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峻县水文资料.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833351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峻县水文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天峻县水文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天峻县水文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天峻县水文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天峻县水文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峻县水文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峻县水文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峻县水文资料本篇文章来源于:qinghai2011061042.html一、水系概况天峻县位于青海湖西侧,属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管辖,处海西州东北角。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6499942,北纬36543912之间。东部、东北部与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祁连县毗邻;东南部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接壤;南部、西部靠乌兰县;西北部以托勒南山为天然屏障,与甘肃省肃北县交界。东北西南宽约44公里,西北东南长约计312公里,顺托勒南山和硫勒南山势,呈西北走向,形似楔状。全县地势中间高,西北和东南低。疏勒南山主峰团结峰为祁连山系的最高峰,位于哈拉湖北,是全县最高点,海拔5826.8米,疏勒河与

2、波罗沟会合处,属全县最低处,海拔2850米,相对高差2976米。本县南部的布哈河流域为全县主要畜牧业分布区,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度32004000米。全县分属六个流域,主要有布哈河、疏勒河、大通河三大水系,均发源于县境内的木里地区,成为本县境内的“三河”源头。布哈河向东注入青海湖,疏勒河向西北流入甘肃境内,大涌河向东流,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成为本县境内唯一的外流河。二、自然条件天峻县位于海西州的东北部,东经964842994148,北纬365348391212,东西长251公里,南北宽258公里,呈一西北到东南走向的长条状,北隔托勒南山与甘肃省的嘉峪关市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相邻,东面与海北州的祁连

3、县和刚察县为界,东南角是海南州的共和县。西部和南部与乌兰接壤。全县面积为25723.29平方公里,合3858.49万亩,全县辖牧业3镇7乡,县政府设在新源镇。地形、地貌天峻县总的地势是中部高,向两端倾斜,最高点为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最低点在疏勒河出境处,海拔2850米,相对高差近3000米,县内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为内陆高原。县内有三条山脉和三大高原河谷平原。1、疏勒南山:由西北走向东南,横卧在县境中部,海拔在4000米以上主峰团结峰5826.80米,是全县最高点,东端的日阿哇日峰是三大河(布哈河、疏勒河和大通河)的发源地,各山峰上复盖现代冰川,是三大河的主要水源。2、托勒南山:由西北走向

4、东南,绵延在县北部边界,山峰在4500米以上主峰5161米。3、青海南山:也由西北走向东南,盘延在县境南部,山峰在4400米至4700米。4、疏勒河河谷平原:在疏勒南山与托勒南山之间,宽度4至15公里,海拔自2850米至4200米,上游有大片沼泽,间有小面积的流动沙丘。5、布哈河河谷平原:在疏勒南山南坡之丘陵与青海南山之间,海拔3260米至4300米,宽度12至20公里,有大片的宜牧草场,是全县的政治、经济中心。6、木里河谷平原:属大通河上游,海拔3730米至4300米,遍布着沼泽草原和湖泊。县内有起伏的山地,有绵延的沼泽,还有湖泊以及宽广的河谷平原。其中山区占70.0%,平原18.9%,沼泽

5、占6.7%,冰川占1.9%,沙漠占2.4%,湖泊占0.1%。这种不同类型的地形地貌,引起了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的极大差异,为了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2、水系、河流、湖泊、冰川天峻县有六个水系,既布哈河、疏勒河、大通河、哈拉湖、希塞盆地和茶卡盆地,分述如下:1、布哈河水系:发源于疏勒南山,流经县境南半部,在江河火车站出境,注入青海湖,是内陆地河流,全长218公里,(包括上游段的阳康河)。流域面积13523.4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52.59%,发源地海拔4350米,出境处3260米,总落差1090米,平均比降1/200。主要支流有希格尔曲、夏日哈河和峻河。皆在主流的北岸,南岸支

6、流短而小,整个流域呈不对称的树枝状。河床为宽阔的U形,多分流。下游有数级阶地。河底以卵砾石和泥砾为主。河滩上多密灌。以黑刺为主,该水系是全县政治经济中心,人口密度最大,上游之阳康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1.26立方米/秒,行径流量7.152亿立方米。2、疏勒河水系:发源于疏勒南山北麓,往西北流径苏里地区,出县后入甘肃境称昌马河。没于沙漠中,属内陆河流,在县内长度为222公里,流域面积7714.02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29.99%,发源地海拔4300米,出境处2850米,落差1450米。平均比降1/153。主要支流有措林达曲、苏里曼塘曲、大西沟及包尔沟、呈平行分布。上游为宽广的沼泽草原,间有小片砂丘,

7、河床以碎石砂砾为主。有些河段人畜不能涉。中游穿行在陡峻峡谷中,出峡谷河床开敞,有小片滩地。花儿地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2. 6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7.152亿立方米。3、大通河水系:发源于疏勒南山,往东流经木里地区,出县后注入黄河,是本县唯一的外流河。县内长82公里,流域面积为1588.2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6.17%,发源地海拔4330米,出境处为3730米,落差600米,平均比降1/137。主要支流有江仓曲、阿子沟曲、唐莫日曲,呈扇状分布。流域内沼泽成片,湖泊棋布,间有小片砂丘,据下游吴松他拉水文资料,按面积比计算,出境处流量8.26立方米/秒,行径流量2.605亿立方米。4、哈拉湖

8、水系:有大小河流14条,皆发源于疏勒南山,呈放射状分布,注入哈拉湖,属陆盆地,流域面积1834.72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确7.13%。哈拉湖水面高程度不同4075米,湖滨为半荒漠草原,河流短而小,多为时令河,整个流域高寒干旱。无水文资料,据省水利区划办推算,全流域径流量3.23亿立方米,按面积比计算,年径流量为1.560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85毫米。5、希塞盆地水系:有河流行歌曲条,皆发源于青海南山,向南潜入山前戈壁荒漠中:流域面积685.0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66%,这些河流源近流短,长度仅数公里至十余公里平时干沽无水,极为干旱无水文资料,据省水利区划办编印的径流深等直线图量算。该

