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资助.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813349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学生资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学生资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学生资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学生资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学生资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学生资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学生资助.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学生资助凤台六中 刘芳摘 要:伴随着教育改革而出现的贫困生问题已成为困扰学校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体现教育机会的平等,对贫困学生建立资助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本文将在重点介绍我国学生资助政策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政策的改革建议。关键词:贫困生;资助特点 建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 ,教育是人才的根本,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人人都是富裕者,总是有些贫困的家庭,贫困的学生.,要想让孩子适应越来越残酷的社会,我们的教育中,应该着力给孩子

2、搭建人生的三大支撑能力.(1)物质支撑能力(2)自我精神支撑能力(3)社会支撑能力.那么这些物质的支撑力来自哪里?这就需要国家的资助.何为资助: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以资财钱物相助.引证解释:1. 帮助;提供。金石萃编卷三四引合邑诸人造佛堪铭:“净修波若,四摄资助。” 徐特立 怎样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神秘的东西可以资助清谈。”2. 以财物帮助。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他穿的衣,吃的食,男女婚姻,公私赋税,那一件不在俺身上资助他。”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于是解开钱袋来资助灯彩蜡烛以及杂项开支。”世界上发达国家在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其中各国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后形成了不同的资助模式

3、,最具代表性的有西欧模式、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西欧模式:二战后到80年代中期,最为盛行的是“免费高等教育加助学金资助模式”。日本模式:日本一直实行上大学缴费但以贷学金为主的学生资助制度。美国模式: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采用混合模式资助贫困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为世界各国解决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问题提供了参考模式。我国的学生资助发展是怎样的呢?2005年教育部成立国家学生资助中心,当年,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各大专院校相应都成立了学生资助中心,保证了学生资助机制的正常运转。(自2010年国家和我省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20072011年,我国建立起了覆盖学前

4、至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资助范围最广,财政投入最多的制度设计,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资助人数与金额数倍增长.2013年至今是逐步发展和巩固,向育人阶段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家前途命运。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鲜明体现,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为了不断完善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国家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在解决贫困生问题上收到了一定成效。,在制度上基本保证了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目前,资助体系更加完善,

5、包括(1)学前教育阶段: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对在园幼儿给予资助(2)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3)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以顶岗实习、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4)普通高中教育阶段: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补充(校内资助。(5)绿色通道。全日制普通高校建立“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无法缴纳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国家资助力度进一

6、步加大,资助金额突破一千亿元.另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我省公办普通高中实施孤儿免费教育。(学校利用从事业收入中提取的资助资金以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资金等,设立校内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等。)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不断提高资助强度,扩大资助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较好地保障了贫困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产生了良好效果,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品学兼优学生的奖励力度,激励青年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各种资助形式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7、)(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完善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等等。国家制定一系列方法和制度,加大对贫困生投入,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历史形成的体制、机制原因,我国的学生资助制度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以我们地区为切入点,在分析学生资助体系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学生资助狭义上指用物质上的财物资助学生完成学业,广义上还包括从精神上对学生的支持、鼓励和嘉勉。但是,

8、现行资助政策着力于物质的帮助上,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成为资助工作的重点。但是,仅有物质资助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资助工作在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还必须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资助工作中德育工作的缺失,造成贫困生精神、心态上的一种“贫困”。受资助的一些学生生活交往中表现出过分自卑、诚信缺失、同学关系紧张等不和谐现象;等、靠、要等不良思想的蔓延范围比较广。这些不和谐的现象都影响了资助工作的效果。注重德育工作,构建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对于解决贫困生资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意义。二、师资队伍不足、对资助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等原因,资助育人工作还处在层次比较低,

9、资助质量不高的发展阶段。校长负责只是虚于形式,法律保障不健全、资助文化不浓厚、资助资源缺乏,资助内涵不深入等问题。只有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既是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为保障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公平是学生资助制度发展的根本理念,由于管理资助工作的人员过少,而认定途径又非常复杂,造成有些重点中学学生资助名单,三年都没有变化,造成不公平因素,引起一部分家庭困难学生的不满。四、贫困生认定缺乏完善的机制。目前学校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了解,仅局限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民政部门出具

10、的困难证明、学生日常表现等途径,无法全面如实的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给后续的认定工作带来困难。各地经济情况不同,对于什么样的家庭经济情况可以认定为困难,以及如何确定困难等级,但是作为学生所在地的基层政府部门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学校的资助,将开具证明的要求降得非常低,只要能认识,人情一点,这就会形成“有些人开着小车领资助的现象.”鉴于以上几点,本人认为:为避免学生滋长依赖心理,在发放困难补助金、社会资助等无偿资金时,学生工作部门应把发放同劳动结合起来。可在校内、校外、实验室、图书馆、卫生区等部门为贫困学生设置一些劳动岗位,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劳动档案卡,每位学生持卡上岗劳动,劳动完毕负责人签署意见,学生资助部门由此来鉴定学生的工作量,并作为发放补助金的依据,把补助金以工资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劳动岗位学生必须申请才能获得,而且是择优聘用。在学生中形成竞争,不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同时也使贫困生摆脱自卑心理,通过个人的劳动取得报酬并非是不劳而获。另外,贫困生工作任重道远,国外贫困生发放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改进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我国贫困生助学模式也需要在探索中逐步健全和完善。这个问题的良好解决,将有助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自强自立、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资助网中总结及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