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企业税收筹划(1).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808236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企业税收筹划(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5)企业税收筹划(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5)企业税收筹划(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5)企业税收筹划(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5)企业税收筹划(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企业税收筹划(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企业税收筹划(1).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2012-2013年度中层以上干部及骨干人员系统培训课 程 辅 导 材 料(第一期)课程名称: 企业税收筹划(第二版) 面向人员:财务及投融资管理类(II类)课程类别:A辅导教师:吴丽梅时间: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目录第一章税收筹划概述1第一节引言1一、为什么要学习税收筹划1二、须具备税收筹划知识的相关人员1三、企业税收筹划需克服的障碍1第二节中国的现行税制简介1一、税制构成2二、税法的分类2三、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3四、我国税制特点4第三节顺法避税与逆法避税4一、顺法避税4二、逆法避税5三、反逆法

2、避税5第四节税收筹划概念6一、税收筹划的定义6二、税收筹划的特征7第五节税收的必要性:政府视角7一、有利于资源配置7二、有利于收入分配7三、有利于经济发展8四、有利于税法的完善8第六节税收筹划的必要性:企业视角8一、税收是企业强制性纯成本8二、税收筹划成为困难企业生死线8三、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税收管理意识8第七节税收筹划的可能性9一、税收筹划产生的主观动因9二、税收筹划可行的客观条件9思考题10第二章税收筹划的类型与范畴10第一节规避额外税收10一、企业自身税务处理不当造成多缴税款10二、企业无意违反税法而导致的处罚11三、企业误解税收政策而多承担税负12四、税务机关处理错误导致企业的涉税

3、损失12第二节优化涉税经营方案13一、何谓优化涉税方案13二、优化涉税方案的重要性13第三节争取有利的税收政策13一、财政政策的非普惠性13二、利益集团争取有利税收政策14三、单个企业争取有利税收政策14四、争取有利税收政策的途径14第四节税收筹划的研究范畴14一、税收筹划目的的差异性14二、税收筹划重点的差异性15三、税收筹划层次的差异性15思考题15第三章税收筹划的基本策略16第一节税制要素与基本策略的提出16一、基本税制要素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纳税义务16二、纳税义务之后考虑减少纳税额16三、纳税额之后考虑纳税时间和地点16四、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16第二节规避纳税义务17一、规避纳税义务的

4、两个途经17二、应纳税种的减少17三、应纳税种的替换17第三节税负的转嫁17一、税负转嫁的含义17二、税负转嫁的形式17三、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18第四节缩小税基18一、税基即计税依据18二、不同的税种计税依据是不同的18第五节适用低税率18一、在一个税种中适用低税率18二、在多个税种中适用较低的税率18三、名义税率提高但实际税率降低19第六节延迟纳税19一、纳税环节与纳税期限19二、延迟纳税的筹划思路19第七节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19一、税收优惠是导向19二、“充分利用”的含义19思考题2028第一章税收筹划概述第一节引言一、为什么要学习税收筹划1、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

5、、税收筹划是一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3、学习税收筹划有助于纳税人对税法合理而有效的理解、掌握和运用。4、税收筹划的目的不只是使企业税负最轻,其真正的目的是在纳税约束的市场环境下,使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5、税收筹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二、须具备税收筹划知识的相关人员1、会计人员需要了解税收政策、涉税会计的相关账务处理;2、财务人员需熟练应用税收政策进行税务管理,合理设计企业的涉税业务,降低企业税负;3、业务性质直接决定企业的税收,采购与营销人员需要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以及合同签订、发票管理、销售方式等的涉税技巧;4、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了解个人所得税政策以及职工工

6、资薪酬的管理与设计与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关系。三、企业税收筹划需克服的障碍1、对税收筹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税收政策的复杂性;3、企业市场环境和决策的复杂性和综合性;4、税收筹划的人才的保证程度;5、税收筹划的风险。第二节中国的现行税制简介一、税制构成(一)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二)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主体,主要是指一切履行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及其他组织。(三)征税对象。即纳税客体,主要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指向的物或行为。(四)税目。是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它是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比如,消费税具体规定了烟、酒等ll个税目。(五)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

