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2.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656006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认数(一)P11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各数、0、各数、10四段安排。在认识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 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0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认识单独安排。 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下面以15各数的教学为例,分析这四个环节。 (1)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例题有一幅主题图,画面中有人和许多物体,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仔细看图,分别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一方面获得认数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感受数()产生于数()。数图中的物体,可以看到什么数

2、什么。如1块黑板,上面有5个字;3个女孩跳舞,1个男孩拉手风琴 (2)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1个男孩、1架手风琴、1块黑板的个数都是1,都可以用1粒算珠来表示。2盆花、2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的个数都是2,都可以用2粒算珠来表示。 (3)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不仅可以用算珠表示,还能用数表示。男孩、手风琴、黑板的个数都用“1”表示,盆花、红气球、黄气球都是“2”个使学生从中体会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 (4)写数指导。通过示范、描红、独立书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工整地写数。 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P14 (1)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例题中先数出有几个人排队买

3、票,再数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在数的活动中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初步体会它们的区别。 “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涂4个和涂第4个的操作与比较,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 “想想做做”其他题,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 (2)在例题里,体会“5个人”表示队伍的总人数,“第5个”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队伍里的位置。同样,“想想做做”第1题里涂4个和涂第4个,从两次涂的个数不同,两次涂色的灯笼表示的意思不同,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 (3)正确表述或判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教材中有三种情况:一是规定了方位,如“从左边起”涂第4个,“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

4、二是遵循生活习惯。如在队伍里一般“从前往后”数,楼房的层数都是“从下往上”数。三是允许多样,给学生空间。如猴子捞月亮的图中,戴帽子的那只猴,可以是从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从下往上第4只。教学时,除已经约定俗成的外,讲第几的同时,应该讲方位。 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P16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第一道例题还有一只兔没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个数。第二道例题中,地上原有4个萝卜,都拔掉后,地上一个萝卜也没有,让学生用0表示萝卜的个数。从4个到0个,渗透了“有”与“无”的相对关

5、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结合直尺教学0。直尺上有六个数,0在直尺的左端,直观显示出0在直尺上的意思: 从这里开始。从0开始,向右依次是1、2、3、4、5,按顺序整合了各数,这也是“想想做做”第3题按顺序写数的基础。 (3)“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学生有所体会,不必解释其中0的具体含义。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P18 (1)例题从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图中分别提取兔与猴、松鼠与熊的只数进行比较,是让学生知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只要把两种物体对齐着排一排、比一比。这是基本的思想方法,通过排和比,获得对“同样多”“多”“少”的体验。 (2)例题

6、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样多”“比多”“比少”等数量关系,分别用符号、表示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受用符号表示关系比图画和文字语言简便。教材把和同时教学,5和5都表示松鼠与熊的只数关系,让学生体会符号和关系的表达是可以转换的。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号化思想。 5、教学数10,丰富学生的认识。P23 (1)P24.渗透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这项活动中感受10根和1捆的关系,直观接触10个一和1个十,为以后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作些铺垫。 (2)学习按群数数。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樱桃的个数,5个5个地数手指的个数,既提高数物体个数的效率,又具体感受10与2、10与

7、5的关系。 (3)体会双数和单数。10只鸭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间隔。从左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这些数都是双数。从右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1、第3第9只,这些数都是单数。学生照这样数一数,感受了双数和单数。 (4)辨认左和右。在数物体的个数时,联系左边和右边等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左和右。 6、培养数感。 本单元主要从理解数的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和用数表达、交流信息三个方面培养数感。 (1)理解数的意义。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物体,通过数一数,用适宜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如第12页第1题、第13页第5题、第21页第1题等。另一方面根据已有的数,通过画图的方式

8、,表达它的含义。如第12页第2题、第22页第2、3题等。 (2)体会数之间的关系。不仅用、和等符号表示数与数的大小关系,还体会数与数的接近程度。如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又如3,方框里可以填许多数,最小应填4。,方框里也可以填许多数,最大应填9。 (3)用数交流、表达信息。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体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数描述。如果缺少数,交流就不清楚,表达就不准确。第六单元认识物体P26本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直观认识“体”的教学分四步进行。 (1)让学生玩积木。在学生堆积木时,应要求他们边堆边感受积木的形状。每堆一块积木,都要看看它是什么样子,想想它和哪

