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649900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 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 活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 与代码(H Y/T0521999 )的规定,海洋产业分为三次产业。海 洋第一产业: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 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 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海洋交通运输 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海洋产业 是我区有特色、有优势、有潜力

2、的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 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 定,特制定本规划。一、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我区濒临的北部湾海域面积为 12.83 万平方公里,其中属于我 区的海域面积大约为6.2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为1595公里, 直线距离为 185公里。岸线长度在全国 11 个沿海省份中排第6位。 滩涂面积为 1005平方公里, 20米以内水深的浅海面积为 6488平 方公里。 500 平方米以上的岛屿为 651 个,面积为 84 平方公里, 岛屿岸线长为 531 公里。我区面临的海域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港口资 源、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油气资

3、源及矿产资源、海 岛资源、风能、潮汐能等。沿海建港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据初步 估计,现有岸线资源可建成 100 个以上 3 万吨级深水泊位,年吞吐 能力达 3 亿吨,优化利用岸线可建成 200 个以上深水泊位,年吞吐 能力可达 6 亿吨以上;北部湾海域是高生物量的海区之一,栖息着 鱼类 500 余种,虾类 200 余种,头足类近 50 种,蟹类 190 余种, 还有种类众多的贝类、藻类和其他种类,其中有儒艮、中国鲎、文 昌鱼、海马、海蛇等珍稀或重要药用生物,举世闻名的合浦珍珠也 产自这一海域,沿海滩涂的红树林面积占全国的 40%左右,涠洲岛 周围浅海有珊瑚礁分布,这两类重要的热带生态系具有较大

4、的科研 和生态价值;我区海洋可建设 10 个风力发电场和 30 个潮汐能发电 点,可装机300 万千瓦;北部湾海底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砂矿,已 知的有 28 种,其中石英砂矿远景储量 10 亿吨以上,钛铁矿地质储 量近 2500 万吨;北部湾油气盆地预测资源量 22.59 亿吨,其中石 油资源量 16.7 亿吨,天然气(伴生气)资源量1457 亿立方米,是 我国沿海已发现的六大含油盆地之一;北热带的海洋气候和滨海风 光以及与越南海陆相接,组合成优良的旅游资源;海水平均盐度 2.881%;我区海域处于我国1.8万余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岸段, 是我国少有的能达到一类海水质量标准的近海海域,具备生产

5、绿色 食品的必要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海洋环境,是实现海洋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经过多年努力,我区海洋产业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上升空间巨 大。“十五”期间,我区海洋经济总产值(不含临海工业,下同), 由 2000 年的 110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190 亿元,年均增长 14.3% 。 其中,海洋渔业产值占 56.1%,海洋油气业产值占 8.8%,海洋矿 业产值占 0.02%,海洋盐业产值占 0.15%,海洋船舶工业产值占 0.07%,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占 0.43%,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值占 4.0%,海洋电力业产值占 6.3%,海水利用业产值占 5.7%,海洋交 通运输业占

6、5.2%,滨海旅游业占 13.2%。2008 年,我区海洋经济 总产值 208 亿元,其中,海洋渔业 114.9 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 28.8 亿元,滨海旅游业 35.2 亿元,海洋工程建筑业 10.2 亿元,海水利 用业 1.32 亿元,海洋盐业 0.43 亿元。尽管我区海洋产业发展迅速,但从总体上看,我区海洋经济总 量和产业规模还很小,总产值仅占全国的 1%,在全国排名靠后。 我区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薄弱,产业集中度低,结构不合理,配套 能力弱,科技力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差,海洋教育事业滞后,与 我区的资源、环境、人口、区位和总体经济地位极不相称。充分利 用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生态优势,加

7、快发展我区海洋产业,符合 产业发展规律,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符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 挥海洋资源优势,以陆域为支撑,以港口为依托,以产业优化升级 为主线,发展壮大传统海洋产业,加快发展临海产业,积极培育新 兴海洋产业,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加快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促 进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我区海洋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持海陆互动发展。以陆域为依托,以海洋为发展空间, 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以海洋产业为主体,陆海结合,实现海洋 综合开发。2坚持突出重点。继续做大做强海洋渔业

8、、海洋交通运输业 和滨海旅游业等现有产业,着重加快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海产 业,进一步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力争实现北部湾海洋油气业 及其他滨海资源开发的重大突破。3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对海洋资 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产品、资本、劳动力及其他 生产要素市场,完善海洋开发市场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维护北部湾海洋开发利用秩序,为海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 境和体制环境。4坚持科技兴海。加快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大科技投入, 引进和培养海洋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 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率。5坚持扩大开

9、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以大开发促进大发 展。通过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产业合作与交流, 实现我区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6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并重,坚持 海洋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合理开发 利用海洋资源,切实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洋经济与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三)发展目标1海洋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陆海组合”的资源优势,努力把广西北 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海洋产业基地、海洋物流中 心和制造业中心。到 2012 年,海洋产业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支 柱产业之一,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 2015

