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桥之美教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847974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桥之美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桥之美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桥之美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桥之美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桥之美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桥之美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桥之美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之美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2、 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3、 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文意,提高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阅读能力。2、 难点: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3、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一、 导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二、课文分析(一) 作家作品介绍 师:大家对吴冠中了解有多少呢? 吴冠中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现

2、代画家。曾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他的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故乡等;中国油画代表作有春雪狮子林长城等。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致力于油画民族化与国画现代化的不断探索、创新中,创作了大量的绘画艺术作品。已出版画集、文论集散文集七十余本。(二)快速阅读,感知形象 思考:1、文章说明对象是什么?用“这是一篇写 的课文”句式说话。 2、在作者眼中,桥之美在何处?(“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那么什么是绘画的形式美?(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

3、。) 师:下面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课文中划下以下词语:看大屏幕,这些字怎么读?(正音,释词,解答问题)(三)定向阅读,提取信息思考:1、作者怎样写桥之美的?(文章结构)(文章是总-分-总的结构)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那些例子?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乡间小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老师根据回答形成板书)(四)句段品读,体味语言(1)朗读4、5自然段。 师:下面我请两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可以看着大屏幕

4、,一边欣赏美丽的桥,一边听同学的朗诵。(2)分小组讨论:桥的美在何处?(选择自己喜欢的桥讨论)师:在第4、5自然段里,作者写了6种桥,那么在作者眼里,这些桥美在何处呢?接下来我们要分小组探究这个问题,也就是:这些桥的美的具体表现。现在我们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选择你们最喜欢的桥来进行探究。探究的时候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比如说,一个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的形式,也可以是四个人互问互答的形式,等等。好,现在开始探究。(3)明确:1、 乌镇苇丛中的石桥师: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特别的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突然

5、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师:“苇丛”会“做深呼吸”吗?会“透舒畅的气”吗?生:不会。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师:对。“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的身上而已。这表明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师:这样的桥令人神清气爽,大家再看看课文,苇丛石桥还美在哪里?师:拱桥强劲的大弧线或单桥单纯的直线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比,线与面的对照,打破了这里的单调与沉闷,使整个画面豁然开朗,从而表现了桥的形式美。师:同学们把这两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苇丛石桥给我们带来的豁然开朗,神清气爽的感受。2、 江南乡间的石桥师:作者将时间限定时间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

6、石桥,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强与弱的对比,轻与重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种种的对比,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对比,差距如此之大,仍能和谐统一,形成特殊的美感。师:大家觉得这句描写江南乡间石桥的话当中,哪些词用得很美?生:晓风残月,销魂。师:你们知道“销魂”这个词的含义吗?生:不知道。师:“销魂”出自江淹的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时而已矣”。意思是说人们在分别的时候非常悲伤、愁苦。那“晓风残月”是何意?生:是景物描写。师:对。这句话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又哪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首词听后,给人什么感受?生:悲伤、凄清。师

7、:对。“晓风残月”这凄清的景象烘托了别后悲伤的情状,文中为何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呢?生:就是说细柳和石桥所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景物来烘托,已令画家销魂。师:很好。看来江南细柳下的石桥的确很美。文中有没有其它桥吸引着你?4、 长桥卧龙师:这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文中说,“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史诗”是什么意思?生: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师:长桥有着几百上

8、千年的年龄,饱经沧桑,看着它,如同看着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故事,而其中不乏诗境之美,如同阅读一篇史诗,这是如何美的感受啊!5、 风雨廊桥师:风雨桥的桥面上盖成遮面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人们到此总要“驻足”,为什么人们总要驻足呢?生:因为景色很美。师:景色美在何处呢?生:桥外是飞瀑流泉,桥上是遮风的廊和亭,亭中有人悠闲自在地欣赏着景色;桥外是飞瀑流泉,惊险壮观。师:桥上的安闲与桥外的惊险形成鲜明的对比。老师不禁想到卞之琳的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的是飞瀑流泉,“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是因为你和桥已构成了一幅画。桥上、桥下各

