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儿童哲学》第二次作业.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65089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第二次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第二次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第二次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儿童哲学》第二次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儿童哲学》第二次作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儿童认识的主客体一体化这是儿童认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儿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他处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状态,他完全没有意识,作为一个自在的主体而存在。2、习惯-去习惯化20世纪70年代,范兹等人在幼儿心理研究中创立的一项技术。这一技术是指向没有语言能力的幼儿反复呈现一种刺激,等其对之产生乏味后,即习惯化后,再呈现另一相似却有差异的刺激,使之重新出现兴趣,即出现去习惯化,以对新刺激的兴趣大小与关注时间作为被试对前后两个刺激物差异的程度。3、儿童哲学儿童哲学是一种理论体系,是一种新的儿童观,它倡导导儿童身上存在着对真、善、美的认识与追求,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超过了成人。这种

2、观点不是建立在主观臆测的基础之上,而是有其生物学、心理学、文学、哲学等方面的依据。4、霍尔的复演论霍尔的复演论指的是其对儿童发展过程是种系发展过程复演的理论阐述。这一理论具体分析了儿童发展复演种系发展的进程,同是运用游戏概念解释其复演理论。这一理论带有机械而激进色彩,但对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具有启发性。5、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智慧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或7岁);具体运算阶段(6或711或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或1214或15岁)。6、道德道德是对个体行为规则的规定,这一规定使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7、生理水平的道德生理水平的道德是生物体基因中关于机体中的细胞之间、各器官之间优化协作的信息规定。是道德发生的最初阶段,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复杂的生物体中。8、儿童的伦理学儿童的伦理学为儿童所具有的一整套道德认识,也可以把它当作研究儿童道德的一门学科。儿童伦理学是一个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的能动的体系,它由一系列的道德概念、范畴和规则为基本材料和内容,以一定的道德思维的倾向、思维推理形式为框架构成。9、意识层面的道德意识层面的审美是超越生理与行为层面的道德,使道德进入意识层面,依托于自觉思考的道德。这是人类独有的道德。10、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从认识层面看,儿童可以作为科学家而存在;从道德角度论,

4、儿童有自己的伦理学;从审美的角度看,儿童是艺术家。儿童的梦想、游戏、神话、歌谣都体现出普遍的人类精神。二、简答题1、简述人类文化与个体精神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文化是客观化了的个体精神,人类文化的任何演进都使人类个体的发育水平相应提高,人类在实践中不仅改造了外部世界,也改造了人自身。另一方面,个体精神的发育批判地重演了浓缩了的人类精神,通过个体的扬弃,作为人类整体的文化则会进一步丰富与发展。2、简述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美国当代哲学家马修斯出有哲学与幼童、与儿童的对话、儿童时代的哲学等著作,表达了其儿童哲学观。第一、儿童有自己的哲学;第二、儿童对哲学的思考可以是沉重的主题

5、,也可以是轻松的主题;第三、儿童哲学是儿童对现实世界的最好方式的理性重构。马修斯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儿童的言论与思想,承认其中存在的哲学意味,这对我们正确的认识儿童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3、简述雅斯贝尔斯的儿童哲学观。根据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包括儿童在内的每个人都必须完成自己的哲学创造。儿童的诸多话语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意思。存在于儿童身上的哲学思想不是偶然显现,而是普遍存在的。4、简述儿童精神成长的阶段性。第一、儿童精神成长存在阶段性;第二、儿童精神成长的每一阶段都以前一阶段为前提并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第三、阶段的连续性是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第四、外部条件不能影响发展阶段连续

6、的次序、时间和速率;第五、儿童精神成长或心理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是对人类精神发展诸多环节的辩证复演;第六、儿童精神成长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精神状态。5、简述认识进化的阶段划分。根据认识的进化史,可以把认识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物感应的认识阶段:微生物的认识;第二阶段,生物感应行为适应的认识阶段:植物和一般动物的认识;第三阶段,生物感应行为适应运算系统的认识阶段。6、简述儿童艺术的性质。(1)儿童的艺术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2)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3)儿童的艺术是儿童从情感侧面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的表达。(4)儿童的艺术发展是与儿童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的。7、简述审美与认

7、识有何区别。审美和认识都是把握世界的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1)审美趋向于消弥主客体之间的对立,而认识中只有主客体对立时才可能有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对象,认识过程或认识活动才能建立起来。(2)认识总是突破具体或个体而达到理念,而审美主体所把握的就是理念的这种具体存在状态。认识总是突破具体或个体而达到理念,而审美主体所把握的就是理念的这种具体存在状态。认识总是把握共性,而审美则是把握个性的。(3)认识是理念对理念的把握。审美是感性对感性的把握,是精神中的感性对客体中感性的把握。(4)认识的交流是用语言表征的,而审美的交流则是用艺术表征的。8、简述学习儿童哲学的意义。儿童哲学倡导一种新的儿童观与新的儿

8、童教育价值观,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第一、对教育实践尤其学前教育实现的意义;第二、推动符合时代要求的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构;第三、丰富学前专业的教育理论水平。9、简述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谈谈儿童认识的发展历程。主体和客体是经过建构形成的,它们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主体的认识结构在对外部客体的不断建构中不断复杂化,从而逐渐意识到自身,这便是主体的出现。客体的本质特性客观性也是不断建构形成的。随着主体活动的逐步深化和内化,主体就愈加接近对客体的把握。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认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主客体一体化、主客体互渗、主客体相互独立。10、简述游戏是儿童创造力的源泉。人类的创造性存在于主观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平

9、衡之中,而儿童的游戏可以实现这一点。在儿童的游戏中,自我与外部世界、现实与梦想、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过去现在未来都交融在一起。很多灵感、创造存在于游戏之中。三、论述题1、运用实际案例论述童话的哲学意义及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第一,对童话的理解我们通常只把童话理解为外在与人的纯粹作品,所以我们便会理所当然地从外部理解神话与童话的关系,然而,当我们同时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来看童话的时候,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童话,更深刻体会童话和神话的同祖同根的血缘关系。第二,童话的哲学意义,其中包含的好奇、探究第三:童话可以使凝结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负面的情感得到渲泻;弗洛伊德认为,成人将其担忧,内疚,和愿望的实现在梦中以

10、象征的方式安全表现出来。童话犹如梦一样,它帮助儿童宣泄不安,恐惧,仇恨等情感。第四:童话可以使儿童理解的方式解释社会的习俗,具有重要的使人社会化的功能;弗洛姆认为,童话以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解释社会习俗,尽管儿童必须长大后才能完全理解这些习俗。弗洛姆认为小红帽的故事就具有这种功能。故事开头,妈妈告诉小红帽要尊敬老人,并要她去看望她的祖母。但妈妈警告她不要误入森林,那样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因为森林里有狼。于是小红帽就按照妈妈的指示,沿着那条又直又窄的小路到祖母那里去了。这个童话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把人类生活中某些宝贵的价值以及可能出现的欺骗,践踏,侵犯行为告诉儿童,并交给儿童对付某种成人行为的方法。儿童在听取时,无意识就获得这些教益。第五:童话对于教师与父母而言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童话与儿童的精神世界时非常契合的,我们应当为儿童多提供一些接触童话的机会。事实上,儿童非常喜爱童话的,他们对某些童话简直是百听不厌,百读不倦。对于那些小小孩更是如此。必如听了丑小鸭的儿童都知道,哪怕现在又多么丑陋,只要你出自天鹅蛋,你总有一天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这样的信念给多少孩子美好的憧憬,给了孩子多少的力量面对成长中的困难,挫折,烦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