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策略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759274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策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差异因学习而增大!而不是消 除。上世纪末兴起的旨在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课标运动”,是在看到 片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教育偏离了人的发展的敝端,和肯定个性发展对于创新精 神的重要意义之后的,全民族教育改革运动。要超脱片面追求升学率很困难,但在正视差异、尊重个性方面,大家都不甘 落后,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理论界也在积极介绍欧美教育尊重、发展孩子个性 的方法和原理。毫无疑问,这些尝试、这些介绍为推动我国教育界实现思想方法 的转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很多学校,在正视差异、尊重和发展孩子个性的尝试,取一定效果,孩子们 身上体现出的那份灵性和

2、自信,可以确信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孩子们个性张扬的同时,规则意识淡薄,学习效率低下,这不能不令人忧虑。冯恩洪先生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谛在于促进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和谐发 展。人的和谐发展,少了个性和少了社会属性都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尝试也好, 对欧美教育的介绍也好,都不要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并行 发展。旁观欧美教育,虽然本人未曾亲眼目睹过他们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他们的 学校如何教育学生,但大量的资料显示:首先,孩子从小就被当着独立个体来看待,孩子很小就能意识到自己要对自 己负责。第二,社会普遍价值观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体现。他们的婴儿哺育、幼儿 教育、少儿教

3、育、小学教育、直至中学教育是连贯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 会教育是协调的。第三,他们让孩子尝试失败从孩子很小就开始了,这一点不仅使孩子很小就 意识到有的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能做,也使孩子尝试错误从低成本开始。第四,他们的一些基本的规则贯穿于整个生活之中。这些规则最明显的特点 是在体验的基础上逐步生成起来的,孩子明白越守规则越有自由。而我们的社会 常常是会哭的孩子多有奶吃,会闹的孩子多得自由。第五,西方人很多信教,虽然在允许个性张扬的社会中,会做错不少的事情, 但他们能够在礼拜的时候忏悔,孩子有机会在忏悔中提升自尊和人格。我认为这几点是欧美自由、法制社会得以成功的前提,也是他们尊重个性化 的教育

4、成功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毫无理性节制的个性就似脱缰的野马, 只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反观我们孩子的学前教育,几乎没有上述基础。近些年来,家长、教师不知 不觉中成了对孩子的无限责任者,在这种无限责任的包围中,孩子的独立个体如 何得以体现?部分孩子家庭教育还存在缺陷,孩子的人格建康和社会属性的发展 滞后。具体表现在自尊、尊重品质的缺乏,自我中心,对同类的同情心比不上对 小动物;缺少责任感,只认自己的权利,不知还要有义务,规则意识淡薄。对比中美教育在起始阶段基础方面的差异、盘点我们的孩子进入学校之前的 人格养成,有利于我们的教育取得成功。承认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注意现实的前提

5、,应该更加明智!一、在思想方法层面有明确的原则1 基本规范不能放弃,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高级规范在个体的体验和反思中启 发引导形成。涉及较重大安全、较严重影响他人、直接影响公共秩序的规范就是基本规范, 为数不多但不容折扣。孩子的校园生活主要是集体活动,如果一个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或在集体 中总是干扰别人,他终将被集体排挤出局,这样的个性既不能激发创造力,也不 能带来个人的幸福。这样的个体不被出局,那就更可悲了,集体将被腐蚀、多数 成员的权益受到侵害,有悖人性化,没道理。其它能够体现个人风度、教养、精神、良好品德等的规范是为高级规范。教 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捕捉恰当时机引导孩子反思、提升形成高级

6、规范,这 就是我们说的事事育人和处处育人。如孩子在课堂上的个性化行为,是个性、幽 默?还是搞笑、出风头?分寸的把握属于高级规则。对孩子课堂上的搞笑切不可 鼓励,当然绝不轻易打击。课内可给予中性评价和低调处理,课后一定要引导孩 子反思当时情境,明白幽默与搞笑的区别,幽默使人喜欢搞笑令人生厌,帮助孩 子提高修养,有幽默感的个性才能逐步形成。2 把孩子当作真正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把自由、个性当作附设,划出小片空 间由他去蹦跶。这不是真正地尊重个性。孩子的行为选择需要成人的指导,但成人的职责是帮助分析、是参谋,和他 一起分析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相应后果,然后让他选择自己的行为,自己承担后 果。只有能明确预