9、些积木的形状相同,和哪些积木的形状不同。要防止学生只顾玩积木,而不感知积木形状的现象。 (2)把积木分类。让学生说说分类时的思考,只要求说出视觉、触觉的感受,如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的面都是“平”的,圆柱和球都有“弯”的(曲)面。不要求语言严密、完整、有条理,更不能归纳“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等特征。 (3)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给出名称。几何图形的教学可以这样进行,以长方体为例。让学生看看分在同一类的许多长方体积木,闭起眼睛想想这些积木的形状,然后睁开眼看看老师画的灰色图形,体会这一类积木的形状都是这样的,从而形成长方体的表象。几何图形要课前准备,整体出现,不要展现画图过程。只要学生认为这样的

10、图形像实物,能代表实物就行。 (4)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物体。 “想想做做”第1题“你还能找到它们的朋友吗?”这里的“它们”是四个几何图形。学生列举的实物,只要形状差不多就可以了,不必过于苛求。 2、实践活动。P28 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1)、活动的内容有五项。“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堆得很高;圆柱和球不容易堆起来。 “摸一摸”能加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的表象。蒙着眼睛在口袋里摸物体,把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

11、互作用,筛选、过滤触觉信息,作出相应的判断,能使表象更清晰、更牢固。“搭一搭”是各种立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如果要搭得高一些、多一些,使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比较好?如果搭成的物体能前后运动,应该使用什么形状的积木?搭汽车车身用什么积木?搭工厂烟囱用什么积木? “数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的知识。数出较复杂物体里各种立体的个数,还进行分类活动。 (2)组织学生活动要注意四点:第一,组建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准备活动器材。能找到积木当然很好,没有积木,可以用易拉罐、玻璃球、纸盒等代替。器材的数量要多准备些。第二,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没有问题的拼搭是一般性的游戏,不能称为数学实践活

12、动。问题源于现象: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得高?为什么圆柱和球会滚?问题源于需要:怎样知道摸出了什么?怎样摸出圆柱?用什么做轮子?第三,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少数典型的问题,在班内集体讨论。教师尽量不讲解、少评判。第四,要参与学生的活动,随时了解情况,对活动的进程给予必要调控。在活动临结束时,要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第七单元分与合P30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四段编排: 5以内数的组成;6、7的组成;8、9的组成;10的组成 1、在操作中体验分与合 通过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

13、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然后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合。不断地让学生经历分与合的活动,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第30页例题教学4的组成,分三步进行。首先把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让学生边操作边体会“分”;接着把分4个桃抽象成把数4分成3和1、2和2、1和3;然后想一想“几和几合成4”。教学要在“分”的基础上推理“合”: 因为4分成3和1,所以3和1合成4。这道例题是本单元的第一道例题,教学任务不局限于4的组成,还有分与合的思想,研究数的组成的方法,这直接关系其他各数组成的教学。所以,必须让学生参加分桃的活动,经历由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的过程。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逐渐提高智力活动的要求。 第

14、33页第1、2题,第36页第1题,第37页第1题,教学6、7、8、9、10各数的分解后,专题练习这些数的“合”。用“分”的知识回答“合”的问题,体会“分”与“合”是相互促进的,只要记住了“分”,就能说出“合”。 (2)除2以外,各数都有两种或多种分解。把一个数的各种分解有序地依次排列是对称的。掌握这种对称,能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记忆负担。 教学5的组成,通过两个学生在不同位置观察5朵花摆成1朵和4朵的同一种分法,体会541和 514是一致的,实质上是一组分解的两种表达。然后让学生看着5朵花摆成2朵和3朵的图,写出这组分解的两种表示。教材给一种表达画上虚线框,让学生明白它可以从另一种表达得到。 教

15、学8、9、10的组成,通过“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从这些数的一些分解说出另一些分解。体会较大数的组成,只要记住其中的一半,就记住了另一半。 (3)研究数的组成要有序地进行,能提高效率,也方便记忆。 教学8、9的组成,以移花片和翻贝壳活动为载体。教材要求学生“每次移动一个”“每次翻一个”,指导他们有序地探索,体会有序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10的组成,明确提出“有次序地涂一涂、分一分”。让学生运用前面的体验,主动获得知识。 3、在感兴趣的氛围中练习,熟记数的组成。 (1)每一段教学都安排“对口令”,不但动口说,还动手摆。第31页第2题边说边摆学具,从两人摆的花片可以检验是不是说对了。第34页第3题边说边摆数字卡片,通过看卡片上的数检查说对没有。教材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如第38页第3题在8、9、10里任选一个数,说出它的各种组成。第37页第3题在这些数中,任选一个数说出它的“好朋友”。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