7、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1、比例税率2、超额累进税率3、定额税率4、超率累进税率(六)纳税环节。主要指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如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等。(七)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八)纳税地点。主要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九)减税免税。主要是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者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十)罚则。主要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

8、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十一)附则。附则一般都规定与该法紧密相关的内容。比如该法的解释权、生效时间等。二、税法的分类(一)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1、税收基本法是税法体系的主体和核心,在税法体系中起着税收母法的作用。2、税收普通法是根据税收基本法的原则,对税收基本法规定的事项分别立法实施的法律。(二)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1、税收实体法主要是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2、税收程序法是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税收管理法、纳税程序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组织法、税务争议处

9、理法等。(三)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种:1、对流转额课税的税法。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税法。2、对所得额课税的税法。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法。3、对财产、行为课税的税法。主要是对财产的价值或某种行为课税。4、对自然资源课税的税法。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均属于资源课税的范畴。(四)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等。1、国内税法一般是按照属人或属地原则,规定一个国家的内部税收制度。2、国际税法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国家间的税收协定、条约和国际惯例等。3、外国税法是指外国各个国家制定的税

10、收制度。(五)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收管辖权限的不同,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1、中央税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管理如消费税、关税等为中央税。2、地方税属于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如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为地方税。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收入,目前主要由国家税务局征收管理,如增值税。当前,除个别小税种地方有立法权外,其余税种的立法权均属中央。三、我国现行的税法体系(一)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主要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调节作用。(二)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11、主要是对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发挥调节作用。(三)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形成后,对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发挥调节作用。(四)特定目的税类。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缓征收)、筵席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和烟叶税,主要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对特定对象和特定行为发挥调节作用。(五)财产和行为税类。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契税,主要是对某些财产和行为发挥调节作用。上述19个种税,除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发布实施外,其他各税种都是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立法,由国务院以暂行条例的形式发布实施的。这19个税

12、收法律、法规组成了我国的税收实体法体系。四、我国税制特点(一)流转税比重较大,所得税比重较小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三大流转税的比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在50%以上,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在25%左右。(二)税收增长很快,税负较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近几年来增长率一直在10%左右,使我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税收收入增长率也出现惊人的增长,增长幅度大大超过GDP的增长率。(三)税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税收立法和税收政策制度方面一直强调税权集中、税法统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国的税收立法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特征,无论是中央

13、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还是地方税,基本上是由中央统一立法。地方政策只能在税收法律、法规明确授权,并且与其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对某些地方税种,如房产税、车船税等行使制定实施细则的权限,一般无权自定地方性税收法规。第三节顺法避税与逆法避税一、顺法避税所谓顺法避税,就是纳税人根据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对经济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等涉税事项的安排,寻求未来税负相对最轻、经营效益相对最好的决策方案的行为。虽然顺法避税与逆法避税在结果上都表现为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减轻与规避,但它们对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由于纳税人顺法避税是根据国家税收的法律法规意图,来安排自已的经济活动、融资活动、投资活动,

14、其活动结果不仅不会影响和削弱税收法律法规的法律地位,而且正好使国家税收的法律法规意图得以实现。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纳税人的顺法避税意识,国家的税收政策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二、逆法避税逆法避税与顺法避税不同,某些纳税人有意违背政府税法的立法意图,利用税法漏洞或者缺陷,来安排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以规避或减轻纳税义务,这种避税行为称为逆法避税。纳税人的逆法避税行为,虽然有悖于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但根据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有“法律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的原则,它在形式上却又是合法的。这类企业的避税行为就是不符合税法的立法意图,属于逆法避税。其负面影响有三:(一)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二)影响国家的调控目标的实现(三)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逆法避税的常用手法:(一)利用有伸缩性的税法条款避税(二)利用资本弱化避税(三)利用转让定价避税三、反逆法避税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或不完备进行逆法避税,不仅会造成国家财政损失,而且还会扭曲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但它又是不违法的经济行为,国家不可能像对待偷税一样,对逆法避税行为给予法律制裁。因此,国家不能借助行政命令、道德、纪律等,来反对、禁止和消除逆法避税。针对纳税人逆法避税所曝露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