9、水系平均径流深感60毫米,年径流量0.411亿立方米。6、茶卡盆地水系:有河流7条,亦发源于青海南山,向南山没于山前荒漠中,流域面积372.8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确1.45%,这些河流亦为时令河,长度自数公里至十多公里,仅山谷中有泉水微流,行不远既消逝。,极为干旱,无水文资料,按省水利区划办编印的径流深等直线图量算。该水系径流深为50毫米。年径流量为0.186亿立方米。见表(112)湖泊:县内有大小湖泊(面积大于0.2平方公里)23个,总面积25.88平方公里,绝大多数为淡水湖或微咸水湖,盛产湟渔。见表(113)冰川:集中分布在疏勒山,自西北向东现复盖在各山峰极峡谷中,据冰川目录资料,共有冰

10、川438条,总面积496.42平方公里,总储量29.8196立方公里,是巨大的固体水库,据我们现场观察,冰雪线已上移,冰舌前沿有明显的冰碛地貌。3、气候由于地形地貌的的差异,所以各地气候不同,根据海西州区划大队气候组综合整理的各种气候要素数据。年平均气温-0.9至-5.3,年较差25,左右,日较差12至17.6,以布哈河平原气温较高,哈拉湖滨和木里地区气温最低。大于或等于0积温自482.3至1394.9,大于或等于3,积温自326.6,至1321.1。大于或等于5,积温自99.7至1171.5,小于或等于-5的负积温自1380.4至2222.0,布哈河谷平原积温较高,木里积温最低。年均太阳辐射

11、量145.84至172.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551.7至3332.4小时。年均日照率占59%至76%,有利于牧草生长。天峻各地无绝对无霜期。据天峻台资料,初期与终霜期间日数达341.4天。北部山区全年都有霜冻。全县风多、风大,全年大于8级风近100天,多在春季、多为西风。据以上记载,天峻属于高寒半干旱地区,农作物难以成熟,仅在布哈河中下游河谷平原有条件的地区可发展部分饲草饲料种植业。降水:据气象站观测记载,各地的多和平均年降水量自144。7至500。3毫米、以花儿地(疏勒河下游)最低,木里最高。降水多集中在5月至9月,占全年的90%左右,而12月至3月仅占全年的2。3%左右。蒸发:

12、据气象站的资料,各在的多年平均年蒸发量自819。5至1203。5毫米,以花儿地为最高,木里最低。径流:据选用的据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全县的多年平均径流量23。438亿立方米。年径流深91。1毫米,以木里地区径流深大,布哈河下游,希塞盆地和茶卡盆地径流深小。泥沙:据气象站的资料,布哈河多年平均年含沙量为0。46公斤/立方米,年输砂量36万吨,疏勒河南省1。79公斤/立方米,年输砂量129。3万吨。此两河的流量接近。但疏勒河中下游两岸土山裸露,植被很少,故其含砂量远远大于布哈河。5、水文地质对天峻县的水文地质情况,过去调查甚少,仅省地质局于1977年在布哈河中下游进行过水文地质调查,对其余地区系采

13、用理论推断。(1)、布哈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属于每四系孔隙潜水,长110公里,宽3至12公里,以卵砾石及泥砾为主,钻孔单位出水量为3至15升/秒,河谷在甚至大于15升/秒,为水量丰富地带,水质良好,埋深在10米以内(见:天峻县布哈河中下游地区综合水文地质图)。(2)大通河上游平原地沼泽区:长60公里,宽10至25公里,为第四系砂砾、泥砾及碎石为主要的连续分布的淡水,水量较小,水质好,埋深达地表,形成大片的沼泽。大通河北岸之木里曲沽温泉,有六处泉眼。总流量为2.17升/秒,矿化度0.61克 /升,水温1030。(3)疏勒河上游平原区:长110公里,宽12至20公里,亦为第四系砂砾、泥砾及碎石为主要

14、的连续分布的淡水,水量较小,水质好,埋深约5至10米,越接近源头,形成大面积沼泽。(4)哈拉湖滨平原区:宽5至10公里,为第四系砂砾,泥砾为主要的连续分布的淡水,水量中等,水质较好,接近湖滨地带水质微咸。(5)青海南山以南的丘陵与平原区:是地下水贫乏:据打井钻探表明,地下水埋深在77米至135米。水量小,个别井水质差,不宜饮用。青海省海西州水利为柴达木循环经济构建水源保障 发布时间: 2007-09-29 07:30:00 孙爱霞 毛凌云 自2005年国家六部委将柴达木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以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青海省海西州水利在柴达木经济试验区可持续发展

15、中,是如何实现水资源的集约、合理、高效和节约利用的呢?调整治水思路位于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一直饱受干旱缺水之苦,境内水资源相对匮乏,加之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制约着该州的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经济、生态用水如何合理配置,节约下来的农业用水如何向工业用水、城市用水转移,如何做好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这篇文章,一直是海西州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海西州委、州政府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在平衡生态的前提下,优先考虑工业用水,农业坚决节水,确保生活和城镇用水。该州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对自然生态加以保护,在林业灌溉中采用各种节水措施,选育耐干旱、耗水少的树种,以达到防风治沙、涵养水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目的;其次是优先满足生活和工业用水,柴达木经济提升的空间来自于工业,在水资源的配置上,除充分保障生活用水外,确保工业用水需求;三是压缩农业用水,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四是实施节水措施,有效节约水资源,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和运行机制,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