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杂粮病害 打印版 (2).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66222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杂粮病害 打印版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章 杂粮病害 打印版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章 杂粮病害 打印版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章 杂粮病害 打印版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 杂粮病害 打印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杂粮病害 打印版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杂粮作物病害 Corn/Millet/Sorghum DISEASES玉米病害河南有20多种,主要病害有茎腐病、大斑病、小斑病、黑粉病、弯孢霉叶斑病、病毒病等。谷子病害中国有30多种,河南有10多种,主要病害有白发病、锈病、纹枯病。高粱病害中国有约30种,河南有1 0多种,主要病害有黑穗病、炭疽病、紫斑病。 叶部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锈病,高粱炭疽病,高粱紫斑病,谷子锈病 穗部病害:玉米瘤黑粉,丝黑穗,穗粒腐,高粱丝黑穗病,谷子白发茎基部病害:玉米茎基腐病 玉米纹枯病 玉米苗枯病 全株性病害 :玉米矮花叶病 玉米粗缩病 三种叶病斑区别(三种病菌

2、均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病害名称大斑病小班病黄斑病危害部位叶片为主叶片 叶鞘叶片病斑大小数量最大,多单生较小,较多很小,密生病斑形状梭形椭圆长圆圆形病斑颜色初灰绿色,后黄褐色红褐色至黄褐色黄色为主病症常见黑色霉层少见,灰黑色极少见,灰褐色第二节 玉米叶斑病 Corn leaf spot and blight发生与危害 症状病原物侵染循环 流行条件防治方法 (Control)玉米大斑病Corn northern leaf blight致病机理(pathogenic mechanism )玉米大斑病菌对玉米的致病性主要是产生致病毒素和一些酶类世界性病害,我国以三北地区和冷凉山区发病较重病原生物学(p

3、athogen biology):大斑病菌: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23-25;分生孢子萌发的较适宜的温度26-32。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都需要较高的湿度。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主要危害叶片。发病部位先出现水渍状或灰绿色小斑点,后形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形大斑,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严重发病时,多个病斑相互汇合连片,致使植株过早枯死。田间湿度较大,病斑表面常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无性态为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病原菌致病性分化:大斑病菌:有两个专化型,即玉米专化型和高粱专化型。我国1号小种为优势小种1 越冬(Over-

4、 winter )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中越冬;种子上和堆肥中尚未腐烂的病菌也能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来源。2.传播(Spreading )病菌越冬后产生的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和气流传播。3.侵入(初侵染Infection )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芽管顶端首先产生附着胞,附着胞上再产生侵入丝。侵入丝大多从玉米表皮细胞或表皮细胞中间直接侵入,少数也可从气孔侵入。4.再侵染(Re-infection )病菌侵入后,在潮湿的条件下,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又可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在玉米整个生长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1.品种抗病性resistance of cultivars

5、 抗病品种:大斑病:掖单系列、登海系列、豫玉22、Mo17小斑病:沈单7号、郑单14、豫单2002 、郑单958 、农大108 弯孢霉叶斑病 :郑单21 、豫玉22 、安玉5号、豫单2001、2.气候条件(Climate factors):在具有足够菌量和一定面积的感病品种时,叶斑病的发病程度主要决定于温度和雨水。大斑病的发病适温为(2025,超过28对病害有抑制作)小斑病(25-30), 弯孢霉叶斑病(28-30C)适宜发病的湿度条件是相对湿度在90%以上,这对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都有利。多雨高湿,日照不足,有利叶斑病的发生和流行。3. 栽培条件planting condition:连作地

6、病重,轮作地病轻单作地病重,间套作地病轻。栽培过密的地块病重;远离村边或玉米秸秆的玉米地块病轻; 地势低洼的地块病重。防治策略(control strategy)是:防治策略以推广和利用抗病品种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辅以必要的药剂防治。1.种植抗病品种 resistant cultivars玉米小斑病:2004-2006抗性较好的有联创2号、郑单34、中科4号、金海601、豫单222、龙单1号、纬玉5号、裕华8号、裕华10号、蠡玉18、丰聊008、金豫6号、郑单958等品种比较感病。玉米弯孢叶斑病抗性较好的有强盛9号、郑单34、中科4号、豫玉31、泰玉7号、蠡玉18等;浚单20、浚单22、郑

7、单958、豫玉26等比较感病。2.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practices) 目的:减少菌源;提高植株抗性;创造有利于寄主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 1增施粪肥可提高寄主的抗病能力,如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氮、磷、钾合理配合。2搞好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株,效果较好,如深埋病残体,及时打除底叶等。3合理密植、合理灌水3.药剂防治 Chemical control 较难推广。 有效药剂有:10%世高、70%代森锰锌、70%可杀得、50%扑海因、50%菌核净、新星等。玉米小斑病Corn southern leaf blight玉米小斑菌在寄主体内和体外都可产生致病毒素,T小种毒素(HM