10、年,海洋产 业群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 2020 年,海洋产业群全 面崛起,初步把广西建设成为“海洋强省”。2海洋产业的增长目标2012 年海洋总产值达到 305 亿元,年均增长 10%左右;海洋产业增加值在沿海三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 17.5%,在全区生 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 2.7%以上;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 率达到 30%以上;资源潜力得到初步开发。2015 年海洋总产值达到470亿元,年均增长 15%左右; 海洋产业增加值在沿海三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 17.3%,在全区生 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 2.8%左右;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 率达到 45%以上;资源潜力开发成

11、效明显。2020 年海洋总产值达到1200 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 海洋产业增加值在沿海三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 21.2%,在全区生 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 4.0%左右;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 率达到 50%以上。3海洋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目标到 2010 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 23.62 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27.25 万吨。通过推广清洁生产 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保持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状况,促进北部湾 渔业资源恢复平衡,主要河口和港湾水质与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要求 相适应。三、重点发展领域着力加快传统海洋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新兴海洋产业,推进 海洋产业升级。

12、一)海洋交通运输业合理利用岸线,统筹港口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以现 代物流为中心的港口功能,大力发展航运和船舶修造业。1合理利用港口资源。进一步明确各段岸线、各块陆域、各 片水域的功能定位,推进港区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交通建设规划、临港产业发展规划等相衔接。通过多突式、 人工岛式等形式填海建设港口泊位,最大限度增加深水岸线。打破 行政区划界限,按照港口发展规律,加大重要港湾的协调和整合力 度,建立港政、航政、运政一体化管理体制,解决各自为政、重复 建设、无序竞争问题,优化配置港口资源。2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重组建物流 中心,通过建设集中转、仓储、加

13、工、流通和信息于一体的物流综 合服务平台,建设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物流中心,推进港口经济与 腹地经济的互联互动。3加强以深水港为核心的枢纽港建设。建设广西北部湾沿海 组合港。以建设深水航道、大吨位深水泊位和集装箱码头为重点, 2010 年沿海组合港货物吞吐能力达到1 亿吨,2020年力争达到3 亿吨。积极协调与湛江港、海口港的分工合作,优化港口间运输关 系和主要货类运输的经济合理性,共同打造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 体,服务于西部地区开发。4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加快调整结构,重点发展节能、高效 的集装箱运输船,鼓励发展大动力、高效益的运输船舶,促进船舶 向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培育集装箱

14、干线航线, 努力开辟新的远洋国际航线和对东盟国家航线。加快区内海运业资 源整合,大力发展沿海运输业、远洋运输业和江海联运业。推进航 运企业的重组和改造,培育壮大优势企业,鼓励企业向集团化、规 模化方向发展。5加快船舶修造业发展。抓住国际船舶工业重组转移的机遇, 加快发展船舶修造业。重点发展 10 万吨级以下货船、渔轮、游艇 制造,15 万吨级以下船舶修理,海洋石油平台、储运处理装置等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带动船舶机械、船用电子设备等产品的发展, 使船舶修造业成为我区重要的特色海洋产业。(二)滨海旅游业1建立环北部湾滨海跨国旅游区。重点发展具有滨海特色的 旅游业,突出海洋生态、海洋文化与北部湾的热

15、带气候、沙滩海岛、 边关风貌、京族风情的特色。以滨海休闲度假为主题,辅之以旅游 观光和出境旅游以及休闲渔业旅游,与越南沿海共同打造滨海跨国 旅游区,形成海南三亚广东湛江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越 南下龙湾旅游轴线。2加快海岛旅游开发。建设海上植物园、动物园、主题博览 园、休闲度假村等景区景点,把北部湾经济区的涠洲岛、斜阳岛、 龙门诸岛和麻蓝岛等岛屿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海岛型旅游休闲度 假区。3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强化沿海旅游城市在集聚滨海旅游产 业和延伸旅游产业链中的作用,打造精品海洋旅游品牌,创办有浓 郁地方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节庆,筹划建设滨海影视基地、专题海 洋博物馆,建设游艇基地、游艇俱乐部等

16、。(三)海洋渔业及配套服务业1加快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配套服务产业。建立水产品冷 冻加工基地,完善水产品的冷藏链系统,提高海水产品加工水平。 推广集装箱保鲜、气体置换包装保鲜、冻结保鲜等新技术,提高冷 藏、配送能力。建设水产品物流中心、水产品冰鲜批发市场,形成 海产干货、海鲜品等专业批发交易中心。2加快发展远洋捕捞。进一步压缩近海捕捞,鼓励外海及远 洋捕捞,加快北部湾口以南外海渔业资源开发。对从事远洋捕捞的 渔船,政府给予资金支持。调整近海捕捞结构,中越两国共同渔区 和我国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捕捞,以中上层鱼类为主,限制底拖网捕 捞作业。加强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渔港整体综合功能。3加快近海水域养殖开发。积极发展特色名贵品种养殖,合 理控制养殖的区域和面积,积极防治养殖污染。实施海水养殖苗种 工程,加快建设水产原良种场和区域引种中心,提高良种覆盖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