ml-1200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性失血患者。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4、洗涤红细胞。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5、白(粒)细胞。白(粒)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