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843842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谈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简谈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简谈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简谈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简谈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谈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谈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谈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摘要: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忧国忧民的诗风严谨精湛的诗艺受到了历代学者的推崇。杜甫的许多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变歌物言情诗风为“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近世以来,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然而许多人总是把杜甫诗歌的议论化倾向当作是由于他没有达到理想的仕途而“偶发感慨”而已,这不免过于狭窄,也不符合其诗歌中议论化倾向的实际。鉴于此种情况,笔者运用儒家思想的概念来重新审视和研究杜诗当中的议论化倾向。使用“儒家思想的概念,不仅可以体现杜诗中议论化倾向的来源,还可以体现这种倾向

2、的特色和影响。关键词:杜甫诗歌 议论化倾向 仁政 王道绪论杜甫一生基本上是一个平民身份,他经常称自己是“杜陵布衣”,又自称是“少陵野老”,布衣也好,野老也好,自己不过是民间的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凡的百姓。杜甫的一生身居下位,是一位平民中的平民,但他却用诗歌“不遗余力”地倡导儒家的“仁政”和“王道”。儒家谴责贫富不均,认为贫富不均是社会最大的危害,而杜甫对于这种现象也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批判。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这一方面描写得最为惊心动魄的名句,以至于我们凡是听到这方面的事情首先要想到这两个句子。有人评价他说他以自己的诗歌展示了儒家所崇扬的一种人格典范,很显然,这种人格典范很大部分是用诗歌

3、积极议论时事来达成的。 就诗歌传统自身言,杜诗的议论化倾向,显然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这种以诗歌言时事的风格实际上是一种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其不仅在创作风格上影响了后来的皮日休、曹邺、杜苟鹤等人,更是奠定了宋代“江西诗派”的精神支柱。当然,杜诗的议论化倾向最大的影响还是在于爱国思想上,其忧国忧民的情感无不伴随着对时事的议论,或欣喜收复失地,或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天祥被俘后,在燕京狱中每天读杜诗,他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民族英雄的话,有力地证明了杜诗议论化倾向所促就的崇高的思想内容。一、杜甫诗歌议论化倾向的形成原因1. 杜甫诗歌议论化倾向和诗经小雅中怨刺

4、诗的渊源诗经小雅中怨刺诗的作者,没有大雅作者身份地位高,他们虽然也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在等级社会中却处于较低的甚或受压抑的地位。因此,小雅中的怨刺诗,不仅指斥社会政治黑暗,悲悼国运渐衰,忧国哀民,而且感叹自身遭遇。如正月中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联系到杜甫的身世和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其和小雅中怨刺诗作者是何其的相像。杜诗中掺杂议论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都表现了这种渊源。2.初唐四杰对杜甫诗歌议论化倾向的促就“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思想严肃,扩大题材,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

5、健骨气,而当时充斥诗坛的则是梁陈的靡靡之音。值得一提的是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们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议论于诗中,如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这样大胆的将议论置于诗中的创作手法在当时还是少见的,杜甫却看到了这种手法的意义。他的评诗作品戏为六绝句毫不隐瞒的表现了初唐四杰对其的影响。3.杜甫的儒家思想决定了其诗歌的议论化倾向杜甫的儒家思想表现为“仁政”、“王道”,在他的诗中表现了忧国忧民,揭露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希望封建统治者实施仁政,实现国盛民安的社会理想。而与其期望相反的则是:他所在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这种情境造就的理想和实际之间的巨

6、大反差必然导致杜甫要做“鸣士”,即如欧阳修所形容的“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的诗人。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这句诗鲜明的表现了杜诗的议论化倾向的决定因素是杜甫的儒家思想。二、议论化倾向在杜诗中的表现 “民”乃“国家之根本”,“仁政”、“王道”则是统治者能爱民悯农,坚持“民本”。杜甫的儒家思想不在于为国献身,也不在于维护忠孝伦理,而是在于“仁政”、“王道”的思想。杜甫前期诗中有很多斥责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同情百姓疾苦的诗篇。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统治者进行了鞭挞,对平民百姓充满了同情。而“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等诗句,则直接讽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安

7、史之乱以后,杜甫曾沦为胡虏,颠沛流离于各地,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三吏和三别在揭露战争的祸害之外,还隐晦的批评了当政者视百姓为争权夺利的工具的做法。杜甫是最多把人民写入诗歌的诗人,而写人民则离不开时事,“一牵扯到时事老杜则是免不了要议论几下的”。三、杜甫诗歌议论化倾向的特色和影响1.杜甫诗歌议论化倾向的特色A、蓄势待发杜甫诗歌中关于议论的诗篇皆是对有现实意义的时事议论,言之有物且议论诗句和诗歌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如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首联说明登楼环境,颔联则描绘

8、景色,而颈联作为全诗的中心议论天下时事,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从这首诗句可以看到杜甫的议论诗句在全诗中是蓄势待发的。B倾向鲜明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很大部分是因为其诗歌中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社会责任铁肩担道,这种诗品反映到议论诗歌中则表现为立场的倾向鲜明坚持“民本”。兵车行中的“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是对唐玄宗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指责就表现了这个特点。C点到即止诗之所以成为诗,不仅有其固定的形式,还在于其特定的表现手法和美学特色。杜甫的诗歌中有议论化倾向,但并不是泛议论化。他追求的是有感而发、点到即止。如戏为六绝句其五“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

9、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第一句说今人古人的诗赋皆有可观之处,清词丽句并不为过;第二句则倡导诗歌必须上攀屈原、宋玉,与之并驾齐驱,否则若仅追求词藻形式之美,就不免落入齐、梁委靡之后尘。2.杜甫诗歌议论化倾向的影响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早已是滥觞,此处自不必多言。但是谈及杜甫诗歌议论化倾向对后市的影响的人却不多。我们在白居易、元稹等的诗中很明显感受到了杜甫无言排律夹叙夹议的影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至于“江西诗派”之所以奉杜甫为“一祖”,也与这种议论化倾向带来的“善陈时事、忧国忧民”创作思想有关。结语杜甫的诗歌,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就连偶尔不得不发的议论都显得那么沉郁”。我们与其说杜甫诗歌有议论化倾向,倒不如说这种议论化倾向只是其儒家思想的表现手段更为贴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