7、见他承担不了的后果,或会较为严重伤害其自身或他人时,才 要制止或拒绝。3 传统教育的问题在于无视人的个性,剥夺个体自由,错不在重视社会属性。 因此我们在建构尊重个性的教育模式时,不该放弃社会属性的教育。公共纪律应 该大张其鼓地提倡,以育人为目的的责罚制度要理直气壮地建立。我们要避免的 是走极端,说人性个性就不敢责罚,强调纪律就剥夺个体自由,这两种倾向都是 错误的。4 张扬个性要以对自己的尊重和责任为基础。一个没有自尊、没有责任感的 人,不会有稳定的心态,而良好的个性特征必须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品质。八年级的+,在成长中出现了心理问题,我把他这段特殊的心理问题称为“恋 母情结的异化症”,我理解和同情

8、这孩子,也清楚这种心理状态持续下去的恶果。 所以多次与孩子谈心开导,表示理解,并明确指出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很危险,我 真为你担心,我们要给你一点强制力来帮你走出这种梦魇,班主任正是在这样帮 你!以此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种帮助,症状在减轻。 这正是由上述几个原则导出的合理的个性化教育策略,启示 +自己决定接受何 种帮助。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不可总是摸石头过河,应尽快建构起具有理论指导 意义的原则。二、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有内在的计划性 个体的差异初步体现在才艺、喜好、能力倾向等方面。在人性方面应该趋同 或趋近!人性是人在社会中应具有的自尊、尊重,适应社会生活(否则只是一只 活着的

9、高级动物),遵从社会生活基本准则,善待同类,有良心等稳定的心理属 性。人性是人类不同个体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一个体的个性和潜能, 这样的个性张扬才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和成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个体差异的深层次体现,表现在性格、道德、人格等方面。学生具备基本尊 重,具有一定判断能力,具备一定的良性态度之后,可以在道德行为选择方面, 逐步放开,形成个体的道德个性和人格特性。道德选择的意义非常重要,没有道德选择的体验,不可能形成自觉的道德行 为?不说慎独这样的道德境界遥不可及,建全的人格都是不可能的。尊重个体、 让孩子亲自体验和实践容易做到,但是在孩子的体验中不失时机、特别是有分寸 地加以启

10、导,需要有很好的修炼。例如孩子解决危机的态度和方式就应该有个性化特点。传统教育几乎是规定 出机械的办法,由于无视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不能真正帮助孩子合理解决危机。 帮助孩子获得个性化经验的内在计划性,体现在教师心中有针对不同年龄、性格、 背景、条件的个体的指导性意见。当一年级小孩发生冲突后,老师会帮他们分析 出谁对谁错,谁错多少,甲打五板、乙打三板;三年级小孩出现类似冲突时,老 师就可能和他们一起进行反思、做自我批评;五年级小孩呢?老师可能会让他们 合做一件与打架“无关”的事,然后,而八年级同学发生同样的事时,老师 可能会先让他们冷静下来,然后指导他们自己谈判解决。这些都是可能的选择, 目的有两

11、个,一是矛盾得以化解,二是孩子获得解决危机的个性化经验和方法。 孩子有经验处理一般危机,就可能有办法避免严重危机。帮助孩子发展专长,确立自身立足于社会的个性化优势也是这样。 老师看似随意的意见和建议,其实是内心深处的智慧策略,这就是内在的计 划性。第三,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实践要重过程、重生成个性化品质的形成过程是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绝不只是与众不同那么 简单,不是像一只动物区别于另一只动物那样,不是纯粹随机过程,而是有意识、 有意义的选育过程。和智慧技能的发展一样,都是建构和生成的过程。孩子对事物态度的选择,并非全凭自我感觉,而是经过尝试体验、反思筛选 的结果,这一过程少不了成人的关注和引导。比如孩子在班集体活动中的角色位 置,就是让孩子在体验、体会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老师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 得到不同的角色体验,为了让孩子有丰富的体验,硬规则不可过多,只有经历丰 富的体验过程才逐步具备良好的个性化经验。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的教育,比起以往按标准化方式塑人来,更加光荣艰巨。 它需要教师的个性化、创造性工作;更需要知道孩子个性健康发展的前提;需要 有智慧和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