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疗法.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860925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本主义疗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本主义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本主义疗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本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 ( Humanistic Therepy) 是成立在哲学基础之上,经过为求助者创立无条件支持与激励的气氛使患者能够深入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而且回归本我,患者经过改进“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发散挥积极向上的、自我必然地、无量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更正自己的心理问题。该疗法的开创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罗 杰斯与马斯洛。他们认为治疗不应不过着眼于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解决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该疗法的实质就是帮助患者去掉那些用于应付生活的面具,从而恢复真实的自我。人本主义心理学流行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2、的美国。开创人是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 1908 1970 ) ,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杰斯、罗洛梅、布格塔尔。他们既反对行为主义单纯研究外显行为,把有人性的人类降低到了动物和计算机的水平,也反对古典精神解析那种探蕴的研究,自称为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立力和心理学“第三阵营” 。主张心理学必定说明人的实质特色,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立力和自我实现。这种门派对心理治疗、授课改革、管理训练等有应用价值。图册集锦 / 花絮视频1 简介人本主义于 20 世纪 50 60 年代在美国流行, 7080 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天性,又责怪

3、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察看正常人心理,所以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人本学派重申人的尊严、价值、创立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天性的自我实现概括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实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定从人的天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1908 1970)和罗杰斯( 19021987)。马斯洛的主要见解: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差异,提出人的需若是分层次发展的;他依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样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先级的需若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觉要

4、优先满足的需要。罗杰斯的主要见解: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 ,并提议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大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12 起源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有好多方面,但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欧洲影响广泛的存在主义哲学,一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和亚拉伯罕马斯洛的研究。很多治疗师如罗杰斯、马斯洛等,都认为精神解析学派过于重申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研究,所以决意创立一个崭新的心理学取向,藉以重申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

5、价值。同时又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重申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存在主义哲学的问世已有几百年,尽管它艰深难懂,特别是没有共同认可的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定义,但它提出了好多问题,比方人存在的意义、自由意志的作用和人的唯一性等,此后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理论马斯洛提出的需要阶段和自我实现等理论。罗杰斯提出的个人中心治疗和同理心等治疗理论。 Rogers 的在人本主义的治疗中特别重视治疗师必定要有三个成分:诚挚一致、无条件正向关怀与同理心。3 创立者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倡导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权益的领导人。1926 年入康乃尔大学, 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出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 1934 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留校任教。 1935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 1937 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 1951 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 年辞职, 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谈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色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

7、会主席( 1967),是 << 人本主义心理学 >> 和<<超个人心理学 >> 两个杂志的首任编写。主要著作有:动机与人格 ( 1954)、存在心理学研究( 1962)、<< 宗教 价值观和巅峰体验 =价值观和巅峰体验>> (1964)、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的境地( 1970)等。4 理论系统需要层次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样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地或程度。1生理需要(physiologica

8、l need)生计所必定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品,水和睡眠和性的需要。2安全需要(safety need)包括一个安全和可展望的环境,它相对地能够免除生理和心理的忧愁。3爱与归属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包括被别人采用、珍爱、关注、激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集体等。4敬爱需要(esteem need)包括敬爱别人和自我敬爱两个方面。5. 认知的需要6. 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 )包括实现自己潜能。在心理学上,需要层次论是讲解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讲解动机的重要理论。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理

9、论的核心。他认为能够将其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 ,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禀性” ,定义为“更充足的认识、认可了人的内在天性” ,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一致、整合或共同动作的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马斯洛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抽样检查,并对历史上和当时依旧健在的出名人物,如斯宾诺莎、贝多芬、歌德、爱因斯坦、林肯、杰弗逊、罗斯福等人进行个案研究,概括出了自我实现的人所共同拥有的人格特色。1对现实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适意的关系2对自我、别人和自然的接受3行为的自然显露4以问题为中心5超然的独立性:离辟独居的需要6自主性:对文化与环

10、境的独立性;意志;积极的行动者7体验的时常常新8社会感情9自我 者的人 关系10民主的性格 构11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 12富饶真理的、好意的幽默感13 造力14 文化适 的 抗巅峰体 巅峰体 是自我 的短 刻,只有在生活中 常 生巅峰体 ,才能 利地达到自我 。 斯洛在 述巅峰体 : “ 种体 是瞬 生的, 倒所有的敬畏情 ,也可能是 瞬即逝的极度 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痴如醉、 至极的感 。 ” 多人都声称自己在 种体 中忧如 了 极的真理、人生的意 和世界的神奇。人 忧如是 期的 苦努力和 斗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些美好的瞬 来自 情, 和异性的 合, 来自 美感 ,来自

11、造冲 和 造激情,来自意 重要的 悟和 ,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 孩子的慈 ,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 种巅峰体 可能 生于父亲母亲子女的天 感情之中,也可能在事 得成就或 正 而献身的 刻,也 在 自然、浪迹山川的那种“天人合一”的瞬间。5 教育思想马斯洛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前提。重申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追根究底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即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正确状态。在马斯洛看来,人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能,超越自我是人的最基本要求。环境拥有促使潜能得以实现的作用。但是,其实不是所有的环境条件都有助于潜能的实现, 只有在一种友好的气氛

12、下, 在一种诚挚、相信和理解的关系中,潜能才能像获得了充足阳光和水分的植物同样蓬勃而出。为了使儿童健康成长,应该充足相信他们和相信成长的自然过程,即但是多搅乱,不揠苗滋生或强迫其完成预期设计,不以专制的方式,而是以道家的方式让他们自然成长和帮助他们成长。马斯洛把完满的人性教育作为人本教育的基本内容。平时人在初级需要获得满足后即追求高级需要的满足。自我实现追求的内容是实现人的“内在价值” ,包括真理、美、奇特、独到、公正、严实、简洁、善、效率、爱、诚实、单纯、改进、次序、文雅、成长、干净、寂静、和同样。若是能实现这些价值,便能够达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马斯洛关于教育原则的思想大体可概括为五个方

13、面:1自我同一性原则教育应该使学生搜寻内在的同一性,减少或除掉学生内心的矛盾和精神上的分裂。而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即个人与社会和自然的一致。2启示性原则此原则主若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立性。不但要经过知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控制、逻辑思想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感情交流、优佳丽品的形成、自我的充足自由的表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3美育原则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4超越性原则对自我的超越,即超越自私,超越自我中心,从而达到忘我的境地。其他,还有对文化的超越,能够以某种超脱的和客观的态度对自己出身于其中的文化进行审查,就是要培养一种拥有责怪精神的人。5价值原则教育应使学生获得价值感,应该挖掘、 激发学生的内在价值,使受教育者获得生计的意义。6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见解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解析的第三大权益。主要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 (AbrahamMaslow) 和卡尔 ?罗杰斯 (Carl Rogers) 。其学习观与授课观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