8、T-毒素)世界性病害,我国黄淮地区发生严重,是玉米上的重要叶部病害小斑病菌:菌丝发育最适温度28-30;分生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23-25;萌发的最适温度26-32;分生孢子的形成和萌发均需要高湿条件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抽雄后发病逐渐加重。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渐变黄褐色或红褐色近圆形或长圆形病斑,边缘颜色较深。天气潮湿或多雨季节,病斑上会产生灰黑色霉层。无性态为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国外根据小种对不同类型细胞质的致病性,分为O、T、C 3个小种;我国O小种为优势种 弯孢菌叶斑病Corn Curvalaria l

9、eaf spot又称黄斑病,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辽宁、吉林等玉米主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该病在玉米抽雄后扩展蔓延迅速,重病株叶片布满病斑,甚至干枯,对产量影响很大。弯孢霉叶斑病菌:病菌生长最适温为2832,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32,最适的湿度为饱和湿度,相对湿度低于90%很少萌发或不萌发主要危害玉米叶片。病斑初为水浸状或淡黄色半透明小点,之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长条形黄色病斑 。外围具半透明黄色晕圈,有时多个斑点可沿叶脉纵向汇合而形成大斑,甚至整叶枯死。潮湿条件下,病斑正反两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状物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第三节 玉米茎基腐病(青枯病)Corn

10、 Stalk Rot世界性病害。我国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主推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基腐病多数抗性不强,很快成为玉米上的重要病害症状 病原菌 侵染循环 流行条件 防治方法 Control。危害时期: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症状类型 :我国茎基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刀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两种类型。前者发病快,后者慢。 症状特点 植株青枯或黄枯,根部变褐腐烂,基部发软,髓部中空,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籽粒干瘦,脱粒困难。 病征 :病部产生粉白色或粉红色霉层 。 茎基腐病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

11、菌侵染引起。腐霉菌:主要种类有: 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肿囊腐霉P. inflatum , 禾生腐霉P. gramineacola , 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镰刀菌:主要种类有: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e, 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初侵染:玉米茎基腐病属土传病害,禾谷镰刀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腐霉菌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外、土壤中存活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主要侵染源。种子可携带串珠镰刀菌分生孢子。传播:带有镰刀菌的植株残体可以产生子囊壳,翌年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种子带菌也是田间初侵染

12、来源,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借风雨、灌溉机械和昆虫进行传播,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进行再侵染。 侵入与发病:病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根颈、中胚轴和根,使根腐烂。地上部叶片和茎基由于得不到水分的补充发生萎蔫,最终导致叶片呈现黄枯或青枯、茎基发软、果穗倒挂、整株枯死1.品种抗病性(Resistance of cultivars) : 品种间对茎基腐病抗性差异显著,但同一品种对腐霉菌和镰刀菌的抗性无显著差异,即抗腐霉菌的品种也抗镰刀菌,反之亦然。 2.气象条件(Climate factors) : 春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于8月中旬,夏玉米则发生于9月中下旬,麦田套种玉米的发病时间介于两者之间。 一般认为玉米散粉期至乳熟

13、初期遇大雨,雨后暴晴发病重,久雨乍晴,气温回升快,青枯症状出现较多。 夏玉米生季前期干旱,中期多雨、后期温度偏高年份发病较重。3.耕作与栽培措施(Planting condition): 连作年限越长,土壤中累积的病菌越多,发病重;而生茬地菌量少,发病轻。 一般早播和早熟品种发病重,适期晚播或种植中晚熟品种可延缓和减轻发病。 低洼地发病重;砂土地、土质脊薄、排灌条件差、玉米生长弱的发病重防治策略:以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为主,实施系列保键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丹玉16、沈单7、冀丰58、农大108、安玉5号、豫玉22抗病。2006-2007年鉴定结果54个新品种中,抗

14、玉米青枯病的品种有:。联创2号、郑单34、纬玉5号、强盛9号、。锐步1号、周单401、金玉8号、浚单18、。蠡玉18、蠡玉3号、中科11、滑丰03-8等2.田间卫生: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高温沤肥,减少侵染源。秸杆还田要充分粉碎和深耕。3. 轮作换茬 发病重的地块可与水稻、甘薯、马铃薯、大豆等作物实行2-3年轮作4. 种子处理 播种前可用适乐时或敌委丹1:500包衣,或25粉锈宁拌种,同时兼治丝黑穗病。5 .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肥料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于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防病效果好。6. 生物防治 利用增产菌按种子重量0.2拌种,对茎基腐病有一定的

15、控制作用;用木霉菌、芽孢杆菌等处理种子也有一定作用。Summary:玉米茎腐病是生产上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病害-该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整株枯死。茎基发软,穗下垂-病原菌为腐霉菌(Pythium)和镰刀菌(Fusarium)。-病菌在病残体上和粪肥中越冬,靠风雨和气流传播,直接或伤口侵入,无再侵染或不重要;-发生流行与品种抗性、气候因素、栽培条件等有关;-防治方法:抗病品种、农业措施、药剂防治相结合第四节 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 Corn Head Smut and Common Smut瘤黑粉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害之一。 减产程度因发病时期、病瘤大小及发病部位而异,发生早、病瘤大,在植株中部及果穗发病时减产较大。近年来,该病在北方的某些杂交种上发生严重,减产高达20%以上。丝黑穗病三北地区和南方冷凉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