9、是一道风景,别有情趣,大家一起读一遍,好不好?(学生齐读)6、清明上河图的桥师: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课文上说,桥在图上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生:高潮。师:对,高潮。我们可以看一下没有桥的地方,感觉怎样?生:很空。师:对,我们再看看桥的部分。它的确是画卷的高潮。他把桥上桥下,往返行人,两岸街头浓厚的生活情调浓缩在一起,起到了相联的作用,是不是呀?生:是。7、 庄稼地小桥师:想象一下,在一个幽静的夏日的夜晚,昆虫在鸣叫,在一条非常清幽的小河上出现一座清幽的小桥,一群顽童在戏水,把荡漾在河面上的圆月打破,顽童离去以后,圆月又恢复平静,桥下小河

10、里映着桥的倒影。桥与桥下的倒影给我们一种安静,清幽的感觉。这样的桥美不美呀?生:美!师:好,我们全班同学把这一段读一遍,感受一下桥给我们的安静,清幽的感觉。师:你想想,极目一片庄稼地,这时候已经感觉走到小径尽头了,这时突然出现一座桥,这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能不能用两句诗来表达?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师:好,我们来看看“又一村”的景象。“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这个桥会不会歌唱?生:不会。师:但是为什么作者说“静听桥之歌唱”呢?而且“寻找热闹”呢?师:作者认为桥与周围环

11、境形成的美感似乎使桥有了声音,有了生命,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8、 索桥师:索桥依偎在山与山之间,桥的险峻把桥的生命力显示出来。那么,是什么让索桥有生命力呢?生:是周围的环境。师:对。周围的环境起来一个什么作用?生:衬托作用。师:对。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四)深入理解课文最后一段,共同探讨其作用。师:我们发现桥之美语言优美,每座桥都让人赏心悦目,那么作者为何能把桥写得这么美呢?生:因为作者带着感情。师:对,那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呢?可以在文中寻找答案。生:带着“爱”

12、去写桥。文中说:“画家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我之爱桥。”师:很好。那么,作者爱的仅仅是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美么?生:(沉默)。师:有没有同学喜欢鹊桥?(教师出示鹊桥的图片)生:(部分)有。师:为何喜欢?生:(沉默片刻、害羞)有情人终成眷属。师:爱情是很美好的。这座桥美在于它是一座“爱之桥”。请同学们把文中写鹊桥的句子朗读一遍。生:(齐读)有人画鹊桥,喜鹊构成的桥不仅意义好,形式也自由,生动活泼。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师:大家知道文章结尾一句话是何意思么?生:(思考、沉默)。师:我们再把文章结尾一句朗读一遍。生:齐读。(仍然不解)师:老师来给大

13、家讲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一对兄弟生活在两个相邻的庄园里,他们的庄园之间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40年来他们一直生活得很和睦。可是有一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起小误会,这个小误会结果发展到让他们反目为仇的地步。弟弟命人用推土机在两个庄园之间开了一条渠,从此一条小溪隔断了两个庄园,也割断了两兄弟的情义。一天,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对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您的庄园需要修缮,我可以帮助您。”哥哥于是让木匠在小溪边修一座两米高的栅栏,因为他再也不想见到他弟弟了。木匠接受了工作,从早晨就开始忙碌。到了傍晚,哥哥来到小溪边,他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栅栏,而是一座小桥,一座

14、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它静静地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这时弟弟从桥的那头走过来,抱住哥哥说:“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这么美的一座桥”从此兄弟俩重归于好。哥哥为了感激木匠,让木匠留在庄园里,可是,木匠说:“对不起,我倒是很想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呢!”同学们,木匠造的这座桥美么?生:(全体)美!师:它美在何处?生:它是一座联系兄弟心灵的心灵之桥。师:很好。我们再来把文章结尾一句齐读一遍,看是否能体会到它的深意。生:齐读。师: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桥呢?生:以前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是老师从中调解,老师为我们架起一座友谊之桥。生:我和

15、我妈妈之间有很深的代沟,我爸爸经常劝慰我们,爸爸为我们架起了一座亲情之桥。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已深刻感悟到桥之美的内涵。如果说之前的桥是形式美,结构美,那么,这就是桥的什么美呢?生:内涵美。师:是的,如果说之前的是有形的桥之美,那么这就是无形的桥之美。(五)课堂小结 作者眼中的桥之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课件展示小结板书结构)(六)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题。2、思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三、板书设计桥 之 美吴冠中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芦苇石桥细柳拂桥长桥卧龙桥之美 风雨廊桥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虹桥 乡间小桥 索桥桥之美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对比学习,理解桥之美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2、 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